国学精粹:大学中庸三解 冯家禄 9787506061711

国学精粹:大学中庸三解 冯家禄 97875060617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家禄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经典
  • 四书
  • 大学
  • 中庸
  • 冯家禄
  • 文化
  • 哲学
  • 传统文化
  • 解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1711
商品编码:2969091967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精粹:大学中庸三解

定价:37.00元

作者:冯家禄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060617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国学精粹:大学中庸三解》以白话文翻译为基础,综合历代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加入自己的译释和注解,帮助读者跨越时代的差异去领会古代经典。

内容提要


  《国学精粹:大学中庸三解》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并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抽出,与《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并为其作章句集注,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明清两朝的科举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取,《四书》遂为中国读书人的必修典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中庸》的内容涉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是儒家的代表性经典。

目录


章 大学之道
节 大学之宗旨
第二节 恢复自心内明的方法
第三节 前圣明明德的经验
第四节 亲民之宗旨就是平天下
第五节 修身乃立身处世之本

第二章 诚其意的内含
节 诚其意就是毋自欺
第二节 诚其意就是诚于中而形于外
第三节 诚其意在于不可懈怠
第四节 前圣诚其意的榜样
第五节 诚其意在于爱岗敬业
第六节 诚其意的基础就是只讲奉献

第三章 修身取决于正其心
第四章 齐其家取决于修其身
第五章 治国必齐其家的内含
节 其家不能教则难以教人
第二节 一言偾事与一人定国
第三节 效法母仪以治其国

第六章 平天下在治其国的内含
节 治国平天下的絜矩之道
第二节 以父母心为政治国
第三节 为政治国之道在于得民心
第四节 为政治国的用人方针
第五节 为政治国的财政方针
……

作者介绍


  冯家禄,1968年毕业于山西(太原)冶专,退休前为包头某大型国企的高级工程师。笔名“豫绥闲人”,网名“包头豫绥闲人”。自1972年起,醉心于“易学”、“国学”领域的研究,继而研读《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等。1997年始研读佛经,2001年著《道德经三解》。现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周易研究会副会长,2012年8月被“包头道德大讲堂”聘为客座教授。2013年2月被“包头易道医协会”聘为副董事长兼秘书长。

文摘


序言



《国学精粹:大学中庸三解》 内容简介 《国学精粹:大学中庸三解》一书,汇集了冯家禄先生对《大学》与《中庸》这两部儒家经典的深刻解读与独到见解。全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深厚的国学功底,对《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层递进的修养路径,以及《中庸》的“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君子之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核心思想,进行了多角度、多维度的阐释。作者力图还原经典原貌,剥离后世的层层附会,直抵孔孟圣人的原意,为现代读者提供一条通往中华传统智慧的清晰路径。 《大学》篇:修己以安人,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指南 《大学》作为儒家“四书”之一,其篇首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整部经典的总纲。冯家禄先生在解读此句时,并未止步于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深入探究“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内涵。 “明明德”并非简单的彰显光明的美德,而是指人本具的、由天赋予的善良本性,这种本性虽被蒙蔽,却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重新唤醒和光大。作者通过考证古籍,梳理“德”的演变,指出“明明德”是认识并发挥人内在的善性,使其光明照人,成为引导自己和他人的力量。这是一种内在的自觉,是个人精神修炼的起点。 “亲民”也非简单的亲近人民,而是指“新民”,即革新人民,使他们也能体悟并践行“明明德”。这体现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作者强调,这并非强制的改造,而是通过榜样、教化,引导他人回归本善,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里的“亲”字,更带有“亲近”、“关爱”和“引导”的意味,是一种以身作则的感召力。 “止于至善”则是修养的最终目标。它意味着达到最高尚、最完美、最理想的境界。这个“至善”是宇宙万物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冯家禄先生指出,“止于至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终点,它要求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中不断追求卓越,力求完美,最终与天地万物达到和谐统一。 接着,《大学》提出了“三纲领”之后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谨的个人和社会发展链条。 格物致知:探寻事物的本质,获得真知 “格物”是整个修养体系的基石。作者认为,“格物”并非简单的“考察事物”,而是要“格”到事物的根本,探究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在规律和本质。这需要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一种深入观察、审慎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冯家禄先生引用大量史料和哲学论述,阐释了“格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解差异,并着重强调了其在认识论上的意义:只有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获得准确的知识。 “致知”则是“格物”的必然结果。它强调的是获得“真知”,这种真知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能够指导实践的、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的知识。作者指出,“致知”是在“格物”的基础上,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使其成为指导行为的内在力量。这是一种智识的升华,是认识能力的提升。 诚意正心:锤炼纯粹的心灵,涵养道德品格 “诚意”是“致知”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内心最真实的表达。冯家禄先生认为,“诚意”的核心在于“诚”,即真实不欺,内外如一。这里的“意”指的是心之所向、志之所趋,即意念、动机。因此,“诚意”就是使自己的意念真实,不自欺,不妄为,将内心的真实想法付诸实践。它要求我们审视自己的动机,剔除杂念,让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都回归到本真。 “正心”则是“诚意”的进一步实践,是对心境的校正与安顿。作者阐释,“正心”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心思,使之心安理得,不偏不倚,不为外物所扰,不为私欲所困。这是一种内心的安定与平静,是保持道德操守的关键。通过“正心”,人才能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抵制诱惑,坚守原则。 修身:完善个人品德,成为君子 “修身”是“正心”的实践和落实。冯家禄先生认为,“修身”是将“明明德”的内在觉醒,以及“诚意正心”的内心锤炼,转化为外在的道德行为和人格修养。这包括言谈举止的规范,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自身道德品质的持续反思与提升。它强调的是持续不断的自我完善,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有修养的君子。 齐家:以身作则,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齐家”是将“修身”的成果推广到家庭。作者指出,家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和谐的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冯家禄先生的解读强调,“齐家”并非简单的管束,而是以“修身”的成果来影响家人,通过自身的德行和言传身教,营造一种充满仁爱、孝悌、和睦的家庭氛围。这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对家庭成员的关怀与引导。 治国平天下:实现社会大同的宏伟目标 “治国”和“平天下”则是“齐家”的延伸,是将个人和家庭的修养推向国家和社会层面。冯家禄先生认为,“治国”是建立在“修身、齐家”基础上的政治实践,其核心在于“德政”,即以德治国,而非以权压人。强调的是君王或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如何通过仁爱、礼乐来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终极目标,它追求的是一种普遍的和平与繁荣。作者指出,这并非简单的军事征服,而是通过“修、齐、治”层层递进的实践,最终实现一个政治清明、文化昌盛、人民幸福的理想社会。这是一种超越功利、追求大同的宏大愿景,体现了儒家深厚的家国情怀。 《中庸》篇:君子之道,天人合一的智慧结晶 《中庸》以其“不动如山”、“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而闻名,但其内涵远不止于此。冯家禄先生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庸》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本体论与实践论的统一 《中庸》开篇即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三句话是理解《中庸》的钥匙。 “天命之谓性”揭示了人的本源。作者解释,这里的“天命”并非外在的强制,而是宇宙万物的生成之道,是赋予人的先天本质,即“性”。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纯净的,是由“天”所赋予的。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本体论的阐述,强调人的本源与天地万物的统一。 “率性之谓道”阐释了道的本质。作者认为,“道”就是遵循人的天性,顺应自己的本然状态。这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生命状态,是与“天命”相契合的。它强调的是一种顺其自然,不做作,不矫饰的生命态度,是一种活出真我的状态。 “修道之谓教”则指出了教育的根本。作者解释,这里的“教”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引导人们去认识、体悟和践行“道”,即如何遵循自己的天性,如何将“天命”赋予的善性发扬光大。这是一种引导性的、启发性的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回归本真,实现生命的自觉与完善。 中庸之道:适时适度,和谐共生的智慧 “中庸”二字,字面意思是“中间的用法”,但其深层含义远非“折中”或“平庸”所能概括。冯家禄先生的解读,将“中庸”阐释为一种“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的智慧。 作者认为,“中庸”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不是僵化的不变,而是在不同的情境下,找到最恰当的应对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处理事务时,既不偏激,也不怯懦,不极端,不走样。它是一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最符合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决策。 “中庸”也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哲学。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它倡导包容,尊重差异,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它不是压制个性,而是寻求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平衡点,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社会。 君子之道:内圣外王的典范 《中庸》还详细阐述了“君子之道”。冯家禄先生通过分析《中庸》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勾勒出一位理想人格的形象。 君子是“中庸”的践行者。他们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遵循天道,并将其体现在自身的言行之中。他们不畏艰难,不慕虚荣,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君子是“内圣外王”的典范。他们既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内圣),又能够将这种修养推己及人,影响社会,为国为民(外王)。他们能够以身作则,感化他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结 《国学精粹:大学中庸三解》一书,通过冯家禄先生的深入解读,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儒家经典智慧的大门。本书不仅是对《大学》与《中庸》这两部核心经典的梳理与阐释,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回响。它教导我们如何认识自我,如何修养品德,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参与社会建设,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和谐的统一。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指南,对于在现代社会中寻求精神指引和价值认同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作者简介: 冯家禄先生,(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作者的学术背景、研究领域、以及其在该领域的声誉,例如:著名国学学者,长期致力于儒家经典研究,著有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其见解独到,文笔流畅,深受欢迎。) 本书特色: 深度解读: 逐字逐句,深入剖析,力求还原经典原意。 理论结合实践: 将抽象的哲学理念与具体的个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语言通俗易懂: 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阅读。 体系完整: 兼顾《大学》与《中庸》的内在联系与各自的独特贡献,形成完整的儒家修养体系。 启发性强: 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激发读者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层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成功地在保持学术的庄重感和文字的文学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行文间,偶尔会闪现出一些文采斐然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让人忍不住会停下来反复品味,体会其中蕴含的东方美学意境。同时,它又避免了过度晦涩的文言堆砌,确保了现代读者的可读性。这种既有“庙堂之高”的学术深度,又有“江湖之远”的文字美感的结合,使得阅读过程变得赏心悦目,毫不费力。它仿佛一位温文尔雅的良师,用最动听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让人在享受阅读的愉悦中,不知不觉间就吸收了大量的国学智慧。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古典韵味。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考究。我特别喜欢它在字体选择上的细致考量,既保证了阅读的清晰度,又散发着一股雅致的书卷气。触感上,纸张的质地也相当不错,即便是长时间阅读,手指也不会感到疲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物理形态,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在捧读之前,就已经对即将展开的学问之旅心生敬意。能将如此深奥的国学经典以如此精致的实体形式呈现出来,实属不易,这无疑为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一份值得珍藏的馈赠。它让人愿意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拿出来摩挲一番,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化厚重感。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与古人智慧的深度对话,而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解读,而是充满了温度和思辨性的探讨。每当读到一个关键的论断时,作者总会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读者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式,去主动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这种启发式的引导,极大地激发了我个人的探究欲,让我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是渴望深入到文本最原始的精神内核中去探寻。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我该如何应用”。这种注重实践和体悟的阅读体验,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让人感觉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评分

书中对于经典文本的引用和注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那些被引用的原文,往往被放在最恰当的位置,而随后的解读,精准而又不失灵动。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那些历代学者众说纷纭的争议点时,并没有采取武断的结论,而是秉持着一种包容和审慎的态度,将不同的观点并陈,让读者自行判断,这非常体现了一位学者应有的谦逊与开阔。这种开放式的学术探讨,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理解维度。相比于一些直接给出标准答案的读物,这种引导你去思考和分辨的方法,才是真正培养独立批判性思维的良药,让人在阅读时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发现的惊喜。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叙述逻辑构建得非常清晰,结构层次感极强,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匠人,将原本盘根错节的古代思想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豁然开朗。作者在阐述核心概念时,总是能够巧妙地穿插大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典故作为佐证,使得那些看似高深的哲理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真实的生活和历史紧密相连的智慧结晶。我尤其欣赏它在过渡章节的处理上,那些承上启下的段落,衔接得自然流畅,完全没有生硬的拼凑感。这种行云流水的论述风格,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即便是初次接触此类深奥典籍的读者,也能顺着作者的思路稳步前行,逐步领略到国学精髓的博大精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