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英伦巡礼第2季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英伦巡礼第2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国盛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博物馆
  • 英国
  • 文化
  • 旅行
  • 建筑
  • 历史
  • 艺术
  • 摄影
  • 科普
  • 吴国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72766
商品编码:29692616485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英伦巡礼第2季

定价: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吴国盛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4672766

字数:165

页码:220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这里洞察科学的历史,从这里发现科学的魅力

内容提要

英国是博物馆的发源地。公认近代个博物馆是1683年正式开放的阿西莫尔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被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英国的科学博物馆历史悠久、类型完整、藏品丰富、展陈理念先进,值得长时间驻足参观。本书为读者展示了格拉斯哥科学中心、曼彻斯特科学工业博物馆、伯明翰科学博物馆、阿希莫尔博物馆、牛津大学自然博物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展品魅力,以及其中包含的激动人心的科学故事。

目录


作者介绍

吴国盛,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获哲学硕士,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97年破格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99-201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201613月转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七、第八届副理事长。研究方向有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传播学与科学博物萰礏耀&2017年3月至2027年2月

文摘










序言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英伦巡礼第二季》 探寻科学的足迹,穿越历史的尘埃,一场跨越维度的英伦科学之旅,由此展开。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英伦巡礼第二季》并非是一本简单的游记,它是一次深邃的科学史与人文探索的结合,是一次对英伦大地散落的科学珍宝的深度挖掘。本书带领读者,以吴国盛先生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重新审视那些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熠熠生辉的科学成就,以及孕育这些成就的土地与文化。 一、 穿越历史的隧道,邂逅科学巨匠 本书的“英伦巡礼”并非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观光层面,而是致力于深入那些承载着科学记忆的博物馆、实验室遗址、以及与科学巨匠息息相关的地标。吴国盛先生以其深厚的科学史功底,为读者构建起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牛顿的苹果与万有引力: 从剑桥大学的宁静校园,到林肯学院的庄严殿堂,我们跟随吴国盛先生的笔触,仿佛能听到牛顿在沉思中那灵光一闪的刹那。书中将细致描绘牛顿晚年居住地,以及他进行科学研究时所处的环境,并深入剖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如何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将天体运行的神秘面纱缓缓揭开。届时,我们将不仅仅是了解一个科学定律,更是走进一位伟大思想家是如何一步步构建出那个影响深远的科学体系。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自然选择: 英国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宝库。本书将带领读者穿梭于那些陈列着珍稀标本的展厅,感受生命演化的宏大叙事。我们将不仅仅看到“物种起源”中的种种证据,更会追溯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航海经历,理解他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严密的推理,提出那个至今仍影响深远的科学理论。对于那些看似“老生常谈”的进化论,本书将通过解读博物馆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化石证据,展现其在当代科学中的活力与重要性。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与现代文明的基石: 皇家学会的殿堂,见证了法拉第无数的闪耀时刻。本书将细致描绘法拉第在皇家研究所进行的那些充满智慧的实验,那些在简陋条件下却能撬动世界科学的伟大发现。我们将一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是如何被发现,以及这个发现如何为发电机、电动机等一系列技术革命奠定基础,从而开启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从家庭照明到现代通信,本书将层层剥开法拉第的贡献,让读者深刻理解其对现代社会不可磨灭的影响。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剑桥大学的另一位科学巨星,麦克斯韦。本书将深入探究他如何将电、磁、光融为一体,构建出优美的数学方程,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我们将跟随吴国盛先生的脚步,走进那些可能曾是麦克斯韦思考的场所,理解他的理论是如何在当时看似“纯粹”的数学探索中孕育而出,并最终预示了无线电通信、电视等现代科技的诞生。 二、 博物馆的“密语”:藏品背后的科学故事 本书的精髓之一,在于吴国盛先生对博物馆藏品的独到解读。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展品,而是从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科学故事,连接起历史、技术与当下。 古老的仪器: 从精密的望远镜到粗糙的显微镜,从古老的计算器到早期的测量工具,这些静静陈列在博物馆中的仪器,是科学家们探索世界的眼睛和双手。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仪器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以及它们在各自时代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通过对这些“老物件”的审视,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演变,体会到科学家们克服技术限制的智慧与艰辛。 珍贵的标本: 从恐龙化石到古生物遗骸,从岩石矿物到植物标本,这些承载着地球生命历史的“沉默证人”,是科学家们研究过去、理解现在的宝贵线索。本书将聚焦于那些极具代表性的标本,通过吴国盛先生的专业解读,让读者了解这些标本是如何被发现、保存,以及它们所揭示的关于生命起源、地质演变、生态系统的重要信息。 手稿与文献: 科学家们的手稿和原始文献,是他们思想碰撞的火花,是科学思想萌芽的土壤。本书将着重介绍一些重要的科学文献手稿,解读其背后的研究思路、实验记录以及最终的科学结论。通过这些“一手资料”,读者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反复性,以及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思考轨迹。 三、 科学精神的传承与现代社会的启示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英伦巡礼第二季》不仅仅是对过去科学成就的回顾,更是一次对科学精神的深度提炼与传承。 好奇心与求知欲: 本书将通过对各位科学巨匠生平的描绘,展现他们那永不枯竭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求知欲。这种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引导读者在知识海洋中不断前行的灯塔。 理性与逻辑: 科学研究的核心在于理性分析和严谨逻辑。本书将通过对科学理论构建过程的梳理,让读者领略到逻辑的力量,理解科学是如何一步步地从观察、假设、实验、验证中得出结论。 质疑与批判: 科学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不断的质疑和批判。本书将展现科学理论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修正、被超越,这种批判性思维是科学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 跨学科的融合: 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并非源于单一学科的孤立研究,而是得益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本书将揭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强调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科技与人文的对话: 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本书将探讨科学技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乃至价值观念,并引发读者对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四、 结构与风格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英伦巡礼第二季》的书写风格力求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趣味性。吴国盛先生以其流畅的笔触,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将历史事件描绘得栩栩如生。书中穿插的精美图片,不仅是对文字内容的视觉补充,更是对科学之美的直观呈现。每一章节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或一位科学巨匠展开,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地阅读和理解。 结语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英伦巡礼第二季》是一次关于科学、历史与文化的盛宴。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志,更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之旅,一次深刻的人生启迪。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望科学的辉煌,感受科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这是一场属于所有对科学怀有热情、对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的盛大聚会。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教科书式介绍,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带着你一步步深入探索。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遣词造句之间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学识和对事物独特的洞察力。读起来,你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听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个段落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细节和个人化的思考。这种叙事风格使得原本可能有些严肃的主题变得非常亲切和易于接受。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感染力结合起来,让我在阅读时时常会停下来,回味一下作者刚刚表达的那个观点,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似乎被拓宽了不少。它成功地在我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鲜活的知识空间,里面充满了各种关于艺术、科学与历史的交织点。这本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引导读者去进行更广阔的联想。读完一个部分,我常常会跳出书本,去思考当代社会与书中描绘的那个时代有哪些共通之处或本质的区别。这种强烈的启发性,是很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它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某个特定文化领域更深层次探索的大门,那种被知识充盈和激发求知欲的感觉,是这次阅读体验中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也值得称赞。虽然它是一本图志,但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更是为后续的实地考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每一个章节的结构都井井有条,信息的组织逻辑清晰明了,这对于规划行程或者在阅读中随时查找特定信息都极其方便。细节之处见真章,比如对交通路线、开放时间(虽然是历史信息,但能看出作者的细致),以及参观时需要注意的重点都有所提及,这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欣赏类读物,成为了一本可以放在手边随时查阅的工具书。这种将学术深度和实际操作指南相结合的处理方式,非常符合现代读者的需求。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色调,加上精心挑选的插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厚实又不失细腻,那种沉甸甸的感觉,仿佛捧着的不是一本简单的图册,而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内页的排版也很有心思,图片和文字的布局留白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拥挤。特别是那些细节图,拍得非常清晰,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纹理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光是翻阅的过程,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完全能感受到出版团队在制作上的匠心。作为一本图志,视觉体验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绝对是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对即将开启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介绍那些宏伟的建筑或展品,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意涵。比如,它对某一个展品背景的阐述,能够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的社会背景和艺术思潮,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认知。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满足于已知信息的态度,总是在探索更深层次的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一张巨大的知识网络。对于我这样一个对该领域有兴趣但了解不深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学习框架,它教会我如何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文明遗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