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当代社会问题研究文库—竞技体育与科技前沿
:68.00元
售价:46.2元,便宜21.8元,折扣67
作者:刘君雯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06831130
字数:288000
页码:23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主要介绍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同时也透视和剖析了现代科学技术给竞技体育带来的一些新问题,试图寻找科学技术与竞技体育相互包容的结合点,从而使科学技术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服务。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篇介绍竞技体育的基础知识,包括竞技体育概述、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五个章节。第二篇主要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包括现物技术与竞技体育、仿生学与竞技体育、计算机科学与竞技体育、材料科学与竞技体育、信息技术与竞技体育五个章节。
读完这本厚厚的文集,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学术深度上做到了极高的水准,尤其是在社会学和哲学交叉领域的研究非常扎实。作者们对既有理论框架的梳理和批判,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例如,关于“后真相时代”的讨论,书中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权力结构和认知心理学基础,引用了大量晦涩难懂的经典文献进行印证,这一点非常考验读者的知识储备。老实说,对于我这种非专业出身的读者,阅读过程中需要频繁查阅背景资料,才能完全跟上作者的逻辑链条。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偏向于学术论文的严谨与晦涩,句式结构复杂,信息密度极高,让人不得不放慢速度,逐字逐句地去品味其中的深意。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这种高度的学术化处理,使得它在面向更广泛的公共讨论时,可能显得有些“高冷”,难以迅速破圈,真正触及到普通大众的日常困境。
评分从排版和编校质量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业内一流的。目录结构清晰,索引做得非常详尽,这对于需要进行交叉引用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注释和参考文献列表的规范性令人赞叹,显示了出版社对学术规范的极致追求。然而,在内容方面,我发现作者们在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定性上,似乎略显悲观和宿命论。例如,对于技术异化与社会疏离的描绘,虽然深刻,但似乎缺乏对人类能动性和社会变革可能性的积极展望。我更希望看到一种“批判性乐观主义”的立场,即在深刻揭示问题的同时,也能为我们指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哪怕是微小的希望之光。这本书更像是一面精准的诊断镜,将社会病灶暴露无遗,却很少提供“治疗方案”的思考框架,读完之后,常常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挥之不去。
评分我对这本选集在议题广度上的涉猎程度感到惊讶,几乎涵盖了从身份政治到全球化后遗症的方方面面,足见编者在选题上的用心良苦。它更像是一份当代社会思潮的“地图集”,为我们勾勒出了当今学术界正在激烈交锋的核心战场。然而,这种大而全的覆盖,也带来了一个小问题——部分议题的探讨深度略显不足,似乎是为了覆盖更多热点,导致某些论述蜻蜓点水,未能达到文库应有的深度穿透力。比如,关于“新型工作伦理”的章节,很多论点在其他更专业的劳动社会学著作中早已被详尽论证,这本书的新意不足。我本期待在这些交叉领域能有更具原创性的洞察,而非仅仅是对既有成果的系统性整理和转述。总的来说,它是一个优秀的入门工具书,适合对当代社会问题有全面了解需求的人,但对于资深研究者而言,惊喜度不高。
评分这套文库的选篇角度非常新颖,它似乎刻意避开了当下媒体热炒的那些“爆款”议题,转而聚焦于一些隐藏在社会肌理深处的结构性矛盾。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空间正义”那一部分的论述,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城市规划的层面,而是将其提升到了阶层固化和资源分配的哲学高度进行审视,这种跨学科的视野令人耳目一新。不过,在讨论这些宏大命题时,我感觉个体的声音似乎被削弱了一些。书中充斥着对宏观趋势的判断和对系统性问题的解构,但很少能看到普通人在这些结构性变迁中所经历的具体情感波澜或微小的反抗努力。我希望能有一些更具故事性的叙述穿插其中,用鲜活的个体经验来佐证那些冰冷的理论推导,这样不仅能增强可读性,也能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社会问题并非抽象的符号,而是切切实实的生命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的设计很有现代感,用色大胆而又不失沉稳,给人一种严肃又不失活力的感觉。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累。不过,内容上我发现它更偏向于对宏观社会现象的剖析,特别是对一些新兴的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的探讨,分析得深入且有层次感。比如,其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网络社群的形成与解构,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数字时代下个体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与变迁,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但是,我个人更期待看到一些关于具体社会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理论建构和批判性思考,这对于一些想了解实际操作层面的读者来说,可能会略显不足。总体而言,作为一本探讨当代社会议题的文库,它无疑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理论视角,但如果能增加更多基于一线调研的数据支撑,我想其价值会更加全面和立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