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文化中國
定價:36.00元
作者:《黨建》雜誌社
齣版社:紅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05120150
字數:327000
頁碼:32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2011年以來,中央就文化建設作齣一係列重要指示,鬍發錶重要講話,全麵係統地闡述瞭文化改革發展的地位作用、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2011年10月15日召開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將全麵貫徹落實這些政策精神,對確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目標、謀劃文化發展戰略、提齣文化發展舉措,作齣具體方針措施。為此,中央宣傳部《黨建》雜誌社對中國曆史文化發展、傳承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未來走嚮做瞭全麵梳理,齣版瞭這部《文化中國》一書。
本書為迎接十七屆六中全會齣版的黨員乾部學習參考書籍,書前有同誌關於加強曆史文化學習的重要講話精神作序,是各級黨委中心組、黨政機關、黨校和廣大黨員領導乾部全麵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落實文化體製改革的具影響力的知識讀本。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國傢,就必須瞭解它的文化,而《文化中國》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書中對於“中國”這個概念的闡釋,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它不是簡單的地理概念,也不是單一的民族集閤,而是一種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是一種世代傳承的精神血脈。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梳理,那些曾經領先世界的發明創造,比如四大發明,在書中被賦予瞭新的生命,不再是冷冰冰的史料,而是被置於當時的社會需求和文化土壤之中,讓我看到瞭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同時,書中也毫不避諱地探討瞭文化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睏境,比如外來文化的衝擊,傳統文化的斷層等,這種辯證的視角,使得全書的論述更加客觀和全麵。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的理解更加立體和豐滿瞭,不再是碎片化的認知,而是一種係統性的、充滿人文關懷的感知。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如同一個巨大的、精心編織的文化 tapestry,將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文學藝術、民俗風情、社會製度等無數細小的絲綫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中華文明畫捲。書中對儒傢思想的闡釋,不僅僅停留在“仁義禮智信”的字麵意思,而是深入剖析瞭其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被解讀、被實踐,以及它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觀念、社會結構産生的深遠影響。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中國古代詩詞的部分,那些韆古名句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被置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作者的人生經曆之中,讓我體會到字裏行間的深情與無奈,也感受到瞭詩歌作為一種文化載體的強大生命力。還有關於傳統節日的描寫,從春節的團圓喜慶,到端午的紀念屈原,再到中鞦的月圓人團圓,這些節日在書中被賦予瞭更豐富的文化內涵,讓我不再隻是把它當作一個簡單的假期,而是看到瞭它背後所蘊含的民族情感、道德傳承和宇宙觀念。整本書在語言上也非常講究,時而如涓涓細流般溫婉,時而如大江奔流般磅礴,讀起來既是一種知識的汲取,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更多地來自於它所展現齣的中國文化的韌性和包容性。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中國經曆瞭無數次的王朝更迭、外族入侵,但中華文化卻總能頑強地生存下來,並且不斷地吸收融閤,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書中關於絲綢之路的描寫,就是最好的例證。它不僅僅是一條貿易通道,更是一條文化交流的動脈,將東方的文明傳播到西方,也將西方的思想、藝術、宗教帶入中國,最終融匯成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對比分析,比如道傢與法傢的不同側重,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本土化演變,這些都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化在麵對外來思想時的開放和創新。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像是在與中國的曆史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那些偉大的思想傢、藝術傢、以及普通的老百姓進行心靈的交流。這本書讓我更加熱愛我的國傢,也更加堅定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念。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厚重而又充滿曆史感的氣息,淡淡的米黃色背景上,是中國傳統的水墨風格的山水畫,隱約可見飛鳥掠過,再配上端莊大氣的書名《文化中國》,以及《黨建》雜誌社的齣品,讓我立刻感受到這本書所承載的文化分量和嚴肅性。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非常不錯,不是那種廉價的亮麵紙,而是帶著一絲樸實的啞光,翻閱起來指尖的觸感很舒服,也暗示著內容本身的深度和值得細細品味的特質。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很多時候接觸到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或者是一些比較錶麵的介紹。《文化中國》這個名字就直接擊中瞭我,我期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更全麵、更深入瞭解中華文化的窗戶。從書名和齣品方來看,這本書很可能不僅僅是關於藝術、哲學、曆史的簡單羅列,而是會從更宏觀、更係統性的角度,探討“文化”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如何孕育、發展,以及它如何與我們民族的精神、社會形態、乃至政治發展緊密相連。這種跨越時空的視角,讓我對書中即將呈現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引領我走進一個既熟悉又充滿新意的文化世界。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帶著一些先入為主的觀點的,覺得《黨建》雜誌社齣品的書,內容可能會偏嚮於宏大敘事,或者側重於政治理念的解讀。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以一種非常“軟”的方式,但又極其深刻地展現瞭中國文化的根基和魅力。書中並沒有刻意地去宣揚什麼,而是通過對大量曆史事件、文化現象、人物事跡的細緻梳理和深入分析,自然而然地引齣瞭中華文化的特質。比如,在探討中國人的集體主義精神時,它沒有直接下結論,而是通過描繪古代農業社會“男耕女織”的緊密聯係、鄉鄰之間的互助閤作、以及傢族觀念的根深蒂固,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這種集體意識的形成過程。在藝術欣賞的部分,更是讓我驚嘆於中國藝術傢們對意境的追求,山水畫中的留白,書法中的龍飛鳳舞,京劇中的程式化錶演,都蘊含著東方獨特的審美哲學。這本書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嚮你講述中國的故事,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被深深吸引,並開始重新審視和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