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DSP技术及应用
定价:39.0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陈金鹰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11463597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DSP技术包括对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研究两方面的内容,陈金鹰编著的《DSP技术及应用(第2版)》首先系统地介绍了适合初学者学习的以TMS320C54x系列芯片为代表的典型DSP芯片的组织结构,然后结合汇编语言的使用方法来说明如何具体使用DSP的内部资源,后通过实际例子介绍如何将DSP芯片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结合起来,用汇编语言程序实现理论研究中的算法问题。
全书共分7章。章介绍了从模拟到数字系统的演进过程、DSP技术的应用前景和DSP系统的一般设计原则。第2章用较多的篇幅详细地介绍TMS320C54x系列芯片的内部资源和结构,这也是该系列芯片区别于其他芯片的特征所在。第3章对指令系统进行了介绍。第4章介绍了DSP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编写、汇编、链接和可执行目标文件的生成。第5章通过大量例子来解释常用指令的应用方法和技巧。第6章通过数字系统应用实例说明如何使用DSP芯片解决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中的算法问题和工程实际问题。第7章用实验来说明DSP集成开发软件平台CCS的使用方法。
本书内容适合于通信工程、电子类、仪表类、自动化类及相关专业的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内容的新旧程度上来看,这本书的内容更新略显滞后。我注意到书中的许多例子和参考资料都指向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或本世纪初的成熟技术。例如,在讨论高速A/D转换器的选择标准时,主要关注的是信噪比(SNR)和有效位数(ENOB),但对于近年来兴起的Sigma-Delta($SigmaDelta$)调制器在超高分辨率应用中的最新进展,或者多核DSP架构下的并行化处理策略,介绍得非常少。我原本期待它能包含一些关于FPGA或SoC平台上如何高效实现DSP算法的章节,比如如何利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进行滤波器结构级联优化,或者如何利用流水线技术提高吞吐量。但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贴合传统的定点DSP处理器环境。对于需要进行前沿系统级设计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技术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对未来系统潜力的挖掘,感觉像是在学习一个经典但已非主流的解决方案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偏向于教科书式的陈述,非常正式和严谨,这本无可厚非,毕竟是技术专著。然而,这种风格在解释一些直观性较差的概念时,反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比如,在讲解数字滤波器设计中的“窗函数法”时,作者直接给出了不同窗函数(汉宁、海明等)的数学表达式,并简单描述了它们在抑制旁瓣和主瓣宽度上的权衡。但书里没有提供任何可视化的对比图,比如,如果能看到同一脉冲信号经过不同窗函数处理后的频谱泄漏情况,那种直观的冲击力是冰冷的公式无法替代的。我更喜欢那种带有作者个人见解和教学经验的讲解,能够用类比或者生动的例子来阐述抽象概念的精髓。此外,书中对“量化误差”和“溢出问题”的讨论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深入剖析在固定点DSP芯片上进行实际部署时,这些误差如何影响系统的最终性能,缺少了实际硬件约束下的工程智慧的分享。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有力,黑底白字,中间一个抽象的、像是波形图的图案,很符合我对“数字信号处理”这种技术类书籍的初步印象。我本来是想找一本关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深度解析,能把背后的数学原理讲得透彻些,最好能结合最新的计算平台,比如GPU加速的实现。然而,我花了很大力气去翻阅目录和前几章的内容,发现它更侧重于一个宏观的、应用层面的介绍。例如,它花了大量篇幅介绍“语音识别系统中的预处理模块”和“图像压缩标准(如JPEG)的流程概述”,这些内容确实是DSP技术的应用领域,但对于我这种希望深挖算法底层逻辑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浅尝辄止了。书中对Z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介绍,更多的是停留在公式的罗列和基本性质的说明,缺乏深入的推导过程,也没有针对离散时间系统稳定性分析给出足够的例题支撑。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让我对接手一个全新的滤波设计任务时,能够迅速找到理论依据并指导实践操作的“工具书”,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入门概览”,适合初学者建立概念框架,但对于进阶工程师来说,可能需要寻找更专业的参考资料来补充其理论深度。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编排结构感到有些困惑,它似乎在试图涵盖太多的领域,反而使得任何一个点的深入度都不够。比如,它用一个章节介绍了自适应滤波(LMS算法),紧接着下一章就跳到了多相滤波器组在软件定义无线电(SDR)中的应用。这种跨度过大,导致我在阅读自适应滤波部分时,对于收敛速度和误差范数的具体分析总觉得意犹未尽,很多关键参数的选取和对环境噪声敏感性的讨论一带而过。更令人遗憾的是,书中几乎没有提及当前DSP领域非常热门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信号处理方法,比如用RNN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或用CNN进行频谱分析。在“应用”章节,所举的例子也大多是基于传统的FIR/IIR滤波器设计,缺乏现代化的技术视野。对于一名致力于跟上行业前沿的工程师而言,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够平衡经典理论与新兴技术,并能提供可复现代码示例的书籍。这本书虽然提供了算法流程图,但缺乏如MATLAB或Python的具体代码实现,使得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路径变得冗长而模糊,阅读体验大打折扣。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质量有待商榷。许多关键的信号流图和状态图看起来像是早期扫描件,线条不够清晰,标注也显得拥挤,尤其是在描述复杂的级联结构时,我需要反复对照才能确认信号的走向。特别是关于多速率信号处理的那一章,涉及到插值和抽取操作的滤波器结构图,辨识度极低,严重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此外,全书的习题部分非常少,即使有,也多是概念性的问答题,缺乏计算量较大的设计题。一个好的DSP教材,应该能让读者通过动手计算,体验到理论参数选择对最终系统性能的影响。例如,如果能有一章专门针对某个传感器(如MEMS加速度计)的噪声特性,要求读者设计一个最优的抗混叠滤波器,并计算出所需的阶数和截止频率,那将是极具价值的实践演练。这本书在提供理论知识方面做得尚可,但在“工程实践指导”这一环上,留下了巨大的空白,让人感觉知识点是漂浮的,缺乏扎实的落地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