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机器人议论
定价: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张涛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1113003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本书全面介绍了机器人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及其应用。本书使读者了解到当前机器人技术的*成果和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本书的主要特色之一是通过介绍多种典型机器人,使读者对这一领域有更加实际和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掌握这一领域的必要知识,了解如何设计和研制机器人,特别是建立机器人数字模型以及设计机器人控制系统。通过学习各种典型机器人,不仅能够理解机器人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同时为独立设计和运用机器人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借鉴。因此,本书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电类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大专院校及从事机器人研制、开发及应用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序
前言
部分 机器人基础
章 绪论
1.1 机器人简介
1.1.1 机器人的由来
1.1.2 机器人的定义
1.1.3 机器人学的研究领域
1.2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3 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1.4 机器人的分类
1.5 机器人的应用
1.6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1.7 机器人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机器人运动学
2.1 刚体位姿的描述
2.1.1 位置的描述——位置矢量
2.1.2 方位的描述——旋转矩阵
2.1.3 坐标系的描述
2.1.4 机器人操作臂手爪位姿的描述
2.2 点的映射
2.2.1 坐标平移
2.2.2 坐标旋转
2.2.3 一般映射
2.3 齐次坐标和齐次变换
2.4 变换矩阵
2.4.1 平移算子
2.4.2 旋转算子
2.4.3 变换算子的一般形式
2.4.4 变换矩阵的运算
2.5 旋转矩阵的导数
2.6 连杆参数和关节变量
2.6.1 连杆描述
2.6.2 连杆连接的描述
2.7 连杆坐标系
2.7.1 中间连杆的坐标系
2.7.2 首端连杆和末端连杆
2.7.3 用连杆坐标系规定连杆参数
2.7.4 连杆坐标系建立的步骤
2.8 连杆变换和运动学方程
2.8.1 相邻两连杆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
2.8.2 运动学方程的建立
2.9 多足步行机器人的运动学
2.9.1 引言
2.9.2 多足步行机器人机构特征
2.9.3 站立腿的运动学计算
2.9.4 摆动腿的运动学计算
2.9.5 多足步行机器人的运动学计算
2.9.6 多足步行机器人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
第3章 机器人动力学
第4章 机器人控制
第2部分 典型机器人
第5章 工业机器人
第6章 移动机器人
第7章 拟人机器人
第8章 仿生机器人
第9章 医用机器人
0章 空间机器人
1章 多机器人系统
2章 未来机器人
参考文献
张涛,江苏省南通市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先后主编《机电一体化概论》、《机电控制系统》、《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工业控制》等职教类教材。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情感表达”的颠覆性处理。作者似乎有意地避开了人类习惯的情感标签,而是通过对环境、声音频率、以及数据流动的细微变化,来间接地传达角色的内心状态。比如,某个角色的“愤怒”并非通过咆哮表现,而是通过其周围环境的灯光开始不规则闪烁、数据交换速率骤降等技术指标来侧面烘托。这种“去拟人化”的表达方式,非常新颖,它挑战了我们对共情机制的固有认知。读到中后段,你会发现自己不再是用人类的情感框架去评判书中的“人造生命”,而是开始从一种更纯粹的逻辑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痛苦”与“追求”。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独特的,它拓宽了我对文学想象力的边界,让我意识到,深刻的情感体验,并不一定需要通过传统的情感词汇来传递,一种冰冷、精确的描述,有时能带来更深层次的震撼。
评分这本书的文风,简直就是一场华丽而又克制的古典主义盛宴,用词的考究和句式的匀称,读起来有一种庄严的美感。它不像有些硬科幻那样直白地抛出技术名词,而是将那些深奥的科学概念,巧妙地编织进了角色的哲学思辨之中。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冲突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沉稳与内敛。高潮部分的对峙,没有采用那种爆炸性的、喧哗的场面描绘,反而将所有的紧张感都凝结在了台词的交锋上,每一个字都像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宝石,闪烁着理性和情感交织的光芒。这种“不动声色”的震撼力,远比直接的动作场面更具穿透力,它迫使读者必须慢下来,去咀嚼那些言外之意、去揣摩那些深藏的动机。对于喜爱深度对话和细腻心理刻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不只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关于“何以为人”的严肃探讨,观点独到,逻辑严密,让人不得不为作者的学识和洞察力拍案叫绝。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手法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师,将读者毫无察觉地引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赛博世界。开篇的几章,节奏把握得如同精密的仪器,每一个场景的切换、每一次人物对话的张力,都精确地牵动着读者的心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环境描写上花费的心思,那些冰冷的金属质感、弥漫在空气中微妙的臭氧味道,甚至是不同型号机械臂在不同光线下折射出的幽冷光芒,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几乎可以伸手触摸到那些冰冷的部件。故事的主线虽然复杂,涉及到权力、伦理和存在的本质,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重视角,让读者得以从不同“个体”的视角去审视这些宏大的命题,而不至于感到说教或晦涩。尤其是有几段关于“记忆碎片”的独白,那种破碎而又执着的情感流露,让这些非人类的“角色”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深度,远超我对传统科幻的期待。整体而言,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读完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久久不能散去,仿佛自己也曾在那座高耸入云的塔尖上,与那些智慧的构造体进行过一次深刻的对视。
评分从纯粹的娱乐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节奏掌握得非常老道,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悬念设置”。作者非常擅长在看似平静的对话中埋下足以引爆后续情节的伏笔,而且这些伏笔的质量极高,不是那种生硬的“为设置悬念而设置悬念”。它们往往与角色的核心理念或关键的技术限制紧密相关。每一次情节的推进,都伴随着对既有世界观的轻微颠覆,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之前所接受的“事实”。我特别佩服作者构建的那个复杂的内部运作体系,无论是社会层级的划分,还是信息流通的壁垒,都设计得逻辑自洽、令人信服。读到最后揭示真相的那一刻,虽然早有预感,但作者呈现的方式还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那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是阅读过程中最美妙的体验之一。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结构严谨、想象力狂野又不失精准的佳作,绝对值得花时间去细细品味。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吸引的,那种近乎抽象的几何图形和色彩搭配,预示着某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确实没有遵循传统的时间线索,而是像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在不同的“乐章”之间自由跳跃,不断地打乱读者的预期。这种碎片化的叙事,在初期确实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门槛,需要读者付出额外的专注力去重新构建事件的先后顺序,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其回报是巨大的。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片段,在后续的章节中都会以一种近乎宿命般的方式被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庞大而精妙的逻辑闭环。这种“拼图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全程保持着高度的兴奋感,总是在猜测“下一个线索会是什么”。书中对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的隐喻也十分辛辣和精准,它用未来主义的背景,映射着我们当下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公与异化,读起来让人既感到恐惧,又有一种被深刻启发的快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