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如果爸爸是个职业我想跳槽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 金熙坤,王曼琪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14610253
字数:
页码:1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当一个男人升级为爸爸时,他历经辛酸苦辣的心路历程一定也有每个当爸爸的影子。
《如果爸爸是个职业 我想跳槽》记录了作者从“不想当爸爸”到“当爸爸上瘾”的幸福法则。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或是孩子,读了这本书,都会明白如何付出爱,怎样收获爱。
作者自称“不懂事的爸爸”,45岁时因经济危机留学西班牙;十年后,又因经济危机隐退江湖赋闲在家。借此机会,他决心好好陪陪家人,尤其要改善尴尬的父子关系。在本书中他记录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绝望、遗憾、幸福、后悔与自豪等等,从中告诉读者“做幸福的爸爸比做成功的男人更重要”。
Chapter 1 “爸爸”这两个字
爸爸的初体验 002
初当爸爸,紧张、恐惧、激动、兴奋,各种心情掺杂在一起
当了爸爸,更懂得担当 006
只要听到孩子们叫“爸爸”的声音,什么烦心事都成了浮云
爸爸也喜欢漂亮的女人 012
人见人爱的女儿长大后,开始和爸爸划清界线
爸爸的爸爸 015
爷爷的离去,让我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爸爸终于长大成人了
父亲的爱撑起这个家 020
父亲的胸膛曾是我的游乐场,也是我的避难所
父亲恋爱的艺术 024
爷爷的浪漫情怀,既让爸爸羡慕不已,又让爸爸感到惭愧
Chapter 2 一切皆因我是爸爸
种瓜得豆,种豆得瓜吧 030
对子女的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与其这样,不如顺其自然
我也不想做无能的爸爸 033
在金钱面前,我这个穷爸爸也很自卑,但还是要挺起腰板过日子,做孩子的榜样
追逐大学的人们 039
名校,永远是家长们追逐的目标,也是孩子们的负担所在
如果“父母”只是一种职业,我想跳槽 043
父母的心,往往不是担心孩子这,就是操心孩子那
向江南地区的爸爸看齐 048
我这个不懂事的爸爸,为了不躺着中枪,只好默不作声,假装漠不关心
爸爸天生孤独 052
即使看妻子的眼色行事,琢磨孩子们的话,还是会被他们孤立
我偶尔也想离家出走 057
对于一个没有勇气的人来说,即使离家出走,也无处可去
Chapter 3 不和孩子大喊大叫
儿子的成绩单,让人惴惴不安 062
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家人成了彼此的负担,家里、学校都成了战场,到处充满味
给儿子找一所适合他的学校 065
每次面临升学择校,哪个父母不纠结,我还要负责不断鼓励儿子
爸爸的超现实主义 069
为了孩子的幸福,做个理性的爸爸,才能为儿子的人生做抉择
儿子的背叛 073
儿子离家出走惹怒了老婆大人,我这个不懂事的爸爸却暗自高兴
富养女儿,穷养儿子 077
面对女儿的眼泪,爸爸就心软了;审问儿子时,每个罪名都是可恶的
孩子读高三,爸爸什么都做不了 084
儿子不可侵犯的考试领域犹如秘密的花园,作为爸爸,我什么都做不了
成为让儿子尊敬的爸爸 089
爸爸有让儿子引以为豪的谈资,儿子在学校里更有面子
没错,你也是男人 093
儿子终于长大,成为家里第二个男人,我这个不懂事的爸爸也踏实了
卖草鞋的女儿和卖雨伞的儿子 098
面对考试成绩,女儿落榜让人沮丧不已,儿子考得好就喜上眉梢
Chapter 4 做爸爸,要够坚强、够强大
我嫉妒儿子 102
在儿子面前,我受到妻子的冷落,也只能默默地忍耐
跟妻子睡过的床都去哪儿了 106
我想躲在妻子的怀里寻求安慰时,却发现早已被儿子或女儿霸占
爸爸人生的新大陆——西班牙 110
我这不懂事的爸爸觉得远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比家人的爱更
爸爸人生的延续——儿子 119
儿子的存在就是爸爸的快乐、爸爸的希望、爸爸的幸福所在
战胜高三的秘诀 123
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释放压力好的运动就是走路和跑步
儿子的选择是全家人的选择 128
儿子考大学,选择专业,制订入学考试战略,每一步都在为自己人生之路做出抉择
儿子与安东尼奥高迪 132
我这个不懂事的爸爸期望儿子成为像高迪那样热爱痛苦的人
像行星脱离轨道一样,逃往西班牙 136
出逃的乐趣是像解开缰绳后快马加鞭向前的快感
从来不说像爸爸一样生活 139
爸爸的人生已成定局,儿子有自己的人生,让他自己规划吧
Chapter 5 不懂事的爸爸幸福生活的方法
不懂事的爸爸的三大原则 144
不惹老婆生气,老婆总是对的,默默地帮老婆干家务
爸爸偶尔也会装装糊涂 149
装糊涂可是讲究技巧的,老婆心情要好,还得有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爸爸的西班牙式生活哲学 152
西班牙人像准备隆重的庆典一样,和家人开心地度过假期
爸爸和孩子沟通的技术 157
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就是一起玩,一起过有趣的生活
爸爸永远是孩子的坚强后盾 162
儿子,走你自己的路,无论怎样,我都会为你加油
爸爸大的优点就是抗挫败感强 165
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抛弃、不放弃、不妥协,一直坚持到后
全家人的手工DIY饱含家的味道 168
既感受到全家人齐心协力完成手工DIY的快感,又拾起对家人爱的力量
后 记 不懂事的爸爸像斗牛士一样英勇 172
金熙坤,ROTC陆军中尉转业后一直从事建筑业。工作期间取得建筑工程学硕士学位、建筑师证。45岁时,去西班牙马德里建筑大学学习复原建筑。
2006年秋起担任韩国建筑家协会文化科学院委员长,并为普通市民举办建筑文化讲座,获得韩国文化部长官奖。著有《转了半圈的梦》。
当了爸爸,更懂得担当
只要听到孩子们叫“爸爸”的声音,什么烦心事都成了浮云
无论在公园里、街道上,还是公交车或地铁上,哪怕只是看到小家伙趔趔趄趄走路的样子,我都觉得儿子是棒的。不管儿子在多少个孩子中蹦跳玩耍,只有他总是像太阳一样,散发出独特的光芒,照耀着我的心。儿子是我的另一个心脏。
有一次,妻子朋友的丈夫开玩笑,说让我儿子做他的女婿。坦白地说,我很不高兴,勉强露出肯定的笑容。其实,我内心的期望却更高。朋友看出我的意思,不再提这事儿。我就像刚救了儿子一命,如释重负。我在心里大声地向上帝祈求更大的愿望:反正儿子你也赐给我了,我再贪心地求你好好培养他。在旁边看孩子的岳母觉得我太不通人情世故,埋怨妻子:
“原来你们对孩子的期望那么高啊!”
那又怎么样呢?我儿子的婚事当然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哪能如此轻率。如果对未来的爱情满怀希望,人生才能无悔;如果没有经历轰轰烈烈的恋爱,还没给人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就直接进入没有激情的婚姻,那样的婚姻只能是人生的束缚。夫妇之间新婚的甜蜜会瞬间消失,就像铁轨上飞奔的火车一样快速跑掉了。对于我那历经坎坷才出生的儿子来说,如果对爱情连梦想和希望都没有,就定下一门亲事,真的是疯了一样的举动。
或许梦想破灭是理所当然,但是我们夫妇乐意怀揣梦想,不惜一切代价为之努力。或许我们的儿子是天才呢!真的是天才怎么办……这些话反反复复地在耳边回荡。在我们的眼里,孩子在纸上画画,一定会成为毕加索;按琴键会成为莫扎特;玩弄筷子会成为指挥家卡拉扬;翻开书会成为爱因斯坦;孩子的步伐中有亚历山大王的雄浑气魄……我们膨胀的梦想,是无论谁都无法打碎的堡垒。
孩子永远是自家的好。这在后来的日子里反复被验证。在儿子和女儿小的时候,我们家每年夏天都会去西海岸万里浦旁的幽静海边度假,带着远在法国学习的小姨子给两个孩子邮寄来的漂亮泳衣。孩子们在都市里罕有下水的机会,所以去水边的时候,我们给两个胖乎乎的孩子穿上泳衣。当时在韩国,能穿上这样新、时尚的泳衣是令人很羡慕的。小姨子攻读设计专业,她凭借自己专业的敏锐眼光挑选的泳衣使盛夏变凉爽了。
但小姨子看到孩子们的照片时说的话真是可气。妻子给小姨子寄去了孩子们的照片,小姨子看到照片后感叹:“长得这么难看的小家伙们是我的外甥、外甥女吗?”听到以后我立刻反驳道:“这么可爱的孩子们怎么不好看了?”
但妻子说道:“坦白地说,我们的孩子胖得像香肠一样一节一节的,嗯,是不太好看……”
妻子的话刚一说出,我的心就像乌云般低沉下来。但转念又想通了,那又怎么样?刚满周岁的女儿,穿上黄色的比基尼,的确像根香肠,但在香肠的上下都系着飘带,还是很可爱。女儿一摇一摆地在海边玩耍,所有人都盯着她看。我就像是奥黛丽赫本的恋人一样神气地跟在后面。不知从哪儿听到了某人的窃窃私语:
“看,那个孩子很可爱吧……”
我露出了骄傲的微笑。可不是嘛,我们的女儿多可爱。我没高兴多一会儿,就听那边又有人说:
“你看,那个小家伙穿着的比基尼是不是很可爱?”
太可恶了,他们只知道看泳衣!现实真是太冷酷了,她们只看到了法国产的泳衣漂亮,却不懂得欣赏我们胖乎乎的可爱女儿,真是不懂得欣赏。不管怎样,我从未怀疑过我女儿的漂亮、可爱。
人生在世,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心中的烦恼就会跑得无影无踪。妻子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都会先让小儿子和小女儿跟我说几句。我知道,当我有紧急的事情要处理,心里万分焦虑的时候,只要听到孩子的声音,我的心就会重新平静下来。听到孩子叫“爸爸”的声音时,我是多么开心。当我和妻子的爱情渐渐淡去时,我发现了新的感情寄托,那就是孩子给予我的亲情,让我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这就是我当时还不知道的人生法则。
我是以坚持自己的梦想为生的建筑师。为了建成房子,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从初的想法到画出图纸,画透视图、鸟瞰图,再到制作模型,要尝试数百次,才能成功造出房子。建筑师构思时,看着用很少的材料制成的模型既小巧又漂亮,就像看着自己的小孩子一样可爱。如果把首尔制成一眼就能俯瞰的模型,那一定既可爱又美丽。看那些模型时,所展现的空间和形态的微妙差异,才是迷人之处。这个着眼点,就是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差异。根据模型的效果,对设计方案进行后修改的人,就是我们这些建筑师。
因为有了孩子,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就和以前不一样了。结婚之前,每次在饭店里看到大吵大闹、一点儿规矩都没有的孩子,就心生烦躁;如果孩子父母再放任不管,就会忍不住皱起眉头。可当自己真的做了父亲之后,便觉得孩子无论怎样,都是可爱的。遇到那些看到孩子吵闹皱眉的人,我会觉得这些人冷酷,没有人情味儿。所以,自己孩子的言行,有时在我眼里是浪漫有趣的生活,而对别人来说或许毫无意味。我偶尔看到责怪孩子的大人,表面有时不得不表示赞同,但内心却非常不是滋味。相反,如果有人拉住我的孩子给予称赞,或者赠与一点小小的礼物,我即便嘴上假装说“这不可以”,内心也会很喜欢那个人。
无论你是多么的建筑师,发现自己制作的模型的优缺点都需要大概一周的时间。对于自己的作品,有信心接受他人批评的建筑师很少。关于技术层面的讨论,我们经常遇到个人情感上的障碍。这要归根于社会上根深蒂固的儒家中庸思想。公开讨论时,为了尽可能不伤害对方的感情,而挑选合适的措辞,还真是颇费心思。如果对方是建筑界有名望的前辈,就更是如此。和我们相比,在西班牙就不是这样,无论对方是晚辈还是教授,评论者都懂得区分公开评判和私人的感情。他们据理力争,不考虑个人的感情因素,正是这样的讨论使得他们的建筑文化达到了水平。
当然,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也存在同样的现象。我们都有过分地溺爱孩子而无法区分理性和感性的问题。
无论什么场合,儿子总是能找到喜欢他的人。一放假,儿子就会找喜欢他的外婆。有一次,我的岳母带着儿子乘坐公共汽车到百货大厦,和一群看起来像是女大学生的漂亮姐姐们一起用餐。儿子从外婆的怀里挣脱出来向姐姐们走过去。在一个喜欢自己的姐姐面前调皮地伸出小手,左右摇晃着脑袋,哼唱着不知道是什么的歌曲,然后他得到了糖和巧克力。就连那么盲目溺爱孩子的岳母,都因儿子把她老人家置之脑后而感到了背叛,更何况我们这些爸爸妈妈呢?
爸爸的爸爸
孩子爷爷的离去,让我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爸爸终于长大成人了
我想做一个好爸爸。但每当想起自己已故的父亲,我就感到非常对不起孩子,因为我没能像父亲那样做一个好爸爸。匆忙间,我的人生使命就开始了。
那时,我正年轻气盛,桀骜不驯,只身闯荡首尔。父亲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遥远的故乡,尽管他曾经像指路明灯一样给我希望。在首尔,我无数次碰壁,身心俱疲。因为我这个颓废的小儿子在城市里受苦,父亲忧心忡忡,身体和精神变得越来越差了,耳朵慢慢变聋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了。20世纪80年代末,首尔和蔚山的距离比现在还远。那是私家车很罕见的年代,客运大巴和火车是仅有的交通工具。
那时,我每月只能回家一两次。每次回家时,我都会牵着父亲的手去母亲的墓地。
他每次都像石碑一样直直地坐在墓地西边平坦的地方,温和地望着我,然后凝视着这片空地,又把目光投向了南面的海边。好像已不知有多少次幻想着在不远的时日,站在冰冷的大地上,拄着拐杖……他很淡定地在自己将来的墓地徘徊,偶尔,俯瞰山下,竟被眼前宽阔的视野所感动,哽咽着说:“这地方真敞亮啊!”
每当那个时候,我都会有种奇妙的满足感。现在,我很想念缓慢地转过头向我深情微笑的父亲。当时,我不知道他老人家正在悄悄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那一次,我照例陪他去墓地。父亲刚走到母亲墓地的拐角处,就突然停住了。我明显能感觉到他面露惧意。然后,他就像枯树一样倒在草丛中,他的手无力地悬在半空中向我缓慢挥动。我一向胆子大,但那时竟然冒了一身冷汗,心怦怦地跳。我去搀扶想要站起身的父亲。平时,他手脚灵活,但那天,他却动不了了。当时,我的心情就像是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一样,无比沉重。
“看完你母亲,早点儿回来。”
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在母亲的墓碑前,我供上盛满烧酒的酒杯和水果,像往常一样行了礼。我一个人坐在那里,陷入了对母亲的思念。这儿只有一个墓碑,空空荡荡。之前,每次来到母亲的墓碑前,父亲总是会把旁边那块空的墓地收拾一番……但那一天,他已经走不到墓地,那情景比任何时候都要凄凉。
“妈妈,爸爸今天好像不愿意来看您。我得快点儿回到爸爸身边,下次我再来看您。”
我急匆匆地从墓地赶回来。看见父亲还在拐角处像岩石一样待在原地,只是呆呆地望着我,一句话也没有说。父亲那瘦小的佝偻的身躯,像是中了魔法一样,只能小心翼翼地移动。我扶着父亲缓慢地往回走。
我们从小道出来,走向宽敞的大道。这时,一头老黄牛缓慢地拉着车从父亲身边走过。我看到父亲吃力的脚步,听到老黄牛粗粗的喘气声。那一刻,我突然感到非常难过。父亲每走一步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这样不知道走走停停了多少次,才回到家中。当时,我万万没想到,那是父亲生命后的火花。
“托老伴儿你的福,我会好好地活下去。”
这是母亲生命垂危的时候,父亲说给母亲后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再没有听过比这更深情的爱的告白。父亲用他那宽广的胸襟拥着母亲,留下了爱的誓言。
父亲年轻的时候,总是惹母亲生气,可母亲却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难过的神情。直到安然离开人世,她自始至终保持着大家闺秀所特有的温和、正直的性情。在母亲的影响下,她生病住院需要做手术时,父亲变得更加勇敢了。父亲叫来哥哥们,说母亲需要手术治疗,并且随时可能病发离世。直到母亲后一刻,父亲都给予母亲深情的关爱。
后来,我把这些事情讲给妻子听,讲着讲着我泪如雨下。那些记忆仍历历在目:身体硬朗的父亲用全身气力抱着停止呼吸的母亲。送走母亲两年后的一天,父亲像影子一样,跟随母亲悄悄地去了,离开了我们。父亲凭直觉感到生命的终点越来越近,终于还是走进了坟墓。
我只要一有空儿,就会带着孩子们去父母的墓地。现在日子好了,可以开着私家车去墓地就像旅行一样。孩子们知不知道爷爷奶奶的历史呢?在父亲和母亲的墓前,孩子们尽情玩耍着。我躺下来仰望天空,并向天空发问道:“两位老人是否牵着手,过得很好……有没有看到我们过得很好啊?”
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看着我这个小儿子结婚。我现在终于理解了她的心情。如果我能和深爱的妻子一起送走母亲,相信母亲就不会伤心了。但我心里一直很后悔,没能早点结婚,让母亲如愿。母亲去世时,我依然没有体会到深的无助感。因为看似强壮的父亲一直还在坚持、忍耐着。父亲抱着母亲的尸体,好像并不伤心。他那宽大的胸膛把母亲的身体遮挡得严严实实。父亲抚慰着我,没有让我看到母亲的尸身。大概是担心我无力面对。
但等到父亲去世时,一想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我也终于懂事了。
父亲躺在那里,身上盖着一块白布,等着小儿子回来。掀开盖在父亲尸体上的布,我看到父亲的样子就像是刚刚睡着,虽然闭着眼睛,但我能感觉到父亲的灵魂还没有离开,还面带微笑地说:
“你这家伙,怎么才回来?我现在就要去见你妈妈了。”
直到面临死亡,父亲还在安慰子女,他的话语震撼了我的心灵。以前,我在人生中从没有撕心裂肺地痛过,没有经历过痛得要流眼泪的时候。父亲的身体曾像棉花糖一样轻盈,现在却像穿上了铁甲一样,僵硬又沉重。在父亲的尸体面前,一直不懂事的小儿子终于长成大人了。母亲父亲相继离世,留下我一个人,彻彻底底的孤独感、无助感油然而生。我只能把安详长眠的父亲埋藏在我孤独的心中。
……
《如果爸爸是个职业》的书名,仿佛是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对于“父亲”这一角色的全新解读。我一直觉得,“父爱”是一种非常独特而又深沉的情感,它不像母爱那样外露和直接,却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将“爸爸”这个身份定义为一个“职业”,这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和探索空间。我开始思考,一个“职业”意味着什么?它有明确的职责,有工作的流程,有职业的要求,甚至可能伴随着培训、考核和晋升。那么,作为“爸爸”这个“职业”,它的“工作职责”又是什么?是经济上的供养,是精神上的引导,还是情感上的支持?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深入剖析,父亲们在这个“职业”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以及他们为了完成这些角色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我也特别好奇,这个“职业”是否也存在着“职业风险”和“职业倦怠”。例如,父亲们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如何平衡?他们如何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叛逆和挑战?他们又是否会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感到疲惫和力不从心?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细腻而又不失幽默的笔触,去描绘父亲们在这个“职业”中的喜怒哀乐。或许,书中会展现一位父亲,他可能在工作中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领导,但在家里,却是一个笨手笨脚,却又无比疼爱孩子的“新手奶爸”;也可能是,一位父亲,他可能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证明他对家人的爱。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父亲”这个身份,去发现他们身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闪光点,去感恩他们在这个“职业”中的付出和牺牲,从而以更成熟、更理解的方式去回应这份沉甸甸的父爱。
评分《如果爸爸是个职业》——这个书名,在我看来,本身就蕴含着一股强大的魔力,它以一种极其新颖、甚至有些调侃的方式,将一个日常生活中最亲近却又常常被我们忽视的身份,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总是在思考,“职业”这个词汇所带来的联想:它意味着付出、责任、技能、成长,以及面对挑战的勇气。如果,爸爸真的“是个职业”,那该是怎样的一种职业?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的画面。或许,这个“职业”的“入职考核”异常严格,它需要的是那份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而它的“工作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从经济上的供养,到精神上的引导,再到情感上的慰藉,无一不包。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父亲们在这个“职业”中所面临的“职业挑战”。是否会面对来自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是否会在与孩子的代沟面前感到无力?是否也会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感受到一种名为“职业倦怠”的情绪?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极其细腻、充满温情的笔触,去描绘父亲们在这个“职业”中所付出的点点滴滴。我设想着,书中可能会出现一位父亲,他在外是严谨的职场精英,回家却变身成为一个笨拙却充满爱意的“孩子王”;也可能是,一位父亲,他可能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证明他对家人的坚守和支持。这本书,或许能够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更加成熟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父亲”这个身份,去发现他们身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却又无比闪耀的品质,从而以更加感恩和理解的心,去回应这份沉甸甸的父爱。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真是太吸引人了,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如果爸爸是个职业”,这个设定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展开故事的。我一直觉得,亲子关系,特别是父子、父女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最微妙的情感联系之一。它不像母爱那样普遍被歌颂,有时候甚至带着点粗糙、不善言辞的特质,但它的力量却又无比强大。这本书的书名,似乎就点破了这一点,将“爸爸”这个身份,提升到了一个“职业”的高度。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是说爸爸就像一个兢兢业业的劳动者,每天扮演着固定的角色,完成预设的任务?还是说,爸爸这个“职业”本身,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晋升、甚至可能存在的“职业倦怠”?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去解构“爸爸”这个身份,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它。我期待书中能有对父爱不同面向的深刻描绘,可能是严厉中带着关怀,可能是沉默中蕴含支持,也可能是笨拙中流露出的深情。我设想着,也许书中会通过一个孩子,甚至是成年子女的视角,去重新认识自己的父亲,发掘他身上那些未曾被注意到的闪光点。我尤其关心,如果爸爸真的“是个职业”,那么这个职业的“从业者”——也就是我们的父亲们,他们会经历怎样的“职场生涯”?会有“新人培训期”吗?会有“绩效考核”吗?会有“职业规划”吗?会不会有“同行交流”,分享育儿经验?甚至,会不会有“退休”的那一天?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都源于这个书名的奇特魅力,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引发读者对自身家庭关系的思考,提醒我们去关注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去理解他们,去感激他们,去珍惜与他们共度的时光。
评分读到《如果爸爸是个职业》的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简直太有创意了!它巧妙地将一个充满温情和责任的身份,与一个现实且充满挑战的概念联系起来,瞬间勾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我一直认为,“父亲”这个角色,承载着太多复杂的意义,而我们作为子女,常常容易忽略其中蕴含的辛劳和智慧。如果将“爸爸”视为一个“职业”,那意味着什么?我猜想,这个“职业”的“招聘标准”可能非常独特,它不看学历、不看经验,只看那份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爱。而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既要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又要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既要传授知识技能,又要言传身教,塑造品格。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爸爸们在这个“职业”中所遭遇的“职业挑战”。是不是会有“沟通难题”,比如与青春期孩子的代沟?是不是会有“压力管理”,比如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是不是也会有“职业瓶颈”,比如自身成长与家庭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希望这本书能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或者是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细腻地展现父亲在这个“职业”中所付出的点点滴滴。也许是一位父亲,在下班后疲惫不堪,却依然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也许是一位父亲,在孩子遭遇挫折时,用笨拙却坚定的方式给予鼓励;也可能是父亲,在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却依然将最乐观的一面展现给家人。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重新思考,父亲这个“职业”的真正价值,去理解他们无私的付出,去感激他们默默的支撑,让我们不再将父爱视为理所当然,而是用一颗更加成熟和感恩的心去回应。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如果爸爸是个职业》,第一反应就是,这书名也太有意思了!完全不同于我以往读过的那些关于亲子关系的图书,它不落俗套,甚至有点戏谑,但这种戏谑背后,我总觉得藏着一种深刻的洞察。我总是在想,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进入了一个复杂的“家庭”系统,而“爸爸”这个角色,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我们往往习惯性地将父亲视为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却很少去思考他作为一个人,作为“职业”角色的种种不易。如果爸爸真的像一个职业,那意味着什么?是说他每天都在为这个“职业”辛勤付出,承受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压力?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场景:清晨,爸爸匆匆出门上班,为这个家奔波;夜晚,爸爸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脸上却依然挂着微笑;或者,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爸爸默默地给予支持,却从不张扬。这种“职业”,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没有明确的升职空间,却要承担无限的责任。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展现出爸爸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养家糊口,更是情感的支撑,是榜样的力量,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去描绘爸爸们在这个“职业”中遇到的挑战,比如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比如与孩子的代沟,比如自身成长的停滞。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探讨,当我们以“职业”的眼光去看待“爸爸”时,我们自己作为子女,又会以怎样的“客户”视角去审视和理解他?是挑剔,是索取,还是感恩,是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父亲,去发现他身上那些我们曾经忽略的,却又无比珍贵的特质。
评分《如果爸爸是个职业》——这个书名,简直就像一个巨大的问号,瞬间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心,也迫使我去重新审视和定义“父亲”这个概念。我一直认为,“父爱”是一种非常独特且深沉的情感,它不像母爱那样常常挂在嘴边,却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和牺牲。如果将“爸爸”这个身份定义为一个“职业”,那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猜想,这个“职业”的“工作职责”必定极其繁重,它需要的是无私的奉献,是对家人的坚守,是对孩子成长的默默守护。那么,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又包含了哪些方面?我设想,它可能包含了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责任,需要辛勤工作,为家庭提供物质保障;它可能包含了作为孩子“人生导师”的角色,需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走向正途;它甚至可能包含了作为家庭“情感粘合剂”的功能,需要用智慧和包容,维系家庭的和睦。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描绘,父亲们在这个“职业”中所经历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挑战。也许是面对工作压力时的隐忍,也许是与孩子沟通时的无奈,也可能是他们在自我成长和家庭责任之间艰难的平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极其细腻、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去展现父亲们在这个“职业”中的真实面貌。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塑造出一位父亲,他可能在生活中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但在家庭这个“职业”里,他却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人构筑幸福的港湾。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评价“父亲”这个身份,去发现他们身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却又无比闪耀的品质,去感恩他们在这个“职业”中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从而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挚的感恩,去回应这份永恒的父爱。
评分这本《如果爸爸是个职业》的书名,瞬间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也仿佛打开了我内心深处一扇从未被真正审视过的窗户。我一直觉得,“父亲”这个角色,在很多家庭里,是被低估,或者说,是被简化了的。人们常常会歌颂母爱的伟大,但对于父爱,似乎更多的是一种默默的支持,一种理所当然的承担。如果把“爸爸”看作一个“职业”,那这个“职业”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我脑海中涌现出无数的设想。比如,这个“职业”的“入职门槛”是怎样设定的?是天生的使命感,还是后天的责任感?而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又是怎样的?它是否包含了“经济支柱”的职责,比如辛勤工作,为家庭提供物质保障?又是否包含了“人生导师”的角色,引导孩子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甚至,这个“职业”是否也伴随着“情感维系”的任务,比如在孩子需要倾诉时,给予耐心的倾听和安慰?我更感兴趣的是,在这个“爸爸”的“职业生涯”中,会遇到哪些“职场挑战”?是来自工作上的压力,还是家庭内部的矛盾?是与孩子的沟通障碍,还是自身的成长瓶颈?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描绘一位父亲,他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普通人,但在家庭这个“职业”里,他却扮演着一个“全能选手”,尽职尽责,默默付出。我期待作者能通过这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反思,我们对父亲的期待是否过于理想化,我们对父亲的理解是否过于片面。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重新审视“父爱”的定义,去发掘它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去理解父亲们在这个“职业”中所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最终,让我们以更成熟、更感恩的态度,去回应这份沉甸甸的父爱。
评分《如果爸爸是个职业》这个书名,简直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我心中层层涟漪的思考。我一直对“职业”这个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它意味着责任、付出、技能、成长,甚至可能伴随着挑战和倦怠。将“爸爸”这个身份与“职业”挂钩,这是一个多么新颖且引人入胜的切入点!我立刻开始脑补:如果爸爸是个职业,那么这个职业的“工作职责”会有哪些?是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还是扮演着“人生导师”的角色,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指引方向?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父亲们在这个“职业”中所需要具备的各种“技能”,比如耐心、智慧、幽默感,甚至还有一些“隐藏技能”,是只有在扮演“爸爸”这个角色时才能激发出来的。更让我着迷的是,“职业”往往伴随着“职业发展”和“职业倦怠”。那么,爸爸们的“职业发展”又会是怎样的?他们是否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调整自己的“工作模式”?他们又是否会面临“职业倦怠”,感到疲惫和无力?我希望书中能描绘出爸爸们在履行这个“职业”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可能是面对孩子叛逆期的无奈,可能是处理家庭矛盾的疲惫,也可能是自己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摇摆的挣扎。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以一种全新的、更加理性但又不失温情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爸爸”这个身份。它提醒我们,父亲并非天生的完美,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在这个被称为“家庭”的独特“职场”里,努力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付出着自己的爱。
评分《如果爸爸是个职业》——这个书名,简直就像一个神秘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一个我熟悉却又陌生的领域。我总是觉得,在家庭关系中,“爸爸”这个角色,往往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特质,他的爱,如同磐石般坚固,却又常常藏于沉默。将“爸爸”比作一个“职业”,这本身就带有一种颠覆性的意味,让我充满了好奇。这个“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猜想,它意味着责任的承担,意味着默默的付出,意味着在风雨中为家庭遮风挡雨。那么,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会是怎样的?我设想着,它包含了辛勤的工作,以换取家庭的安稳;它包含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以塑造他们的品格;它甚至包含了对家人的情感支持,以维系家庭的和睦。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父亲们在这个“职业”中所付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也许是面对工作压力时的隐忍,也许是与孩子沟通时的无奈,又或是他们在自身成长和家庭责任之间艰难的权衡。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极其细腻、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去展现父亲们在这个“职业”中的真实面貌。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塑造出一位父亲,他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但在家庭这个“职业”里,他却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全能选手”,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人撑起一片天。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和评价“父亲”这个身份,去发现他们身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却又无比珍贵的品质,去感激他们在这个“职业”中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从而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挚的感恩,去回应这份永恒的父爱。
评分《如果爸爸是个职业》——这个书名,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它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将一个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身份,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深度。我一直觉得,“父亲”这个角色,是家庭中最沉默却也最坚实的支柱,他的爱,如同厚重的土壤,滋养着家人的成长。如果将“爸爸”视为一个“职业”,那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猜想,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必定极其丰富且复杂,它不仅包含了为家庭提供经济上的保障,更包含了对孩子精神上的引领和情感上的支持。我更关注的是,这个“职业”的“职业挑战”。父亲们在这个“职业”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是来自工作上的压力,还是家庭内部的沟通障碍?是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叛逆,还是自身在事业与家庭之间的摇摆?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极其细腻、充满生活气息的笔触,去描绘父亲们在这个“职业”中所付出的点滴。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出现一位父亲,他可能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家里,却是一个耐心十足的“游戏伙伴”;也可能是,一位父亲,他可能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证明他对家人的承诺和责任。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更加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和理解“父亲”这个身份,去发现他们身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却又无比重要的品质,去感恩他们在这个“职业”中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从而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挚的感恩,去回应这份深沉的父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