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说庄子·齐物论 梁冬 著 文化评述 文化书籍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 梁冬 著 文化评述 文化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冬 著
图书标签:
  • 庄子
  • 齐物论
  • 梁冬
  • 哲学
  • 文化
  • 书籍
  • 思想
  • 国学
  • 解读
  • 文化评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五缘图书音像旗舰店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27286
商品编码:29710397295
包装:平装
开本:3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系列内容在喜马拉雅FM上的付费栏目于2016年11月份上线,长期位居精品付费畅销榜前列,播放破1100万次。书中全新收录梁冬老师补充讲解的精彩内容!


  ★庄子的伟大和人生智慧一直少有人知道,而看过的有关庄子的书都那么语焉不详,让大家以为庄子只是学者和中老年人才会去看的东西。读《庄子》对我们到底有什么现实的好处?现在,就让接地气的《梁冬说庄子·齐物论》告诉你——你得到的,首先是精神,继而是物质的财富,而失去的是无知。因为越去探寻《庄子》,尤其是《齐物论》,我们就越感到自己的无知有多么可怕。


  ★为什么读《梁冬说庄子·齐物论》在这个时代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们总是被新的知识所吓倒,被新的形象所吓倒,被新的故事所吓倒,活得焦虑,活得无所适从,这一切皆因为我们没有达观的全息视角,站得低,看不远,所以心被蒙蔽了。蒙蔽在上面的东西是什么?是我们的价值观判断——成见的尘埃。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是《梁冬说庄子》系列著作第三部,是《庄子》所有篇目的总纲,读了《齐物论》,你就能够为生命建立起一种达观的全息视角——一件事情的正面和反面加在一起才是全面,悲观和乐观加在一起才是达观,悲观的时候应该乐观,乐观的时候应该悲观,这样,你就会豁然开朗——原来,好的人生,就是把世间所有的不如意、抱怨活成玩笑。


  ★满世界都在讲《庄子》,为什么要听“梁注”版:梁冬的注解和诠释让庄子从古籍走入当下,让庄子从文字化为生活。《庄子》是永不过时的自在法门,梁冬在和大家一起学习《庄子》的过程中,用AR、VR、统一场论、价值投资理论……重新注解庄子的故事。随书附赠钦定四库全书《庄子·齐物论》手抄本!

内容简介

  继解读《梁冬说庄子·人间世》《梁冬说庄子·养生主》“仅仅做个好人很危险”“如何用小代价解决人生大难题”两大主题之后,《梁冬说庄子·齐物论》又为你揭示“好的人生,就是把抱怨活成玩笑”的生命智慧,教你用达观的全息视角来看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你洞悉人生的真相——其实,我们都是“二货”,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活在好坏、对错的二元对立里面,因此,我们在世间的种种不快乐,都是由于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被自己的“成见”所蒙蔽。

作者简介

  梁冬

  正安康健创始人、正安自在睡觉创始人、冬吴文化创始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中医大家李可先生,亦是中医大师郭生白先生的入室弟子。

  与生命本质的多维度跨界相关的《生命》系列纪录片出品人及主持人;电台节目《冬吴相对论》《冬吴同学会》主讲人,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节目被苹果App iTunes 评为“年度*受欢迎社会经济类谈话节目”;喜马拉雅FM精品节目《庄子的心灵自由之路》主讲人;电视节目《国学堂》主讲人;《新周刊》“2012年度生活家”。

  曾任百度副总裁,凤凰卫视主持人及主编。

  出版图书:《梁冬说庄子》系列、《处处见生机》、《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群书治要》、《黄帝内经说什么》系列(与徐文兵先生合著)、冬吴相对论·心时代文集之《欢喜》《无畏》(与吴伯凡先生合著)……

目录

第一章 你有没有可能也达到颅内高潮

世界是一个完整一体的投影吗

世间有多种法门

能做高人弟子的也不是普通人

第二章 不焦虑的活法

南郭子綦与他的亲学生

烦恼是不会没有的,但你可以放下它

真正的答案包裹在体验中

我们的身体像是大地的缩影

睡觉是一个节奏的乐章

天籁到底是什么样的声音

第三章 问题本身就是答案

睡觉时思前想后的那些人

万事万物是普遍相连的

不断用追问来回答问题

真正统领着公司行为的,不是老板

不理解背后的逻辑,再努力都没有意义

纷繁世界背后的道统

第四章 你怎么知道你和老公不是一个共同生命体的一体两面

去观察自己生灭的念头

在睡梦里产生奇妙的洞察力

你可以成为梦里的主人

世界是一重又一重的镜像

两个内在不同的自己

共同生命体的一体两面

第五章 不自由,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被自己的成见蒙蔽了

假如世间无处不在都是隐形摄像头

后台不同维度的丰富信息

你的世界观蒙蔽了你的世界

帮助我们获得自在安定的锚

第六章 艰难人生中最值得拥有的心智模型

彼此有彼此的是,各自有各自的非

你的行为都受制于一个“环”

内心世界一变,外部世界就都变了

你的成见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不以物喜,才能够不以己悲

日本房地产给我们的启示

如何拥有把不好的事情都转换为好事情的心智模式

第七章 你我其实都一样

天底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为什么看了一部恐怖电影,你会成为一颗受“惊”卵

世界上哪有真正的“一码归一码”

凭什么一个人只能是男人,或者只能是女人呢

世上所有的事情,其实真的不一定是你所以为的那样

什么是真理?也许你能用,就是得到了

第八章 为何“想得到却没得到”“现在有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什么样的人能够“挫万物于笔端”

分别心不休,烦恼不止

你总是活在关于好坏的判断里面,有必要吗

不要像贪吃蛇——吃得越多,负担越重

你为什么会“朝三暮四”

抱怨伤身害命,都是自找的

好的人生,就是一个把抱怨活成玩笑的过程

第九章 多么痛的领悟——一出“生”就会入“死”

要不想为一只小狗的离去而悲伤的话,最好的方法是从开始就不养狗

要想“成”得先有“损”,有“损”才会有“成”

无论你在哪一个状态,最终都会到无语的状态

可以去做任何事,但心里面,要对做这事的成败得失不那么在意

你无法同时弹出所有的音符

第十章 你不仅仅是你,你还是谁呢

可以这样说,又同时可以反过来说,才比较接近一件事情的本质

所谓向往,既代表对过去的迷恋,又代表对未来的展望

没有相杀,怎么会有相生

说话,应无是非和机心

睡不好觉,主要是因为白天你的身体不够累

做不到“静中禅”,那就去“动中求禅”

第十一章 是什么在暗暗摧毁我们的人生

从精神层面上来看,寿命是没有长短分别的

内涵越小,外延越大

人生所有的悲催都来自被自己预设的“有和无”“大和小”

没有任何人能确定自己到底活成什么样

既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活成什么样,那么我们该如何自处

你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第十二章 人生的悲催就是“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大部分人临终时都后悔自己一生中没有做什么

要做就做一个“不辩论,不是非”之人

享受过程,比享受结果更享受

真理不是辩论出来的

小心那些用嘴上的是非争辩来刷存在感的人

“他说的我都知道,我担心我说的他不知道。”

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跟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做才是得到

发呆的人和不发呆的人差别在哪里

第十三章 “哥,您多大的人物啊,还为这点儿小事烦恼?”——放松的智慧

我们的所有烦恼,都是因为内在所拥有的还不够多

把自己放在一个大格局里,事情就变小了

乱什么不能乱心

第十四章 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在自己喜欢但无用的事情上

智慧就是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

人活着,要无聊得起、无用得起

改变并决定你命运的,实际上都是那些看似没用的事

是什么让我们有了好坏的分别

活得是好是坏,都只不过是我们 “习惯”的呈现

我们现在活在一些什么样的荒谬的惯性里

人活在习惯里面好吗

不习惯的状态不一定是错的

这世上总有人可以看见你看不见的一切

第十五章 每一件事情的付出和回报,总是要盈亏平衡的

中国文化真的是一门境界的学问,而不是对错的学问

你过去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有多少是真正有意义的

高级的人是怎样做事情的:不趋利,不避害,不喜求

这辈子重要的事情,都不是去努力结交某些朋友而得来的

你梦过自己做梦吗

千万不要在梦醒的时候发现自己还在热身

第十六章 越读《庄子》,越发现自己无知得可怕

我们完全有可能是什么东西的“影子”

“我不是人,我可能是人工智能”

当任何一个问题放到无穷大的领域时,我们在有穷世界里面的理解就没有意义了

美好总是需要用某种特别神奇的方式来结束的

第十七章 世界,由你的愿力决定

蝴蝶和我,都可能在彼此的梦里

你相信你是,你就是了

第十八章 为什么庄子应该是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文学家

相隔再远的事物,为什么还能“互通款曲”

镜子破碎了,每一块也能照出你全部的影子

“齐物论”,就是“全息宇宙理论”的文学版

附录

《庄子·内篇·齐物论》


《逍遥游:探寻心灵的自由与生命的豁达》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简明的介绍性读物,而是一次深邃的思想漫游,一次与古老智慧的深度对话。我们将在《庄子》这本充满奇思妙想的典籍中,寻找一条通往心灵自由的路径,体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豁达与超然。我们将抛开世俗的功利羁绊,不再为名利所困,不再为得失所扰,而是学习如何在这变幻莫测的尘世间,拥有一颗不动摇的心,一种不被外物左右的自在。 《逍遥游》是《庄子》篇的首篇,其名已然揭示了全书的核心主题:追求“逍遥”的境界,即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地游行于天地之间。然而,这种“逍遥”并非凭空的幻想,也非逃避现实的消极姿态。它是一种智慧的升华,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是一种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寻找到内心宁静与力量的艺术。 我们将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一惊世骇俗的开篇开始,跟随庄子的想象,穿越巨大的冥海,体验那鲲鹏展翅的壮丽图景。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巨大的鱼如何变成鸟的传说,更是对生命潜能无限扩张的比喻。它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体都蕴含着超越自身限制的可能性,只要我们敢于突破思维的牢笼,敢于挑战固有的认知,便能实现自身的蜕变与飞跃。我们将探讨,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鲲”,如何才能激发内心深处的能量,去实现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梦想。 紧接着,我们将深入理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道理。这句看似简单的比喻,却揭示了生命视角与认知局限的巨大差异。朝生暮死的虫子无法理解昼夜的更迭,夏生秋亡的蝉无法体会四季的轮转。这并非对它们的嘲讽,而是对我们自身局限性的深刻反思。我们是否也如同这些小生物,被自身有限的时间、空间和经验所束缚,而错失了更广阔的天地和更深刻的真理?本书将引导读者跳出“蟪蛄”的视角,尝试以更宏大、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生命,理解时间与空间的不同维度,从而拓展认知的边界,摆脱狭隘的观念。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三句话是《逍遥游》中对理想人格的最高概括。我们将仔细剖析“无己”、“无功”、“无名”的真正含义。这并非要求我们抹杀自我,放弃一切努力,而是强调一种超越个人得失、功名利禄的精神境界。真正的“至人”能够忘记自我,将自我融入宇宙的洪流;“神人”不追求外在的功业,而是专注于内心的和谐与完善;“圣人”不执着于虚名,而是以德行感化世人。本书将深入探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如何才能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不争之德”。 “无何有之乡, 委蛇于风, 虚室生白。” 这些意象描绘了一个精神上的理想国度,一个内心的安宁之所。我们将探究“无何有”并非空无一物的虚无,而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有”;“委蛇于风”并非随波逐流,而是顺应自然,与万物和谐共处;“虚室生白”更是揭示了内心空净之时,智慧与灵感自然涌现的奥秘。本书将引导读者学习如何构建自己内心的“虚室”,如何通过静心观照,让心灵获得真正的休息与滋养,从而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回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庄子在这里揭示了事物的相对性和转化性。我们习惯于将事物划分为截然的对立面,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然而,庄子告诉我们,万物皆在变化之中,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理解这一点,将帮助我们放下执念,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冲突。我们将学习如何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理解事物的多面性,从而减少二元对立带来的困扰,拥抱生命中的灰色地带。 书中对“庖丁解牛”的精妙描绘,将成为我们学习技艺与人生智慧的绝佳范例。庖丁之所以能游刃有余,并非仅仅依靠熟练的技巧,更是因为他深刻理解了牛的筋骨结构,顺应了牛的天然纹理。这正是“道”的体现: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境界。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我们如何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游刃有余”,如何在生活中,做到“顺其自然”,从而以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成效。 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对庄子思想的解读,更会尝试将其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专注与清醒;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坦诚与尊重;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从容与勇气;如何在物质欲望横流的世界,寻找到心灵的安宁与真正的幸福。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庄子对“道”的描述,充满了神秘与难以言喻。本书将努力以一种贴近生活、生动活泼的方式,去体悟这个“道”的内涵。它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一种融入生命,贯穿始终的生命哲学。它关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世界,如何与世界和谐相处。 《逍遥游:探寻心灵的自由与生命的豁达》是一场关于智慧的探索,一次关于生命的觉醒。它将带领你穿越迷雾,抵达内心的彼岸,让你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自由与豁达。它邀请你放慢脚步,静心倾听,与古圣先贤对话,与生命本源连接,最终,发现一个更广阔、更自由、更充满智慧的自己。阅读这本书,或许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变你的生活,但它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内心智慧的大门,让你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去体验生命,去拥抱那个更美好、更真实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让人沉下心来思考的书,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急功近利的“成功学”或者“心灵鸡汤”,《梁冬说庄子·齐物论》像是打开了一扇古老而幽深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观。梁冬老师的解读,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仿佛是在跟你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就着一杯清茶,聊着人生的大道理。他将《齐物论》中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篇章,化作了生动的故事和贴切的比喻,让人豁然开朗。尤其是在谈到“物化”和“齐物”的概念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被无形的规则和偏见所束缚,而庄子所倡导的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则是一种解脱,一种回归本真的邀请。读这本书,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那份愿意放慢脚步,聆听内心声音的耐心。它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夜暴富的书,但它一定能让你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和清醒。我喜欢它那种温润的力量,不逼迫,不强求,只是静静地引导你走向一种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这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翻开,都会有新的感悟。《梁冬说庄子·齐物论》的魅力在于,它不是一次性的信息输入,而是一种持续的智慧滋养。梁冬老师的解读,就如同一个引路人,他并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他的讲述,让你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尤其是在探讨“是非”的相对性时,他用了很多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被自己设立的“标准”所困扰,而庄子早已看破了这一切。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深信不疑的“对”与“错”,也让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很多时候,执着于对错,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它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局限,也让我看到了突破这些局限的可能性。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刻变得“聪明”起来,但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加“柔软”了,更能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那些古籍要么太过艰深,要么被过度解读,总感觉隔着一层纱。直到读了《梁冬说庄子·齐物论》,我才真正感受到庄子思想的生命力。梁冬老师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善于将《齐物论》中的哲学思辨,与我们当下的社会现象、个人情感联系起来,让那些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光彩。他没有刻意去“翻译”庄子,而是用一种“共鸣”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庄子的内心世界。在读到关于“道”和“德”的讨论时,我深切体会到,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成功”和“价值”,其实都与庄子所说的“自然”和“顺应”背道而驰。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有为”和“无为”,什么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生活方式。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为”某人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看见”真实的自己的书。

评分

读完《梁冬说庄子·齐物论》,感觉像是走了一趟心灵的“断舍离”。梁冬老师的语言非常有画面感,他没有把庄子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把他拉回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里,用一种我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述那些关于“分别”与“统一”的智慧。尤其是“齐物”这个概念,我一直以为是个哲学上的高深理论,但梁冬老师通过对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甚至不同生命状态的阐述,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不同”,不过是观察角度的问题。庄子那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思想,在梁冬老师的解读下,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可以切实应用到生活中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执着,也让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包容、更灵活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卸下重负的轻松感,一种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惊喜。

评分

最近常常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疲惫,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让我觉得喘不过气。《梁冬说庄子·齐物论》就像是及时雨,它没有许诺任何奇迹,但却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抚慰了我内心的焦躁。梁冬老师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亲和力,他不是高高在上地讲解,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分享他从庄子那里汲取到的智慧。在“齐物论”中,他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道理,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试图用语言去界定和解释的东西,反而会限制了它的本质。这本书让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时候,保持沉默,不去强加自己的观点,反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它让我重新思考,如何在复杂的世界里,保持一份简单和纯粹。它不是那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百科全书”,但它一定能给你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面对那些看似无解的困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