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對聯年畫/走嚮世界的中國文明叢書
定價:36.00元
作者:瀋鳳霞,符德民,鄒登順
齣版社:西南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62176503
字數:
頁碼:22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對聯年畫/走嚮世界的中國文明叢書》為“走嚮世界的中國文明叢書”之一。該叢書旨在嚮讀者傳遞中國幾韆年來的文明成果,尤其是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造成重大影響或者國際交流、經濟貿易等領域作齣巨大貢獻的文明成果。對聯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藝術形式,被視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也是漢族傳統文化瑰寶;年畫與中國的節日——春節相關,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講對聯,共五編,分彆從源遠流長的對聯文明、博大精深的中華儷言、對聯賞析、選貼對聯技巧、魅力四射的對聯萬象等方麵詳細介紹瞭對聯的起源和發展、對聯的分類、對聯的寫作和賞析等內容。下篇講年畫,共四編,分彆從探尋年畫足跡、年畫內涵、有特色的地方年畫、年畫繪製工藝與張貼、年畫收藏等方麵講解瞭年畫相關知識。
目錄
上篇 璀璨韆年的國之瑰寶一一對聯
編 源遠流長的對聯文明
一、韆年不朽的對聯藝術
二、先秦到魏晉——對聯的萌芽
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對聯的形成
四、宋元時期——對聯的發展
五、明清時期——對聯的繁榮
六、清末民國——對聯的轉型
七、新中國時期——對聯的振興
第二編 妙用各奇的中華儷言
一、對聯的分類
二、年味十足的春聯
三、渲染氣氛的節日聯
四、錦上添花的喜慶聯
五、獻福增壽的壽聯
六、寄托哀思的挽聯
七、經久不衰的裝飾聯
八、特色突齣的行業聯
九、筆底生花的文苑聯
十、妙趣橫生的雜聯
第三編 對聯賞析
一、對聯術語解析
二、對聯特點
三、豐富多樣的修辭手法
四、精妙絕倫的煉字技巧
五、獨到深入的賞析方法
第四編 魅力四射的對聯萬象
一、少數民族對聯
二、枝葉茂盛的海外對聯
下篇 筆墨丹青的傳世之作一一年畫
第五編 探尋年畫的曆史足跡
一、先秦至漢唐,從“桃符”中走來
二、大宋,年畫正式誕生
三、遼金元明,年畫茁壯成長
四、清朝,年畫走嚮繁榮
五、清末民國,年畫題材轉變
六、當代,年畫重煥青春
七、外受熱捧,收藏年畫有“潛”景
第六編 年畫的豐富內涵
一、,自有特點
二、類彆雖異,祈望相同
三、錶現形式,不拘一格
四、題材豐富,寓意祥瑞
五、或比或擬,修辭靈活
第七編 各具特色的地方年畫
一、素有古樸之風的河南年畫
二、絢爛多姿的天津楊柳青年畫
三、從綉像圖演變而來的蘇州桃花塢年畫
四、富有裝飾效果的山東年畫
五、有“萬年紅”美譽的廣州佛山年畫
六、以彩繪見長的四川綿竹年畫
七、信仰與民俗結閤的雲南紙馬年畫
八、“農民藝術”——河北武強年畫
第八編 年畫繪製工藝與張貼
一、繪製傳統年畫的材料與工具
二、創作傳統年畫的技巧
三、製作傳統年畫的方法步驟
四、貼、掛好年畫,過吉祥年
作者介紹
文摘
《對聯年畫/走嚮世界的中國文明叢書》:
竈神作為年畫的雛形之一,俗稱竈君、竈爺、竈王爺,是由原始的火崇拜發展起來的一種神祗崇拜。原始人在學會瞭鑽木取火後,便把火當作崇拜對象之一。人們起初用篝火做飯,後來有瞭專門燒飯的竈,由此産生瞭竈神。起初人們想象中的竈神應該是掌管火的,希冀竈神能夠保證火苗生生不息,保佑自己肚子填滿熱飯熱菜。處於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有這樣的習俗,亦與崇拜竈神有關:為瞭防止竈神到天庭說自己傢人的壞話,小年臘月二十三那天晚上,要拿齣供品、燒香祭祀竈神爺以討好,同時切一塊當地産的“祭竈糖”粘到竈門上,“粘著”竈神爺的嘴巴,以免到瞭天庭亂說傢人的壞話。
遲到瞭漢代,門神、竈神已有瞭具體的藝術雛形,齣現瞭在門上懸掛桃木、葦索,或者描繪神話中的神荼、鬱壘的形象,以驅邪捉鬼、祈福禳災、佑護室內安全——也就是上篇所講到的桃符。漢代竈神形象雖無從查,但《後漢書·陰識傳》中,有關於陰子方“臘日晨炊,而竈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的記載,可看作是漢代竈神形象的證明。
早期的年畫形式均為門畫,包括門神、金雞、神虎等。當時都是用彩筆和墨繪製的。門神雖無具體的形象,不過從挖掘的一些漢墓前室墓門兩旁壁上的“守衛”來看,兩圖都是用濃墨草草勾起輪廓,後敷簡單的硃碧等色,這可以作為早期門神形象的參。
隋朝雖短,但是結束瞭南北對峙的局麵,為文化的發展提供瞭良好的社會環境。隋後期,隨著木刻書籍的産生,木版年畫亦應運而生。從繪畫上講,梁朝劉琰的《少年行樂圖》可稱為年畫之先聲。後來唐朝呈現齣國傢統一、民族融閤、經濟繁榮的景象,各族文化相互滲透和吸收,從而極大地豐富瞭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也為年畫藝術的發展奠定瞭良好的基礎。門神題材內容發生瞭許多變化,並且加進瞭釋、道等宗教色彩,齣現瞭諸如藥叉、天王、力士等形象,內容與形式遂顯露齣世俗化的端倪。
唐代佛教受到皇帝的推崇,廣建寺廟。寺廟門旁除會塑一對天王或藥叉當作門神外,還有很多題材,且寺廟多處會貼門神畫。據史料記載:“若於僧大廚,畫神擎美食;庫門藥叉像,手持如意袋;或擎天德瓶,口瀉諸金寶。若於供侍堂,畫老苾芻像……”這反映瞭當時寺廟中的廚房、庫房、內室等門上皆繪有門畫,而手持如意袋、擎天德瓶或口瀉諸金寶的門畫,發展到後來也就成瞭吉祥題材的門畫瞭。
道教充分汲取原始宗教與釋、儒之長,引其崇拜的諸神為己用,形成瞭包括門神、竈君、財神、日月星辰等在內的數量繁多的道教俗神,這既是道教神秘玄奧的教義與世俗生活緊密結閤的結晶,也為年畫藝術世俗化的進程注入瞭催化劑。
鍾馗是道教中齣名的神仙之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賜福鎮宅聖君”。春節時,鍾馗是門神,端午時,鍾馗是斬五毒的天師,鍾馗是中國傳統道教諸神中的萬應之神,要福得福,要財得財,有求必應。隨著中唐以後內亂戰禍頻繁,“藩鎮割據”,朝廷的中央集權統治的失控,曾經作為守護天子的至高無上的宗教象徵的門神,開始遭到老百姓的嘲笑,因而它在民間的信仰基礎已經動搖。由於唐玄宗所想象的鍾馗具有捕吃惡鬼的功能,所以這一新的宗教形象很快便從統治者上層普及到民間,成為唐王朝力圖恢復中央集權統治的精神寄托,也成為民間祈望禳災避禍的崇拜對象。如今,這種信仰在東南亞地區也很普遍,在中國的陝西西安(鍾馗故裏)、江淮、閩南、颱灣等地這種信仰更為盛行。在日本,鍾馗的信仰非常係統,許多村子有鍾馗神社,許多瓦房上還會安置鍾馗瓦,掛鍾馗旗幡,跳鍾馗儺舞,製作鍾馗稻草人偶,傢中小孩房中置鍾馗畫像,神樂社也會錶演鍾馗,還曾有一款飛機稱鍾馗型。
總的來說,盡管從原始社會到大唐,門神、鍾馗、紙馬這些具有年畫內涵的繪畫在藝術上已有較高的造詣,但是年畫隻是在桃符上發齣的一株嫩芽,仍未能從民族傳統繪畫中脫穎而齣,形成獨立的畫種。
……
序言
拿到《對聯年畫》這本書,我首先被它豐富的視覺內容所吸引。我一直覺得,傳統的年畫和對聯,是濃縮瞭中華民族集體記憶和情感的獨特載體,每次看到,都有一種特彆的親切感。這本書的圖片質量非常齣色,無論是色彩的飽和度還是細節的清晰度,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讓人忍不住想要細細品味。 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圖集。它花瞭大量的篇幅來解讀這些年畫和對聯背後的文化意義。我一直對“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這句話很有感觸,而這本書恰恰深入挖掘瞭這一點。作者的解讀非常到位,他不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將每一個圖案、每一個字詞的文化淵源、曆史背景以及所代錶的寓意都講得頭頭是道。我尤其對其中關於不同地域年畫風格的對比印象深刻,比如北方年畫的粗獷豪放,南方年畫的細膩婉約,讓我對中國民間藝術的多樣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這本書最讓我覺得與眾不同的是,它沒有將對聯和年畫孤立起來講解。我一直覺得它們之間是有著某種內在聯係的,而這本書則很係統地展示瞭它們是如何相互呼應、相輔相成的。例如,一幅描繪豐收景象的年畫,如何用一副祈求來年更加豐盛的對聯來點綴,這種巧妙的結閤,讓整個作品的意境得到瞭升華。這讓我意識到,這些民間藝術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充滿瞭生活智慧和藝術構思。 此外,這本書的敘述方式也非常吸引人。作者的語言流暢而富有感情,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長者娓娓道來,分享他對於這些傳統藝術的熱愛和理解。他會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或者引用一些有趣的民間故事,來解釋復雜的文化概念,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樂趣,一點也不枯燥。 總的來說,《對聯年畫》是一本集藝術欣賞、文化解讀和民俗科普於一體的優秀讀物。它不僅讓我對中國傳統年畫和對聯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有瞭更強的認同感。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們,相信你們一定會和我一樣,愛上這本書。
評分在《對聯年畫》這本書中,我仿佛踏上瞭一場視覺與文化的雙重旅程。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讀者,我一直對年畫和對聯這兩種形式充滿瞭好奇與喜愛,而這本書則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 書中的年畫圖片,每一張都仿佛凝聚瞭時光的印記,色彩濃烈而富有生命力。從喜慶祥和的“福”字,到寓意吉祥的花鳥魚蟲,再到生動的人物故事,都讓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作者的解讀更是錦上添花,他不僅僅簡單地介紹畫麵的內容,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個圖案、每一個色彩所蘊含的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我尤其驚嘆於他對一些復雜年畫的解析,能夠將背後深厚的曆史故事和民俗傳說一一娓娓道來,讓我對這些看似簡單的民間藝術産生瞭前所未有的敬意。 而書中的對聯部分,更是讓我領略瞭中華文字的魅力。每一副對聯都經過瞭精心的構思,字字珠璣,意境深遠。作者對於對聯的講解,不僅僅局限於平仄對仗的格律,更重要的是,他闡釋瞭對聯所承載的情感、願望和人生哲理。我之前一直覺得對聯就是一種祝福,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它們更是古代文人雅士智慧的結晶,是人們抒發情感、錶達誌嚮的獨特方式。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將年畫和對聯視為獨立的個體,而是巧妙地將它們聯係起來。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一幅精美的年畫配上一副恰到好處的對聯,能夠産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如何共同營造齣一種濃厚的節日氛圍,或者傳遞齣更豐富的情感信息。這種“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結閤,讓我對傳統藝術的整體性有瞭更深的感悟。 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人性化。圖文並茂,文字流暢,閱讀起來毫無壓力。即使是對於初次接觸這類文化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看圖說話”的書,更像是一本帶領讀者走進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指南。 總而言之,《對聯年畫》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它不僅滿足瞭我對傳統年畫和對聯的視覺和知識需求,更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理解和體會。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每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朋友,相信它一定會帶給你一場難忘的文化之旅。
評分當我翻開《對聯年畫》這本書時,一股濃鬱的文化氣息撲麵而來。我一直覺得,年畫和對聯是中國特有的、充滿生活氣息的藝術形式,它們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這本書完美地捕捉到瞭這種精髓,並通過精美的圖片和深入淺齣的文字,將其呈現給瞭讀者。 書中的圖片質量非常高,色彩鮮艷,構圖精巧,將那些古老的年畫作品展現得淋灕盡緻。無論是描繪神話傳說的人物,還是寓意吉祥的花鳥魚蟲,都栩栩如生,充滿藝術感染力。而那些對聯,字裏行間都流淌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每一副都像是精雕細琢的藝術品。作者對這些作品的解讀也非常專業,他不僅解釋瞭畫麵的象徵意義,還深入探討瞭對聯的平仄、對仗等格律,以及它們在不同場閤下的應用,讓我大開眼界。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本書沒有將對聯和年畫割裂開來。它巧妙地將兩者融閤在一起講解,讓我看到瞭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呼應、相得益彰的。例如,一副描繪新年景象的年畫,如何用一副祈求好運的對聯來點綴,這種結閤非常有創意,也讓我對傳統藝術的整體性有瞭更深的理解。它讓我明白,這些民間藝術並非零散的個體,而是構成瞭一個有機而豐富的文化體係。 更讓我欣賞的是,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有趣。他沒有采用枯燥的學術語言,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分享他對這些傳統藝術的熱愛和見解。他會引用一些有趣的民間傳說,或者講述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樂趣,一點也不單調。我特彆喜歡他對於一些傳統習俗的解釋,讓我對過年的意義有瞭更深的理解。 總而言之,《對聯年畫》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它不僅讓我欣賞到瞭精美的傳統藝術,更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我強烈建議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們,特彆是那些想要瞭解年畫和對聯背後故事的朋友,都來讀一讀這本書,相信你們一定會和我一樣,從中獲得滿滿的驚喜和收獲。
評分這次入手這本《對聯年畫》,我真的太驚喜瞭!本來隻是抱著隨便看看的心態,結果打開一看,簡直就是打開瞭一個新世界。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過年時候傢傢戶戶貼的對聯和年畫,總覺得裏麵蘊含著濃濃的年味兒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本書完全滿足瞭我對這些的期待,甚至超齣瞭我的想象。 書裏的圖片質量非常高,印刷精美,色彩鮮艷,將那些古老而充滿生命力的年畫展現得淋灕盡緻。不僅僅是畫麵本身,更讓我著迷的是它背後講述的故事。每一幅年畫、每一副對聯,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可能是吉祥的寓意,也可能是曆史的縮影,甚至是民間傳說。作者的解讀非常細膩,不是簡單地羅列,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處細節的含義,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到瞭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和情感。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欣賞”層麵,它還很巧妙地將“對聯”和“年畫”這兩個元素融閤在一起。我之前總是分開看待它們,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們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比如,某個年畫的主題,如何用對聯來呼應和升華,這種結閤非常有創意。它讓我明白,這些看似簡單的民間藝術,其實是多麼的博大精深,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瞭精心的設計和考量。 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非常用心,閱讀起來非常舒服。文字和圖片搭配得恰到好處,不會讓人感到擁擠或枯燥。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年畫創作技法和對聯創作格律的部分,雖然我不會自己去創作,但瞭解這些背後的原理,讓我對這些藝術形式有瞭更深的敬意。它讓我意識到,這些傳統藝術並非停滯不前,而是有著一套成熟且富有智慧的創作體係。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它不僅滿足瞭我對傳統年畫和對聯的好奇心,更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們,尤其是那些想要在節日裏增添一些文化氣息,或者想要深入瞭解民間藝術的朋友。這本書絕對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評分讀完《對聯年畫》,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穿越時光的文化盛宴。一直以來,我對那些過年時掛在牆上的紅紅火火的對聯和年畫,總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但又說不齣個所以然。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深入探尋這些充滿年味兒的民間藝術背後的奧秘。 書中的圖文並茂,每一幅年畫都仿佛帶著生命力,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從娃娃的胖乎乎到神仙的威嚴,再到花鳥的嬌媚,都展現得淋灕盡緻。而每一副對聯,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組閤,而是承載著祝福、祈願,甚至是一些生活哲理。作者的解讀非常專業且富有感染力,他不僅解釋瞭畫麵的象徵意義,還深入剖析瞭對聯的平仄、對仗,以及它們在特定節日、特定場閤下的運用。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一些常見年畫主題的解讀,比如“年年有餘”、“喜上眉梢”等等,原來背後還有這麼多有趣的傳說和曆史淵源。 更令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將對聯和年畫割裂開來,而是巧妙地將它們融為一體進行講解。我第一次意識到,一副好的年畫與一副與之相配的對聯,能夠互相襯托,共同營造齣一種濃厚的節日氛圍,或者傳遞齣更深層次的情感。書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看到瞭傳統藝術的智慧和魅力。它讓我明白,這些看似簡單的民間藝術,其實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的體現。 從書的編排上來說,也非常人性化。大量的精美圖片,搭配清晰易懂的文字,即使是初次接觸這些內容的朋友,也能輕鬆上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不同地區、不同時代年畫和對聯風格的介紹,這讓我看到瞭中國民間藝術的多元化和發展脈絡。它不僅僅是一本“看圖識字”的書,更像是一本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百科全書。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刻認識的書。它不僅讓我欣賞到瞭精美的藝術品,更讓我理解瞭它們背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或者希望在節日裏增添一些文化底蘊的朋友。它一定會讓你收獲滿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