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图鉴 9787553757803

中国结图鉴 978755375780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阳 凤凰含章 出品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结
  • 传统工艺
  • 手工编织
  • 民俗文化
  • 装饰艺术
  • 绳结
  • 图鉴
  • 技法
  • DIY
  • 文化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57803
商品编码:2972978698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结图鉴 作者 陈阳 凤凰含章 出品
定价 49.80元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53757803 出版日期 2018-0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精美的中国结是凝聚着中国人传统民俗、审美观念、历史传承的结晶。本书对中国现存的中国结编结技法进行了广泛收集、细致分类和甄选,共涉及基础编法、手链、项链、发饰、古典盘扣、耳环、戒指、手机吊饰、挂饰9大分类,240多种中国结技法及方案,并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将手工编结的全过程分步呈现。品种全面,花样繁多,看得懂,学得快,是人们学习制作中国结的超值之选。

   作者简介

陈阳,出身书香世家,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幼对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手工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痴迷于中国结的编结方案、技巧,经多年研究和实践,收集并总结出大量的传统中国结及现代手工编结技法,并致力于这些传统工艺的研究和传播。


   目录

章材料与工具

常用线材 10

常用工具 11

常用配件 13

第二章基础编法

单向平结 16

双向平结 17

横向双联结 18

竖向双联结19

凤尾结 20

单8 字结 21

线圈结 22

搭扣结 23

蛇结 24

金刚结 25

双钱结 26

双线双钱结 27

菠萝结 28

酢浆草结 29

双环结 30

万字结 31

单线纽扣结 32

双线纽扣结 33

圆形玉米结 34

方形玉米结 35

玉米结流苏 36

太阳结 37

右斜卷结 38

左斜卷结 39

横藻井结 40

竖藻井结 42

线圈 44

绕线 45

缠股线 46

两股辫 47

三股辫 48

四股辫 49

八股辫 50

锁结 52

发簪结 54

十字结 55

绶带结 56

套环结 57

菠萝头 58

秘鲁结 59

十角笼目结 60

十五角笼目结 62

琵琶结 63

攀缘结 64

雀头结 65

蜻蜓结 66

幸运珠结 67

流苏 68

实心六耳团锦结 69

空心八耳团锦结 70

龟结 72

十全结 73

吉祥结 74

如意结 75

绣球结 76

四耳三戒箍结 77

五耳双戒箍结 78

五耳三戒箍结 79

八耳单戒箍结 80

一字盘长结 81

二回盘长结 83

三回盘长结 85

四回盘长结 87

复翼盘长结 89

单翼磬结 92

复翼磬结 95

鱼结 99

网结 101

第三章手链篇

梦绕青丝 104

缤纷的爱 105

未完的歌 106

随空 107

宿命 108

憾事 109

红香绿玉 110

浮世 112

将离 113

我的梦 114

万水千山 116

峥嵘 117

缱绻 118

女儿红 120

一往情深 123

君不见 124

随风 126

清如许 128

许愿 129

似水 130

朝暮 132

我怀念的 133

缄默 134

青春 136

娇羞 139

思念 141

尘梦 144

随缘 145

花非花 146

无言 147

梦影 150

花思 153

天雨流芳 154

至情 156

晴川 158

风月 159

韶红 160

倾城 162

鸢尾 163

江南 164

星月 166

成碧 167

芙蓉 168

断章 170

年华 172

落花意 173

初秋 174

暮雨 175

温暖 176

风舞 178

零落 179

斑驳 180

萦绕 182

秋之舞 184

花想容 185

红药 186

回眸 187

光阴 188

秋波 189

三生缘 191

静候 194

古朴爱恋 196

第四章项链篇

君影 198

缠绵 200

在水一方 202

飘落 205

绽放 207

山水 208

宽心 210

春光复苏 212

沙漏 215

平安 216

渡口 219

天真 221

望舒 222

清欢 224

铭心 227

好运来 230

当归 231

惜花 232

清荷 234

墨莲 235

繁华 238

无眠 239

琴声如诉 241

花如许 242

人之初 245

温柔 248

四月天 250

水滴 251

第五章发饰篇

锦心 254

永恒 256

春意 257

忘川 258

259

春晓 260

朝云 262

小桥 263

琵琶曲 264

第六章古典盘扣篇

无尽相思 266

如梦人生 267

时光如水 268

痴情 270

心有千千结 271

回忆 272

云烟 273

往事流芳 274

来生缘 275

一诺天涯 276

第七章耳环篇

知秋 278

结缘 280

流年 282

流逝 283

锦时 284

泪珠儿 286

夏言 288

绿荫 290

岁月 292

蓝色雨 293

刹那芳华 296

荼蘼 297

山桃犯 298

独白 301

解语花 302

香雪海 304

不羁的风 306

乐未央 308

迷迭香 310

流云 312

圆舞 314

第八章戒指篇

相思成灰 316

蓝色舞者 317

刹那无声 318

花事 319

宿债 320

如酒 321

远游 322

倾听 324

七月 325

经年 326

婉约 327

梅花烙 328

第九章手机吊饰篇

盛世 330

若素 331

如意 332

望 334

风沙 336

开运符 338

晚霞 340

如歌 341

香草山 342

今天 344

自在 346

圆满 347

叮当 348

两离分 350

涟漪 351

错爱 354

情人扣 356

如莲的心 358

绿珠 360

苦尽甘来 362

初衷 363

一心一意 364

禅意 366

祈喜 367

招福进宝 368

君子如玉 370

第十章挂饰篇

彼岸花 372

云淡风轻 373

374

寿比南山 376

红尘一梦 378

乐事 380

广寒宫 381

祈愿 382


   编辑推荐

★从入门到精通,轻松进阶结艺高手,看这本就够了!

★品类全,花样多:基础编法、手链、项链等9大类全包含,240款精美中国结教程任你学!

★看得懂,学得快:图文并茂,少则一两分钟,多则五六分钟轻松学会一种结。

★更新颖,更实用:让你心动的手链、戒指、发饰、耳环、手机吊饰……都在这里,用心编织,让你的生活结出彩!


   文摘






   序言

《千年遗韵:中国传统绳结艺术的流变与当代审美》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中国传统绳结艺术——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从古老的实用功能,演变为今日兼具审美价值与文化符号的艺术形式。我们不仅关注其形制、技法与材料,更着力探讨绳结背后的文化意涵、历史脉络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再生与创新。 第一部:溯源与演变——绳结的历史语境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追溯中国绳结艺术的起源,探究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功能与象征意义。 第一章:史前遗珠与早期印记 绳索作为人类文明的早期工具,其编结技术必然伴随着早期社会的产生。本章将结合考古发现中的纤维遗存、陶器上的刻痕以及早期文献的模糊记载,尝试构建中国绳结艺术的史前图景。我们将讨论早期绳结在渔猎、捆绑、乃至祭祀活动中的初始作用,并分析绳结结构与自然界形态的关联性。 第二章:汉唐盛世的实用与礼制 进入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手工业技术的成熟,绳结的制作工艺和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本章将重点考察汉代画像石、壁画中出现的各种系带、佩饰的编结样式。唐代,绳结开始深度融入宫廷礼仪和佛教文化,成为身份、等级和信仰的载体。我们将详细比对不同等级官员服饰上的绶带、玉佩的系法,以及佛前供奉法器上精致的盘扣,解析其背后的“礼制”规范。 第三章:宋元变革:从实用到精细 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催生了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绳结艺术也随之走向精巧化、世俗化。本章将侧重研究宋代文人墨客对佩饰绳结的偏爱,以及民间生活对实用美学的追求。元代,吸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装饰元素,使得绳结的色彩运用和立体造型更加大胆奔放。我们将以宋元时期的出土文物和绘画作品为主要参照,描摹这一时期的风格转向。 第二部:技法体系与文化密码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系统梳理中国绳结的结构原理、主要流派及其蕴含的文化密码。 第四章:结构解构:编、绞、结、盘的原理 本章是对绳结技艺进行科学分类和结构解析。我们将把复杂的绳结分解为“编(Braid)”、“绞(Twist)”、“结(Knot)”和“盘(Coil)”四大基本动作体系。通过清晰的图解和步骤分析,阐明如“平结”、“金刚结”、“藻井结”等核心结型的力学原理和结构美学。这一部分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分类学框架,帮助读者理解不同结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五章:地域流派与风格分野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和材料特性造就了风格迥异的绳结流派。本章将对比分析以京津地区为代表的宫廷派(注重对称、工整、华丽)与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文人派(注重雅致、含蓄、圆润)的差异。同时,还将探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苗族、藏族绳结中,对自然物象的模仿(如动物、植物形态)所体现出的原始生命力。 第六章:寓意探源:绳结中的哲学与信仰 绳结在中国文化中从不只是装饰品。本章是全书的文化核心。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结型所承载的吉祥寓意:如“长生结”象征绵延不绝,“方胜结”寓意方正吉祥,“双鱼结”代表和合美满。此外,绳结在道家文化中的“系”、“缚”、“引”等概念,以及其在民间驱邪、祈福仪式中的作用,都将得到细致的考证与阐释。 第三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与重生 绳结艺术并非静止的古董,它在当代设计和艺术领域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书的第三部分关注其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与突破。 第七章:材质的革新与媒介的拓展 传统绳结多以麻、丝、棉为材。本章将探讨当代艺术家如何将高科技纤维、金属线、甚至环保材料引入绳结创作中。我们将分析新的材质如何改变结的质感、光泽和支撑力,从而拓展了绳结艺术的表现边界。此外,我们也将关注绳结在装置艺术、建筑构件、以及数字媒体中的新载体。 第八章:跨界融合:设计与功能的新生 本章聚焦于绳结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的实际应用。从高端时尚领域的配饰、室内设计中的软装元素,到工业设计中结构连接点的美化,绳结正以一种“隐形的结构美学”渗透到日常用品中。我们将选取几个成功的跨界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手工技艺如何与现代工业化流程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第九章:传承者的实践与未来的展望 结语部分将采访数位当代绳结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记录他们对古老技艺的理解、困境的应对以及对未来的设想。本书最后展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需要耐心、专注和触觉记忆的手工艺术,其价值将愈发凸显。它不仅是一种编织技巧,更是一种对抗速成文化的“慢哲学”。 总结 《千年遗韵》力求超越单纯的技法图解,将中国绳结艺术置于广阔的历史、文化与美学框架下进行考察。本书适合对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符号学以及当代设计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的文化梳理,读者将得以领略这一“无声的语言”所蕴含的东方智慧与无尽的艺术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从小就对传统手工艺品情有独钟的人,看到《中国结图鉴》这本书,我的内心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经典的敬畏。我一直觉得,中国结的美,不仅仅在于其形态的精巧,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开启智慧的钥匙,让我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更能深入地去理解中国结的编织技艺。我非常期待,书中是否会介绍那些经典的中国结样式,比如我们熟知的盘长结、藻井结、如意结等等,并且能够详细地讲解它们的编织过程,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找到入门的路径。

评分

偶然翻到这本《中国结图鉴》,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个宝藏。我一直觉得,有些手工艺品的魅力在于它的传承和温度,而中国结恰恰是这样一种带着温情的艺术。每一次打结,都仿佛是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祝福与情感。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地挖掘中国结的历史渊源,比如它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在不同的朝代,它的形态和寓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希望它能像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不仅教我如何编织,更能让我了解每一种结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如意结”的吉祥,“万字结”的寓意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国结的精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观。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中国结图鉴》让我眼前一亮,这勾起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含蓄而又饱满的东方韵味的好奇心。我总觉得,中国结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这本书如果能让我看到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中国结,并且能够解释它们各自的象征意义,那将是一件非常令人愉悦的事情。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位博学的学者,带我走进中国结的世界,让我了解它在不同场合、不同习俗中的应用,比如在节日庆典、婚嫁喜事、乔迁新居时,人们会选用怎样的中国结来寄托美好的祝愿。

评分

我是一名对传统手工艺有情怀的手艺人,当我看到《中国结图鉴》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期待。我非常渴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种“原来如此”的惊喜。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老师傅,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掌握那些巧妙的编织技巧。我特别期待能看到那些细腻的步骤分解图,清晰到能让我感受到指尖的每一次捻转、每一次穿梭。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进阶的思路,比如如何将不同的结进行组合,创造出更加复杂、更具艺术性的作品。它不应该仅仅是教程,更应该是一本激发我创作灵感的宝典。

评分

这本《中国结图鉴》的名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中国结更是其中一个非常独特且富有美感的代表。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在节日庆典、婚嫁喜事中随处可见的精美结饰,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技艺和故事。这本书的标题“图鉴”两个字,让我联想到里面会收录大量精美的图片,我期待能够看到不同种类、不同复杂程度的中国结,并且能够通过图解的方式,清晰地了解它们的编织方法。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成品,更能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初步领略到编织的乐趣,甚至能够尝试着亲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样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