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家小书 怎样使用标点符号(增订本)
定价:29.80元
作者:苏培成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2001301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标点符号的使用
0标点符号总说
1句号(。)
2问号(?)
3叹号(!)
4逗号(,)
5顿号(、)
6分号(;)
7冒号(:)
8引号(“ ”)
9括号(( ))
10破折号(——)
11省略号(……)
12着重号(.)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有分量感,但翻阅起来却异常流畅,这得益于它合理的章节划分和索引系统。我不是一个会从头到尾精读工具书的人,我更倾向于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查阅。这本书的目录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它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只按符号名称罗列,而是根据“情景需要”来分类,比如“处理对话与引用”、“数字与符号的规范”等。这种基于应用场景的组织方式,让我能快速定位到我当前遇到的问题。例如,当我需要写一个包含内心独白和旁白的长段落时,我可以直接翻到“引号与括号的综合运用”那一节,就能找到最权威的解决方案。这种即查即用的特性,使得它成为了我案头上不可或缺的“语言导航仪”。此外,书中对一些历史沿革的简短介绍也很有趣,能让人了解到为什么今天的规范是这样形成的,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这些规则不再是冰冷的教条,而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实用性与知识性兼备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直接的改变,体现在我审阅自己草稿时的效率上。以前修改标点是一个反复拉锯的过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靠感觉来调整。自从用了这本书作为参照,我仿佛有了一本“官方词典”在手。我尤其赞赏它对一些易混淆符号的区分,比如顿号和逗号在列举事物时的功能边界,过去我常常把它们混用,这本书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顿号的“并列”和逗号的“停顿”的区别。阅读的体验是,它不会让你感到压力,反而是一种“掌握了秘诀”的轻松感。它把原本被视为枯燥规则的东西,转化成了一种增强表达力的工具箱。我发现,当我能准确使用每一个标点时,句子结构自然而然地会变得更紧凑、信息传递更准确。这本书的语言平实易懂,没有太多晦涩的语言学术语,即便是初中生也能轻松上手,但其内容的深度却足以让专业人士受益匪浅,这种普适性是很多专业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老实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怕它内容过于陈旧或者过于学术化,毕竟市面上标点符号的书不少,但真正能让人读下去的凤毛麟角。然而,这本书的“增订本”名不虚传,它显然吸纳了近些年语言使用的一些新变化。比如,关于网络用语和新兴符号的讨论,虽然篇幅不多,但点到了关键,体现了编者与时俱进的态度。我最喜欢它的排版风格,那种教科书式的严谨感和工具书的实用性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每一个规则的阐述后面,都紧跟着一个清晰的“正确示例”和“错误示例”对比,这种对比教学法极其高效,能迅速在大脑中建立起对错的阈值。我特别注意了关于数字和外文引用的部分,过去处理这些混杂信息时,标点的取舍常常让我犹豫不决,这本书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比如何时使用全角标点,何时应与英文句式保持一致。这对于处理跨文化或多语言交织的文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是让你死记硬背,而是引导你去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统一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吸引人,那种经典的字体搭配简洁的排版,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本踏踏实实的工具书。我记得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了开来。我对标点符号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基础层面,知道逗号、句号该用在哪里,但遇到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或者引文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生怕用错了标点,影响了句意。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清晰,不像有些教辅书那样堆砌密密麻麻的规则,而是用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解释每一个符号的用法。特别是关于引号和括号的嵌套使用,以前总觉得很头疼,这本书里给出的示例既贴近日常写作,又兼顾了学术规范,让人豁然开朗。作者的讲解方式很温和,不会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更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编辑在旁边耐心指导。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灰色地带”的处理,比如省略号在不同语境下的微妙差异,那些过去我总是一带而过的地方,在这里得到了细致的剖析,让我对中文书写的严谨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读完前几章,我就尝试着在自己的邮件和随笔中刻意去运用新学的知识,发现写出来的文字逻辑性明显增强了,那种“胸有成竹”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教你如何使用标点”这么表面。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文书面表达背后的逻辑骨架。我过去写东西,总有一种“感觉对”就行了的毛病,但总在被资深前辈指出一些细微的标点错误后感到挫败。苏老师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更深层次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它深入探讨了破折号在表意功能上的多重性,它不仅仅是中断,有时它还承载着语气的转折、声音的延长,甚至是情感的递进。这种对标点符号“生命力”的挖掘,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文本的阅读敏感度。现在我再读小说或者散文时,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作者是如何通过标点符号来控制阅读节奏和情绪起伏的。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撰写分析报告的人来说,是立竿见影的优势。它让我意识到,标点符号是沉默的音符,它们决定了文字演奏出的旋律是和谐流畅还是断断续续。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单纯的“执行者”转变成了一个有意识的“构建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