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导游知识丛书:导游地理知识
定价:15.00元
作者:潘安定,林媚珍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806535547
字数:
页码:24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解说大自然中的地理景观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地名有故事,石头有故事,河流也有故事。有人说,用时间记载的故事是历史学,那么用空间记载的故事即是地理学。许多旅游者不会满足于简单乏味的导游指南,在付出相当时间和费用中,要求由“看”到“知”,了解较深层次的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在自然界的地位和对人类的作用以及人类又如何合理利用而不是破坏这种景观资源。一名的导游员应当让山水的魅力和科学知识融为一体,他应该告诉游客如何从眼前的景物中读出它的故事,重建它的发育和演绎过程,并且探索地理环境中的一些深层的内涵,让山的故事、水的故事永远延续下去,让每一次旅游的过程都成为美好的回忆。为了这个目的,我们编写了《导游地理知识》这本小册子,力求为导游培训和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辅助,为旅游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和认识,提供较深层次的探讨。
目录
上篇:导游的中国地理知识
章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学习提示
一、中国的位置与疆域
二、气候
三、地形地貌
四、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五、河流与湖泊
自我测试
第二章 中国自然旅游景观
节 地文景观学习提示
一、山岳地貌景观
(一)花岗岩山地景观
(二)变质岩地貌景观
(三)丹霞地貌景观
(四)砂岩山地景观
二、岩溶景观(地表岩溶景观、溶洞景观)
三、黄土景观(黄土塬、土林)
四、火山熔岩地貌景观
五、风沙景观
自我测试
第四节 大气景观
学习提示
自我测试
第三章 中国人文地理景观
节 历史地理景观
学习提示
一、人类文化遗址
二、古代工程景观
第二节 水域景观
学习提示
一、江河景观
二、峡谷景观
三、湖泊景观
四、瀑布景观
五、泉景观
六、海域景观(海蚀景观、沙滩景观、珊瑚景观、红树林景观、海潮景观)
自我测试
第三节 生物景观
学习提示
一、植物景观
二、动物景观
自我测试
三、古建筑景观
四、宗教文化景观
五、古典园林景观
自我测试
第二节 现代人文地理景观
学习提示
一、产业旅游地景观
二、现代建筑与工程景观
自我测试
第三节 民俗风情景观
学习提示
一、特色聚落景观
二、节庆旅游活动
三、风味佳肴
四、土特产品
自我测试
第四章 中国旅游分区概述
学习提示
节 东北旅游区
一、旅游地理环境
二、景区
(一)沈阳-千山一大连风景区
(二)长春一长白山景区
(三)黑龙江火山景区
自我测试
第二节 京津旅游区
一、旅游地理环境
二、景区
(一)北京一承德游览区
(二)天津一游览区
自我测试
第三节 中原旅游区
一、旅游地理环境
二、景区
(一)西安一延安一华山区
(二)五台山一恒山一大同区
(三)太原一壶口-平遥区
(四)郑州一开封一洛阳区
(五)济南一泰山一曲阜区
(六)青岛一烟台(蓬莱)一威海区
自我测试
第四节 江南旅游区
一、旅游地理环境
二、景区
(一)外滩与黄浦江
(二)南京一苏州一无锡区
(三)杭州一绍兴一雁荡山区
(四)合肥一黄山区
下篇:导游的世界地理知识
作者介绍
潘安定,男,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获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广州大学地理系主任、教授,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广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从事自然地理学与旅游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曾先后为该系旅游管理专业和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担任《导游业务》、《自然地理学》、《气象学与气候学》等教学和实习任务.主持和主研参加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和参加其他研究项目8项,主编全国初中《地理》教材、地图册、教学参考书及其他辅助教学参考资料,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
林媚珍,女,广东梅县人,硕士,现为广州大学地理系教授,全国生物地理学会理事,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旅游生态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给该系旅游专业学生讲授《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课程。多年参与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广东考点)考试大纲、现场导游景点资料和导游人员年审培训教材的编写、修订以及导游资格考试口试的考评工作。已在《地理研究》、《植物生态学报》、《经济地理》、《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热带地理》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其中有9篇论文分别获广东省自然科学论文、广州市教育科学成果以及学校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主持或参加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以及市校级科研项目十多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是个历史迷,买这本书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看看它在文化地理方面能提供什么新视角。结果发现,这本书在将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的交融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流动的人文地理学”。它没有枯燥地堆砌古迹名称,而是巧妙地将河流的走向、山脉的阻隔、平原的广阔,与古代战争的胜负、文明的兴衰联系起来。读到关于古代交通路线的章节时,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有些城市会成为商贸重镇,而另一些地方则因地势险要而成为军事要塞。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仿佛带着你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地理要素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文化面貌。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自己导览叙事能力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范本——如何把生硬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应付导游资格考试,所以最看重的是内容的准确性和覆盖面。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表现非常稳健。它对中国主要旅游区域的自然资源、地貌特征、水文特点的梳理非常系统化,知识点分布均衡,没有明显的偏科现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绍一些典型自然保护区时,不仅标注了物种分布,还涉及到了相关的生态保护法规和游客行为规范,这一点非常实用,体现了现代导游服务中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视。书中的一些小贴士,比如在特定季节游览某个景区需要特别注意的天气变化和应对措施,这些都是教科书上不常有的实战经验。虽然语言风格比较平实,但信息的密度非常高,读起来需要带着笔去勾画重点,但一旦消化吸收,对于应对考试中的客观题和论述题都大有裨益。
评分这本《导游知识丛书:导游地理知识》真是太让我惊喜了!我一直觉得导游工作光靠热情是不够的,扎实的专业知识才是核心竞争力。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罗列了一些地理名词和地点,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理现象背后的成因。比如,讲到某个山脉的形成,它会结合地质构造板块运动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里有座山”。我尤其喜欢它对气候带的讲解,那些复杂的等压线、风向环流图,通过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语言,一下子就变得直观易懂了。对于一个准备进入导游行业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宝典”。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去哪里”,更是“为什么是那里”,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提升讲解的深度和吸引力至关重要。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脚下这片土地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看到更深层次的自然规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复杂地理信息时的视觉呈现方式。现在的导游手册往往内容堆积如山,但这本书在版式设计上非常克制且有效。它大量使用了高质量的彩色地形图、卫星影像图和流程示意图,这些视觉辅助工具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陌生地理概念的门槛。比如,在讲解喀斯特地貌时,那些三维的溶洞结构图和地表漏斗分布图,比纯文字描述有效得多。而且,很多关键术语都做了加粗或使用了不同的字体颜色,方便快速检索和复习。对于我这种更偏爱“视觉学习”的人来说,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福音。它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赏心悦目,也让我在旅行途中需要快速查阅信息时,能够迅速定位到需要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评分从一个资深导游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地理思维框架”,而非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我入行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总感觉讲解的层次有待提升,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的不足。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比如,如何从地理位置推断当地的物产结构,如何利用气候数据预测旅游高峰期等。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接地气,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直接套用国内知名景区的实例进行剖析。特别是关于“微气候”对游客体验的影响这一章节,让我茅塞顿开,学会了如何根据实时的天气变化,灵活调整讲解侧重点和游览顺序,从而最大化游客满意度。这本书不是一本快餐式的速成指南,而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并能指导实际工作的工具书,它让我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质的飞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