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史记译注
定价:54.00元
作者: 司马迁,纪丹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555
字数:
页码:36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部纪传体通史
◎开创中国传记文学先河
◎照耀历史长河的不落星辰,矗立文化之林的巍峨大山
内容提要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目录
前言
五帝本纪
殷本纪
宋微子世家
越王句践世家
陈涉世家
管晏列传
商君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淮阴侯列传
货殖列传
作者介绍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摘
序言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翻译和注释工作简直是史诗级的,看得我汗颜。对于我这种历史功底不算深厚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能够流畅地理解那些晦涩的文言文,全靠背后那些细致入微的考据和解释。很多关键的历史事件、人物的复杂背景,如果脱离了注释,我可能只能理解个大概,但有了这些学者的心血结晶,那些埋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才得以重见天日。我尤其注意到一些地理名词和官职变动的标注,精确到令人发指,这表明译注者在文献比对上下了多少苦功。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翻译”,更在于“阐释”和“还原”,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丰满、充满血肉的历史图景,而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几个名词解释。
评分这套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对中国传统士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之旅。它记录的不仅仅是朝代的兴衰,更是儒家思想如何在权力结构中挣扎、变形与坚守的过程。我常常被那些被青史留名的“名士”们那种宁折不弯的气节所震撼,即便面对屠刀,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道义。与之相对的,也有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谋家,他们的狡诈和智慧同样令人不寒而栗。通过这些鲜活的叙事,我得以窥见古代知识分子在道德与现实之间的艰难抉择,这种对“义”与“利”的深刻剖析,在今天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让人在浮躁的社会中,重新审视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评分从版本学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处理也极其到位。看得出来,编纂者在底本的选择和校勘上是下了大功夫的,不同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异都被细致地处理和说明,这对于我们这些追求准确性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经典文献的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讹误和脱节,但通过严谨的学术对比,这套书呈现出的是一个尽可能接近原貌的版本。阅读过程中,那种踏实感是其他未经精校的版本无法给予的。它让我确信,我正在接触的是经过代代学人打磨、最终沉淀下来的可靠文本,这对于认真对待历史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保证。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深得我心,那种厚重而又不失雅致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敬畏。初翻开时,那种泛着淡淡墨香的纸张触感,简直是穿越时空与古代文人对话的仪式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考究,字体的大小、行距的疏密,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和注释,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压迫感。每次读累了,我都会合上书,摩挲着封面上的烫金字样,感受着这本“大部头”所承载的文化重量。可以说,光是摆在书架上,它就是一件艺术品,彰显着主人对历史和文字的尊重。这绝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材料可以比拟的,它需要你静下心来,用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态去对待,每一次的翻阅,都像是在抚摸一件流传千年的古董,那种精神享受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深刻感受,是一种时间维度的拉伸感。每一次打开阅读,我都感觉自己被拽入了一个宏大叙事之中,那些帝王的更迭、士人的兴衰、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荣耀,仿佛就在眼前上演。它不是那种线性的、被简化了的故事,而是充满了复杂的人性挣扎和历史的偶然性。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司马迁当年记录这些事件时的心情,他作为一个史官,如何在权力巅峰与底层挣扎之间,保持住那种近乎冷酷的客观与深沉的悲悯。这种阅读体验,远超出了单纯获取知识的范畴,它更像是在进行一次与古人智慧的深度精神交流,让人对“成败论英雄”的世俗眼光产生深刻的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