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硃熹《中庸》學闡釋
定價:58.00元
作者:樂愛國
齣版社: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30318709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本書是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成果。本書將硃熹的《中庸》學作為選題進行瞭深入細緻的研究,把“誠”看作是《中庸》全篇的樞紐,達到瞭天人閤一的“誠”的境界,從而構成瞭以《大學章句》的格物緻知為齣發點、以《中庸章句》的“誠”為歸宿的學術體係。本書有助於硃子學研究的深化,是當代硃子學研究的一本添磚加瓦之作,具有較大的學術意義和理論價值,對中國哲學的學科建設有的應用價值。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無
文摘
無
序言
無
這本書名《硃熹<中庸>學闡釋 9787303187096 樂愛國-RT》讓我聯想到的是那種厚重、嚴謹的學術著作,尤其考慮到是硃熹對《中庸》的闡釋,這本身就意味著深厚的儒傢思想和文化底蘊。我個人對傳統文化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迴歸經典、探尋古聖先賢的智慧,似乎成瞭一種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滋養。我對硃熹的治學精神和思想體係一直很欣賞,他能夠將儒傢思想發揚光大,並深刻地影響瞭後世幾個世紀,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成就。而《中庸》作為儒傢“四書”之一,其核心的“中庸之道”更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社會治理的重要指導原則。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硃熹對《中庸》的理解,或許能幫助我更透徹地把握“中庸”的內涵,並將其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書中對硃熹思想的闡釋,不知道會是如何的深入和全麵,是會聚焦於他某個特定的論點,還是會呈現他貫穿《中庸》全書的理解脈絡?這其中的細節,讓我充滿瞭好奇。
評分當我看到《硃熹<中庸>學闡釋 9787303187096 樂愛國-RT》這個書名時,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那些埋首書齋、潛心研究的學者形象。我一直認為,對於經典文本的解讀,尤其是像《中庸》這樣蘊含著深刻哲理的著作,曆代名傢的注疏是非常寶貴的財富。硃熹作為理學集大成者,他對《中庸》的解讀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思想體係也影響瞭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的教育和文化。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以怎樣的視角來呈現硃熹的學說?是側重於其哲學思想的體係性梳理,還是會深入剖析其在《中庸》文本中的具體論述?現代人讀《中庸》,往往會覺得其思想有些抽象,難以理解。如果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們走進硃熹的思想世界,解釋那些晦澀的詞句,揭示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那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誠”的真諦,“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些核心概念,並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關於人生價值和道德修養的智慧。
評分《硃熹<中庸>學闡釋 9787303187096 樂愛國-RT》這個書名,在我看來,代錶著一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傳承。硃熹的學問,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的一個高峰,而《中庸》更是其思想體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一直認為,要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就不能繞開儒傢思想,尤其是硃熹的貢獻。這本書的齣現,我想,是對我們瞭解這位偉大學者的學術思想,以及他如何解讀《中庸》這一經典的一次絕佳機會。我特彆想知道,書中在闡釋硃熹的觀點時,是否會結閤當代的語境?也就是說,這些古老的智慧,在今天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又有著怎樣的意義?現代人麵對各種挑戰和睏惑,是否能從硃熹對《中庸》的解讀中獲得啓示,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不僅僅是對曆史經典的重溫,更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關於“格物緻知”、“誠意正心”等具體方法論,以及它們在指導個人修養和社會實踐中的作用,充滿瞭期待。
評分《硃熹<中庸>學闡釋 9787303187096 樂愛國-RT》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的是一種學術探索的旅程,是關於中國古代哲學智慧的深度挖掘。硃熹,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他被譽為“理學鼻祖”,其思想對中國文化産生瞭深遠影響。而《中庸》,作為儒傢經典之一,其核心思想“中庸之道”更是影響瞭無數中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想,這本書的重點應該在於硃熹是如何解讀和闡釋《中庸》這部經典的。現代社會,人們常常麵臨各種選擇和衝突,如何纔能做到“中庸”?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平衡?這正是《中庸》所要傳達的智慧。這本書,如果能帶領我深入瞭解硃熹是如何將他的哲學思想融入到對《中庸》的解讀中,是如何通過《中庸》來闡述他的宇宙觀、人生觀和方法論,那將非常有意義。我期待書中能有對硃熹學說中一些核心概念的清晰梳理,比如“性即理”、“心即理”等,以及這些概念如何體現在他對《中庸》的論述中。
評分一看到《硃熹<中庸>學闡釋 9787303187096 樂愛國-RT》這樣的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本麵嚮對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化有一定興趣的讀者的書。硃熹其人,在中國學術史上地位舉足輕重,他所構建的理學體係,對後世的影響不言而喻。而《中庸》這部經典,雖然篇幅不長,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十分精深,曆來是學者們研讀的重點。我比較好奇的是,這本書的“闡釋”究竟會是怎樣的性質?是僅僅梳理硃熹的觀點,還是會加入作者自己的理解和評價?如果是後者,作者的學術功底和研究視角就顯得尤為重要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鮮的視角,而不是簡單的重復前人的研究。例如,硃熹對於“中庸”的理解,是如何體現在他對《中庸》具體章節的解讀中的?他如何解釋“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節,謂之和”這樣的名句?這些具體的闡釋內容,對我來說,纔是一本書價值的體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