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 艺术类:琴谱合璧(套装共3册)
定价:280.00元
作者:杨抡, 和素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9158
字数:
页码:12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四库全书·艺术类:琴谱合璧(套装共3册)》前为《太古遗音》,有谱有文,共收古琴谱34首,后为《伯牙心法》,收曲29首,多有谱无文。《四库全书·艺术类:琴谱合璧(套装共3册)》收录琴曲包括《耕歌》、《塞上鸿》、《石上流泉》、《汉宫秋月》《神化引》、《飞鸣吟》、《梅花三弄》、《客窗夜话》、《山居吟》、《雉朝飞》、《捣衣》、《楚歌》等琴曲。
清和素取明杨抡所撰《太古遗音》重为繙译。抡本金陵琴工,辑旧谱为是书。惟是指法五十三势,颇得师授,为时谱之佳者。又《归去来词》《听颖师琴诗》《秋声赋》《前赤壁赋》不增减一字,而声韵自合,亦足取也。和素就杨抡旧谱以清文译之,于五音指法则用对音,盖满洲音韵精微广大,无所不包,用之于琴,尤见中声之谐,天籁之合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套书的书名时,我还有点疑虑,担心它会过于偏向理论性的枯燥论述,毕竟涉及“琴谱合璧”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在学术的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内容组织非常有条理,从基础的宫调、徽位讲解,到具体的曲目赏析,逻辑层层递进,让人很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对于像我这样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本完美的入门向导,同时又不失深度,即便是行家也能从中找到值得深思的细节。特别是那些关于“意境”的描述,文字功力极深,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让人仿佛闻到了松香和竹籁。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看”懂一份琴谱,更是如何去“听”懂古人的心声,这在今天这个喧嚣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稀缺。
评分购买这套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对“慢生活”的投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很少有书籍能让人沉下心来,安静地、一点一点地去品味。这套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只阅读和研究其中的一小部分,去揣摩那些古人在琴弦上寄托的情感与哲思。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冥想。它不像现代流行的快餐文化读物,读完就忘。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都值得反复咀嚼。我甚至尝试着去查找一些相关的古琴演奏视频,试图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的听觉体验结合起来。这种对传统艺术的深度挖掘和实践探索,让我感到了极大的充实感。它提供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一整套探寻美和哲学的路径,非常适合那些渴望在浮躁世界中寻找一方净土的同道中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令人眼前一亮,中国书店的出品,质量自然没得说。光是捧在手里,那份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封面设计典雅古朴,透着一股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书卷气,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一探究竟。我特别欣赏这种对传统文化载体的尊重,纸张的触感、油墨的质地,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现代印刷技术,也试图去复刻古籍的韵味。我之前入手过不少古籍影印本,但能做到如此用心,兼顾了阅读舒适度和文物感的,实在不多见。每次翻阅,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次安静的对话,那种仪式感,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我已经把它郑重地放在了我的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不仅仅是内容,它的“体面”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让我的书房更添了几分文化气息。从一个纯粹的“爱书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制作工艺上绝对是上乘之作,值得所有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们珍藏。
评分我最近对明清时期的文人雅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音乐和礼乐制度的探讨。这本书的选目眼光着实独到,将历代琴谱的精髓进行了汇集,这对于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变脉络无疑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我不是专业的音乐家,但即便是从文化史的角度来审视,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尤其是其中对某些失传或罕见的指法、调式的考证和保留,简直是文献学的奇迹。它不仅仅是乐谱的简单堆砌,背后更折射出当时士大夫阶层对“修身养性”的极致追求。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试图去想象当年弹奏这些曲目时,周围的环境、弹奏者的心境。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是读书最迷人的部分。那些繁复的文字和图示,虽然需要花费时间去理解,但一旦领悟,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它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心灵深处的门。
评分对于任何一位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人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历代琴学大家的考证部分,那些关于他们生平、琴风、以及对后世影响的记述,都非常详实。书中所引用的参考资料和注释体系也非常完善,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学术功底,让人对内容的权威性深信不疑。我对比了一下手头其他一些零散的琴谱资料,明显感觉到了这套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它就像是搭建了一座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其他零散的知识点都可以被归纳进去,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集大成式的整理工作,本身就是对文化传承做出的巨大贡献,需要耗费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时间。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它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案头常备的工具书,随时可以从中汲取养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