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金融效率与中国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定价:58.00元
作者:余剑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09620502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余剑编著的《金融效率与中国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将金融与产业结合起来研究效率问题。在金融功能效率视角上,我国金融发展对于促进构建完备的产业体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及产业扩张、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等目标上总体有效;在金融配置效率视角上,优化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时期我国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有所提高。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不容乐观;在金融管理效率视角上,近年来金融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盈利能力较强、经营效益较好的产业。但这得益于特定的发展阶段及受到保护的政策环境。我国金融业的竞争能力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内容提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提升效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金融效率与中国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以促进宏观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发展为政策目标,聚焦金融效率问题,并从金融功能效率(宏观层面)、金融配置效率(中观层面)、金融产业效率(微观层面)三个视角展开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在金融功能效率方面,从我国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通过历史回顾、逻辑分析以及计量模型的演算,指出我国金融发展在促进建立完备的产业结构体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及产业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这三大产业发展目标上总体有效,但主要金融资源的功能效率仍然有待提高。第二,在金融配置效率方面,从*化思想出发,运用运筹学理论建立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模型及效率判定方法。在实证上,在模拟若干代表性行业的生产函数后,利用LINGO软件求解了金融资源配置的规划模型,结论显示近年来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状况有所改善,有利于促进各行业协调发展。第三,在金融产业效率方面,以盈利水平及盈利稳定性为代表性指标,研究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产业的效率,并与国民经济中其他主要行业进行比较,总体认为近年来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及受到保护(管制)的政策环境下,金融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投入产出较高、盈利能力较强、经营效益较好的产业。第四,结合*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研究金融效率问题。在世界各国通过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等扩张性政策手段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调控政策成效显著,金融功能效率得到充分发挥,但也引发了资产价格快速攀升、通货膨胀预期高涨等问题。同时,主要金融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些融资平台、大型国有企业、背景投资项目等方面,单位金融资源的产出贡献明显下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所下降。金融业自身尽管获取了丰厚的收益,但我国金融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政策管制与保护仍然是常态,金融业竞争能力亟待加强。《金融效率与中国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由余剑编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作者的研究视角相当宏观且具有前瞻性。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试图找出金融效率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金融创新对中国新兴产业的驱动作用”这一部分。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新兴产业层出不穷,它们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灵活的融资支持才能快速成长。这本书会不会探讨风险投资、天使投资、股权众筹等新型融资模式在中国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它是否会分析金融科技(FinTech)的兴起,如何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壁垒,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我个人一直认为,金融体系的活力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驱动力之一。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是否会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金融如何赋能“中国智造”、“中国服务”的生动图景?这本书能否为政策制定者、金融从业者以及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读者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见和实际的启示,这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其严谨的学术风格所吸引。书中的理论框架构建得相当扎实,作者在引言部分就清晰地阐述了研究的逻辑脉络。我非常感兴趣的是,书中对“金融深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联动机制”这一主题的深入分析。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成熟度,往往与其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息息相关。金融深化,意味着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日益丰富和发展,这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这本书是否会考察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金融深化是如何促进了制造业向高端化、服务业向现代化发展的?例如,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的长期融资功能,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如何通过并购重组,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如何通过金融衍生品,规避产业发展中的市场风险?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够提供翔实的数据和案例,来论证金融深化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际贡献,并分析其中的挑战与机遇。这本书的深度研究,或许能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提供更清晰的答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烫金的书名,给人一种专业且庄重的感觉。翻开扉页,作者的署名清晰有力,看得出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虽然我尚未深入阅读,但仅仅从前言和目录部分,就能感受到作者在金融效率与中国产业发展这两个宏大议题上所付出的思考深度。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对金融市场效率的影响”这一章节感到好奇。我们都知道,信息是金融市场的生命线,而中国作为一个体量庞大且发展迅速的国家,其信息流通的特点无疑会对金融效率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作者是如何梳理这些复杂关系的?是通过理论模型,还是实证分析?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剖析资本市场、信贷市场以及保险市场等不同细分领域中,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实体经济中各个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例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与金融机构获取其真实经营信息的能力不足有关。作者会不会提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或者对现有政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深层机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发展颇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题目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非常期待书中对“全球金融格局变动与中国产业国际化战略的互动研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缘政治复杂性日益增加的今天,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无疑会对中国产业的全球布局和国际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作者是否会分析国际资本流动、汇率波动、贸易摩擦等因素,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技术引进以及品牌输出?它是否会探讨中国如何利用其日益增长的金融实力,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以此来支持和引导中国产业的全球化进程?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出一些关于中国如何构建更具韧性、更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建议,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并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本书的宏观视野和战略性思考,对于理解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气质扑面而来,从封面设计到目录的设置,都透露着严谨与专业。我个人对书中关于“金融监管政策演变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这一章节特别感兴趣。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监管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可能对国内外的产业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作者是否会回顾中国金融监管政策的历史演变,例如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有限管制,到加入WTO后的逐步开放,再到近年来强调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系列举措?这些政策的调整,是如何影响了不同产业的市场准入、成本结构、融资渠道,进而影响到它们的国际竞争力的?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探讨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监管政策如何在鼓励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维护金融稳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为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提供制度保障。这本书的分析,很可能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政策的内在逻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