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零度南极
定价:49.80元
作者:陈婷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032541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到南极,看企鹅相亲相爱,看海豹打滚卖萌,看鲸鱼翩翩起舞,看鸟儿欢腾雀跃……世界尽头,不只有冰山雪地,不只是静寂无声,这里生机勃勃,有爱相随。
内容提要
作者以自己5次前往南极的经历,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极地生灵的爱心,以一个女性摄影师的细腻柔和的视角,用温馨的文字和图片,讲述自己在南极所见所闻的有趣的事情、震撼的风光和独特的感悟,让读者可以从文字中感受到不同时间,南极的光影变幻,极地生灵的喜怒哀乐,从南极的冰天雪地中感受到别样的温馨与爱。
目录
南极半岛初体验
“八仙过海”到长城站
企鹅也有“高速路”
“天堂”就在不远处
世界尽头的绝美暮色
跳跃,接近天空的方式
爱,在世界尽头
企鹅也有“小偷”
“角斗士”的战场
亚南极故事多
鸟儿的世界迷人
风中的乡愁
“王企鹅军团”
毛海豹,怕“掌声响起”
失落的世界
卖萌是种天赋
孤独中,唤醒内心那个小孩
“奇幻岛”,这里真的是地球?
盛夏极地情
新生命,是一场充满风险的旅行!
另类的“美丽”,天生的“猎手”
小企鹅生存法则:跑得快的孩子有食吃
“虎鲸家族总动员”
拉克罗站的“特殊实验”
冰床上的“海豹梦”
冰山出没,请小心!
穿越南极圈
听,冰裂的声音
少年企鹅的烦恼
一地“鹅毛”
威德尔海豹的“温柔乡”
企鹅的“异类邻居”
座头鲸的华丽演出
在南极休个假吧!
附录 如何去南极旅行
后记
作者介绍
陈婷,独立摄影师,旅行专栏作家,佳能影像文化事业部“大篷车”讲师,挪威海达路德邮轮公司的极地探险游轮“前进号”中国区特约摄影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举办三次个人极地影展,以及一次《色影无忌》线上影展,著有深度人文旅行书籍《婷,在荷兰》;点击超千万的新浪人气博主(@阿兹猫)。行走包括南北极在内的七大洲六十余国和地区的环球旅行者,2012-2015年连续三年五赴南极,六次前往北极地区拍摄,是中国一个拍摄南北极的职业女摄影师。
文摘
小企鹅生存法则:跑得快的孩子有食吃
觅食回来的金图企鹅, 找到自己的孩子后, 做的件事不是喂食, 而是“ 逃跑” , 两只小企鹅在后面紧追不舍, 跑得快的孩子才有食儿吃。极地生命, 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竞争。
库佛维尔岛(Cuverville Island),这里是南极半岛上规模大的金图企鹅栖息地,我先后到过三次。记得次来的时候,便被铺天盖地、庞大的“金图企鹅帝国”惊呆了:我们登陆的大部分地方几乎都被企鹅们占据了,密密麻麻地从海滩一直延伸到100多米高的山坡上,甚至蔓延到山后,足有上万只之多。
1月份过来,人还未上岸,隔着二里地,空气中便飘来企鹅的臭味,脚下到处都是企鹅的粪便。这里比在其他登陆地上行走要更加小心翼翼,摔倒沾上一身企鹅粪可不是什么有趣的经历。从企鹅粪便的颜色可以判断,它今天吃了些什么:粉红色意味着磷虾很多,白色意味着鱼很多。粉红色的粪便很有营养,就连南极贼鸥在没有企鹅蛋可偷的时候也会去吃企鹅的粪便。
库佛维尔海湾中漂浮着巨大的冰山,此岛和洛格岛(Ronge)之间的水域较浅,夏季冰川加速融化,不断有新的冰山剥离脱落,大大小小,很快海湾就变成了一个“浮冰池”。一般冰山附近的食物都很充沛,难怪养活了岛上的上万只金图企鹅。由于海岸线平缓,近岸海水较浅,企鹅上岸下水频繁,是用Gopro在岸边拍摄企鹅游泳的水下视频的好地方,但需要非常耐心,因为企鹅不会主动游到跟前,有时我蹲在岸边半个小时都不能碰上一只。
12月来时,栖息地到处都是正在孵蛋的企鹅,一个月后,小企鹅们就满地乱跑了。这些好奇心很强的小家伙,对于人类一点戒心都没有,会很大方地走到我跟前,上下打量着,憨态可掬。我次注意到,小企鹅长了双和身体不呈比例的“大脚”。陆上出生,出于本能,小企鹅必须很快学会奔跑,东跑西颠,四处去感受这个新鲜的世界,完全靠这双大脚了。粉红色的脚掌,应该很柔软,我没有摸过,不知道踩在遍布石子的沙滩上会不会很疼。
这个夏季,或许是因为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的食物比往年丰富,大部分的企鹅家庭都成功孕育了两个宝宝。小企鹅靠父母反刍后的食物为生,企鹅父母把未经充分咀嚼就吞进胃里的半消化的甲壳类(磷虾)或鱼类,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呈液状再喂给小企鹅。觅食回来的成年企鹅,找到自己的孩子后,做的件事不是喂食,而是“逃跑”。因为妈妈一次带回来的食物有限,如果两只雏鸟同时孵化出来,那么体形相近的它们都无法在食物争夺战中占据有利地位,努力争取食物,的方式就是看谁跑得快,这时一双大脚就发挥了作用。两只小企鹅奋力追赶父母,有时要跑上好几圈才能分出个胜负,吃顿饱饭真心不容易啊!
两只幼雏间的竞争,甚至会导致另一只雏鸟的死亡。我亲眼看到一只体形明显瘦弱不堪的小企鹅,奋力想挣扎着讨要食物,却被强壮的老大压在身体下面,动弹不得。在这样的家庭中,等待弱小企鹅的命运就只有死亡。小企鹅开始独立时的体重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小企鹅在独自生活的年中的种种表现。
企鹅成年后需要面对很多天敌,海中有虎鲸、豹海豹,繁殖期间,贼鸥等海鸟会盗食鸟蛋和雏鸟。在这场生命与自然的生死博弈中,企鹅在漫长的岁月中进化出了十分有效的繁殖机制,以维持种群的整体数量。即使在鱼类数量严重不足的年份,企鹅也可以依靠这种有效的繁殖策略来应对食物的匮乏,使得一个企鹅家庭至少有机会成功抚育一只健康的宝宝。
……
序言
南极半岛初体验
“八仙过海”到长城站
企鹅也有“高速路”
“天堂”就在不远处
世界尽头的绝美暮色
跳跃,接近天空的方式
爱,在世界尽头
企鹅也有“小偷”
“角斗士”的战场
亚南极故事多
鸟儿的世界迷人
风中的乡愁
“王企鹅军团”
毛海豹,怕“掌声响起”
失落的世界
卖萌是种天赋
孤独中,唤醒内心那个小孩
“奇幻岛”,这里真的是地球?
盛夏极地情
新生命,是一场充满风险的旅行!
另类的“美丽”,天生的“猎手”
小企鹅生存法则:跑得快的孩子有食吃
“虎鲸家族总动员”
拉克罗站的“特殊实验”
冰床上的“海豹梦”
冰山出没,请小心!
穿越南极圈
听,冰裂的声音
少年企鹅的烦恼
一地“鹅毛”
威德尔海豹的“温柔乡”
企鹅的“异类邻居”
座头鲸的华丽演出
在南极休个假吧!
附录 如何去南极旅行
后记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极地冰川的纹理,一下子就把读者的心绪拉到了一个冰冷而又充满神秘感的遥远世界。我通常对非虚构类的探险书籍不太感冒,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充斥着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少了一些真正触及灵魂深处的思考。然而,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就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没有急于展现壮丽的景色,而是从一个非常细腻的角度切入——比如描述长时间的极夜如何影响人的生物钟和心理感知。作者对于环境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惊叹,我仿佛能闻到那种干燥、凛冽的空气味道,感觉到脚下积雪嘎吱作响的声音。书中对于探险队日常生活的描绘也极其详尽,那些看似平凡的生火、修理设备、甚至只是煮一杯咖啡的瞬间,都被赋予了一种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仪式感。这种对“真实生存状态”的刻画,远比那些夸张的灾难描写要来得震撼人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团队内部沟通障碍的章节,在那种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微小误解是如何被无限放大的,这种心理层面的剖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让我对“人性在极限中的表现”有了全新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节奏处理得非常高明,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叙事的主线在宏大的自然景观描写和微观的个人内心挣扎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每一次摆动都恰到好处地勾住了读者的好奇心。尤其是有几处描述他们穿越冰层裂缝的场景,作者的文字简直就像是一部高清晰度的慢动作电影,每一个动作的细节、每一次呼吸的急促,都被精准地捕捉下来,让人在阅读时甚至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我发现自己不是在“读”一个故事,而是在“体验”一段旅程。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关键时刻会插入一些关于地理学或生物学的知识点,这些信息点不是生硬的教科书式灌输,而是自然地融入到探险过程的挑战中去,比如如何根据雪的密度判断冰面的承重能力,或者记录某种罕见极地生物的迁徙规律。这种知识与情节的完美融合,让整本书的厚度瞬间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是单纯的冒险日记,而更像是一部结合了科学考察的深度报告文学。我读完关于暴风雪来临那一章时,感觉自己仿佛刚从那种被困住的无助感中挣脱出来,那种劫后余生的疲惫感久久不能散去。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孤独感”这一主题的探讨,展现出了一种近乎哲学的深度。很多探险文学都会提到孤独,但往往止步于情感上的宣泄。这本书却将这种孤独具象化、物质化了。作者用了很大篇幅描述他们如何与“沉默”共处——那种没有任何背景噪音的、绝对的寂静是如何反过来放大内心深处的声音,迫使人直面自己最深层的恐惧和欲望。我记得有一段描写,作者在观测站独自值守的夜晚,通过望远镜观察星空,那种浩瀚与自身的渺小形成的对比,让他开始思考存在的意义。他的文字非常克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正是这种冷静的叙述,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冲击力。你会感受到,在那样一个纯粹由冰雪构成的世界里,社会属性被彻底剥离,剩下的只有作为“一个人”的本质。这让我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各种信息和社交关系包裹的状态,反思我们真正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究竟有多少次?这本书像一面冷峻的镜子,映照出我们习惯性逃避的那些自我审视。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并不高,以为它会是一本老套的“征服自然”的主题作品。然而,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传达出的“敬畏”而非“征服”的姿态。作者在书的后半段多次强调,人类在面对地球上最原始、最强大的自然力量时,其“工具理性”的局限性是多么明显。书中描绘的几次近乎失控的自然现象,如冰川的突然崩塌,或者海豹群的出现,都让探险队员们不得不放下所谓的“计划”,转而依靠直觉和运气。这种叙事倾向,我认为是非常现代和负责任的。它不是在颂扬人类的胜利,而是在记录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谦卑位置。读完后,我没有感到一种征服后的狂喜,反而是一种深沉的、带着敬意的宁静感。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去过某个地方的书,更像是一次关于“如何与世界共存”的深刻冥想。它成功地将一次极地探险,提升到了一种关于人类在宇宙中定位的哲学探讨层面,留给读者的回味空间非常广阔。
评分从文学结构上看,作者展现了非常成熟的叙事技巧,尤其是在处理时间线索方面。探险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漫长的等待期,作者没有简单地跳过这些“无聊”的时间,而是巧妙地利用这些间隙,穿插了一些关于这次探险任务背景的历史回顾,比如前人考察的失败与成功,或者当地原住民对这片土地的古老传说。这些背景信息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维度,使得读者对他们所处的环境有了更宏大的历史观照。这种“过去—现在—未来”在时间线上不断交织的手法,让故事的层次感非常丰富,读起来一点也不会觉得拖沓。另外,书中对物质条件的描述也相当真实到位,比如他们如何精打细算地使用每一克的燃料,如何处理食物的保存和变质问题,以及面对设备故障时的即兴维修方案。这种对“技术细节”的尊重,让探险的真实性大大增强,它告诉我们,伟大的成就往往建立在一连串枯燥、重复且精确的日常操作之上,而不是仅仅依赖一时的英勇决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