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蘇東坡全集(珍藏本 全6冊 精裝)
定價:995.00元
作者:(宋)蘇軾
齣版社:北京燕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402215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7.568kg
編輯推薦
《蘇東坡全集》裝幀精美,設計新穎,采用大16K本,卓爾不群,封麵彩印圖文,典雅大氣,能讓你時時感受到濃濃的古雅氣息。
內容提要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生於詩禮世傢,父子三人被譽為“三蘇”。蘇軾學識淵博,思想通達,以儒學體係為根本而浸染釋、道的思想。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次是45歲那年因“烏颱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時貶至儋州,到65歲纔遇赦北歸,前後在貶所六年。謫貶當然是蘇軾的人生逆境,但這種逆境卻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瞭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作更深刻地錶現齣內心的情感波瀾。在宋代就有人認為貶至海南並不是蘇軾的不幸,逆境是時代對這位文學天纔的玉成。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在這種文學思想指導下,蘇軾的散文呈現齣多姿多采的藝術風貌。蘇文氣勢雄放,語言卻平易自然,這正是宋文異於唐文的特徵之一。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曆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齣規律,這在蘇詩中有充分的體現。以“元袼”詩壇為代錶的北宋後期是宋詩的鼎盛時期,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創作將宋詩藝術推嚮瞭高峰。就風格個性的突齣、鮮明而言,王、黃、陳三傢也許比蘇軾詩更引人注目。然而論創作成兢,則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上*大傢。在題材的廣泛、形式的多樣和情思內蘊的深厚這幾個維度上,蘇詩都是齣類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蘇軾具有較強的藝術兼容性,他在理論上和創作中都不把某一種風格推到定於一尊的地位。這樣,蘇軾雖然在創造宋詩生新麵貌的過程中作齣瞭巨大的貢獻,但他基本上避免瞭宋詩尖新生硬和枯躁乏味這兩個主要缺點。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瞭對同時代詩人的,成為*受後代廣大讀者歡迎的宋代詩人。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也取得瞭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曆史性貢獻又超過瞭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瞭全麵的改革,*終突破瞭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瞭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瞭詞史的發展方嚮。在兩宋詞風轉變過程中,蘇軾是關鍵人物。王灼《碧雞漫誌》捲二說:“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齣嚮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對音樂的依附性,是蘇軾為後代詞人所指齣的“嚮上一路”。後來的南渡詞人和辛派詞人就是沿著此路而進一步開拓發展的。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麵都達到瞭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成就的代錶。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齣,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即學術、道德、政治融閤與一身。蘇軾的作品在當時就馳名遐邇,在遼國、高麗等地都廣受歡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蘇軾作品的流傳,但是禁愈嚴而傳愈廣。到瞭南宋黨禁解弛,蘇軾的集子又以多種版本廣為流傳,以後曆代翻刻不絕。
蘇軾是中國古代一位文化巨人,在他身上體現瞭中華民族的精髓。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能屹立子民族之林的核心。我們的時代距離蘇軾已經有幾百年,時空交替,滄海桑田。但即使是在商業化的今天,閱讀蘇軾的文章,仍能讓我們的心靈受到陶冶和淨化,能讓我們感受到在紛紛嚷嚷中心靈淨土的肅穆。
目錄
捲一 詩集
郭綸
初發嘉州
犍為王氏書樓
過宜賓見夷中亂山
夜泊牛口
牛口見月
戎州
舟中聽大人彈琴
泊南井口期任遵聖長官,到晚不及見,復來
過安樂山,聞山上木葉有文,如道士篆符,雲此山乃張道陵所寓二首
渝州寄王道矩
江上看山
涪州得山鬍次子由韻
留題仙都觀
仙都山鹿
江上值雪,效歐陽體,限不以鹽玉鶴鷺絮蝶飛舞之類為比,仍不使皓白潔素等字,次子由韻-
屈原塔
望夫颱
竹枝歌並引
過木櫪觀
八陣磧
諸葛鹽井
白帝廟
入4央
巫山
巫山廟上下數十裏,有烏鳶無數,取食於行舟之上,舟人以人以神之故,亦不敢害
神女廟
過巴東縣不泊聞頗有萊公遺跡
昭君村
新灘
新灘阻風
黃牛廟
蝦蟆背
齣Ⅱ夾
遊三遊洞
遊洞之日,有亭吏乞詩,既為留三絕句於洞之石壁,明日至峽州,吏又至,意若未足,乃復以此詩授之
寄題清溪寺
留題峽州甘泉寺
夷陵縣歐陽永叔至喜堂
捲二 詩集
息壤詩並敘
渚宮
荊州十首
荊門惠泉
次韻答荊門張都官維見和惠泉詩
涮陽早發
夜行觀星
漢水
襄陽古樂府三首野鷹來上堵吟襄陽樂
峴山
……
捲三 詩集
捲四 詩集
捲五 詩集
捲六 詩集
捲七 詩集
捲八 詩集
捲九 詩集
……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傢、書畫傢。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閤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麵堪稱全纔。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傢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錶現方麵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傢;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文摘
序言
我近期正在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結構,《明清世情小說中的市井百態》這本書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聚焦於那些被奉為經典的章迴體小說,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描繪市井生活、傢長裏短的“小品級”小說,比如早期的通俗小說和一些地方誌中的軼聞片段。作者對“世情”二字的理解非常到位,不僅包括衣食住行,更深入到明清時期復雜的宗法製度、商業倫理以及男女關係中的微妙博弈。書裏對《金瓶梅》中人物的社會階層分析,以及對晚明市民階層審美趣味的考察,都極其細緻入微,引用的原文段落也大多是那些容易被主流評論忽略的細節。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學術性與通俗性完美結閤的典範,既有紮實的文獻支撐,又保持瞭敘述的生動活潑,讀起來既能學到知識,又不會感到枯燥,仿佛跟一位博覽群書的朋友在品評舊事。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代哲學與文學交叉領域感興趣的讀者,我非常推崇《宋代理學與文人情誌探析》這本著作。這本書的切入點極為巧妙,它沒有將理學視為一套僵硬的教條,而是深入考察瞭程硃理學思想如何滲透並重塑瞭宋代知識分子的內在精神世界和外在的文學錶達。書中通過對陸遊、辛棄疾等人的詞作進行細緻的文本分析,揭示瞭“格物緻知”、“存天理,滅人欲”的觀念是如何轉化為一種內斂而深沉的愛國情懷或道德自律的。我特彆欣賞作者對硃熹“心學”傾嚮的關注,認為在程硃的框架下,依然保留瞭一片文人可以自由馳騁的“心”之空間,這打破瞭以往對理學過於刻闆的印象。閱讀這本書,就像是進入瞭一座精密的思想迷宮,作者的引導使得那些看似玄奧的哲學概念,最終都轉化為瞭可感可觸的文學情感和人生抉擇,對於理解宋代士人的復雜心境,這本書提供瞭極佳的鑰匙。
評分這本《宋代文脈集覽》簡直是為我這種癡迷於唐宋八大傢風骨的人量身定做的。初翻開時,那厚實的紙張和古樸的字體就讓人心頭一熱,仿佛能嗅到韆年書香。它收錄的篇目之廣,遠超我之前的想象,不僅有耳熟能詳的散文大傢,更深入挖掘瞭一些被曆史洪流稍稍掩蓋的二三流大傢的作品,比如歐陽修晚年那些關於農桑與吏治的論述,細膩入微,深刻體現瞭士大夫的擔當。我特彆喜歡其中對“古文運動”前後風格流變的梳理,不同作者在繼承韓柳的基礎上,又如何融入各自的時代情緒和個人氣質,分析得鞭闢入裏。特彆是對蘇轍那部分,沒有簡單地把他置於兄長的光芒之下,而是著重展現瞭他在貶謫歲月裏詩文中的那種曠達與堅韌,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感,讀來令人動容。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按時間綫索和流派脈絡交織進行,使得讀者在閱讀個體作品的同時,也能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宋代文學演進的宏大圖景。對於想深入研究宋代文學的愛好者來說,這絕對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案頭工具書,每次翻閱都能有新的體悟。
評分說實話,我買《大唐盛世:詩仙詩聖的時代側影》這本書,起初是衝著李白杜甫的名字去的,但讀完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簡單的“雙璧”介紹。它最大的亮點在於,用大量的史料和考據,重構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作者花瞭很大篇幅去描述安史之亂對長安城乃至對詩人創作心境的劇變影響,那種從盛世的自信到亂世的悲愴,在詩句中的體現,通過作者的解讀變得立體而真實。例如,書中對杜甫《三吏》《三彆》的分析,不僅僅停留在對民間疾苦的同情,更上升到瞭對國傢命運的深刻反思,將詩人的個人際遇與時代洪流緊密咬閤。更難得的是,它還穿插介紹瞭王維、高適、岑參等人的邊塞詩和田園詩,對比展示瞭盛唐詩歌在不同題材和風格上的輝煌,拓寬瞭我們對唐詩的認知邊界。這本書的論證嚴密,史實翔實,對於想要理解盛唐文學如何“承載”一個偉大帝國的興衰的讀者來說,是極佳的選擇。
評分我最近入手瞭一套《魏晉風度:士人精神與山水詩學探源》,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綫裝,而是用瞭一種類似宣紙的特種紙張,觸感溫潤,配閤著淡雅的水墨插圖,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個“竹林七賢”與玄學興起的時代。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詩歌選集,更像是一部跨學科的文化史。作者巧妙地將當時的哲學思潮——老莊思想的復興、佛教的傳入——與文人的審美取嚮結閤起來分析。比如,書中對謝靈運山水詩的解讀,就深入剖析瞭士人如何在政治失意的背景下,將對自然的熱愛轉化為一種超越世俗的“精神棲居”,這種分析角度非常新穎。而且,它對謝朓、鮑照等人的作品也給予瞭充分的關注,展現瞭從早期樸素的山水描摹到成熟的抒情山水詩的過渡階段。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釋復雜概念時所使用的精煉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讀起來毫不晦澀,反而像是在聽一位飽學之士娓娓道來,讓人在知識汲取的同時,也享受到一種精神上的洗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