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朱子语类(共8册) | ||
| 作者 | (宋)黎靖德,王星贤 点校 | ||
| 定价 | 180.00元 | ||
| ISBN号 | 9787101004151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 出版日期 | 2004-02-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 | 重量:3.242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编辑推荐 | |
| 作者介绍 | |
| 序言 | |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部《宋代地方志研究方法论》,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地方志的刻板印象。以往总觉得地方志是官修正史的注脚,内容庞杂且缺乏系统性。然而,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对大量不同地区、不同版本地方志的比较研究,构建了一套科学的文献学与社会学结合的分析框架。它详细阐述了如何从地方志中提取关于经济结构、人口变迁、宗族势力乃至民间信仰的宝贵信息,以及如何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时代偏见与增删。对于历史学或社会学研究生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它教会我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一种如何高效、批判性地发掘历史文本的方法论,非常实用且具有启发性。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这本《宋代风俗与生活图景》,写得实在是太生动了!这本书完全摆脱了传统史书那种高高在上的叙述方式,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宋代市井百姓的柴米油盐和日常琐事。从勾栏瓦舍的娱乐方式,到街头巷尾的叫卖声,再到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衣食住行,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充满了生活气息。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甚至能想象出汴京的繁华景象,闻到酒楼里飘出的香气。它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功过,更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共同构筑起来的鲜活存在。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看似遥远却又无比真实的古代日常,对传统文化中的烟火气有了全新的体会。
评分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几个关键转折点”的探讨,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极为新鲜的切入角度。它没有按照传统的时间线索平铺直叙,而是选取了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比如魏晋玄学的兴起、宋明理学的定型——来聚焦分析哲学思想如何与时代命运紧密交织。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用了大量一手文献,但行文却充满了思辨的张力。尤其对“道”与“器”之间关系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哲学功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我们跳出现有的知识框架去重新审视这些“经典”的形成过程,理解哲学思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诞生的。对于想深入了解中国思想流变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指南。
评分这本名为《宋词的审美转向与女性书写》的学术专著,简直是为所有热爱宋词的读者量身打造的精品。它没有停留在对词牌格律的机械分析上,而是深刻剖析了宋代文人阶层如何通过词这一载体,实现了从唐代雄浑到宋代婉约的审美巨变。更精彩的是,它关注到了女性在这一转向中扮演的复杂角色,揭示了传统社会中女性情感表达的微妙空间与局限。书中对李清照等多位女性词人的作品分析,细腻精准,读来令人动容,感受到的是跨越时空的共鸣。作者的文字典雅而不失力量,将诗意的解读与严谨的文本分析完美结合,让冰冷的学术研究充满了温度。
评分《宋代士人的精神世界:以朱熹理学为核心的考察》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宋代思想风貌的窗户。作者以极其严谨的史学态度,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了朱熹理学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的传播、接受和影响。读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面对“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这些宏大命题时的深刻思考与挣扎。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学派之间辩论的还原,比如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的异同,叙述得鞭辟入里,仿佛能听到他们当年在书斋中的激辩声。那种对“人何以为人”的终极追问,至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它不是简单地复述朱子的言论,而是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其思想的生命力与局限性,让人对宋代理学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