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垂钓全攻略:钓具篇-蒋青海,李洪生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97875439625

WL-垂钓全攻略:钓具篇-蒋青海,李洪生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9787543962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青海,李洪生著 著
图书标签:
  • 垂钓
  • 钓具
  • 钓鱼技巧
  • 蒋青海
  • 李洪生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97875439625
  • 科普
  • 运动休闲
  • 户外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43962552
商品编码:2982633395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垂钓全攻略:钓具篇 作者 蒋青海,李洪生著
定价 21.0元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 9787543962552 出版日期 2015-01-01
字数 181000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作者李洪生利用记者的便利,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采访了山东威海渔竿制造厂家,请教了湖南浮漂制作专家,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垂钓实践和长期的积累,归纳总结,编写了《垂钓全攻略(钓具篇)》,并随文绘制了一些插图,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把当今垂钓活动中使用的各种钓具及使用技巧作了详尽介绍,旨在给钓鱼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作者简介
蒋青海 1958年生,南京市人,现从事房地产行业。1985年开始从事科普著作的创作。兴趣广泛,创作领域涉及花卉栽培、食品加工、宠物饲养、垂钓技巧等。20多年来已出版了30多部科普著作。本人自幼喜爱钓鱼,几十年的垂钓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垂钓方法与经验,已出版的《钓鱼方法大全》、《钓鱼技巧图说》等著作,深受广大钓友读者的欢迎,销售量在同类书籍中名列前茅。
 李洪生,先后任《体育时报》《钓鱼专刊》《钓鱼周刊》《钓鱼》杂志社记者、编辑。报道诸多大型钓鱼比赛,参与组织策划由《钓鱼》杂志主办的“读者杯”全国钓鱼大奖赛。
  痴迷江湖垂钓十余年,潜心钓鱼技术的研究,具有深厚的野钓功底。专注于钓鱼技术的研讨和钓鱼文化的创作.发表钓鱼技术专业文章、有关钓鱼的文学作品350余篇,近60多万字。参与编写出版了《钓鱼2004年精选本》,“跟我学钓鱼”系列丛书,《钓具实用手册》。组织编写了《中国民间钓法大全》系列文章,不断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国钓鱼技法的内涵。忙里偷闲中尚有数百幅钓鱼摄影作品佐以文章刊出。

   目录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编辑推荐

 


   文摘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WL-垂钓全攻略:钓具篇 钓具:开启精准垂钓的密钥 浩瀚的江河湖海,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水生生命,而垂钓,便是与这些生命进行的一次充满智慧与耐心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钓具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连接人与鱼的媒介,更是决定垂钓效果的关键要素。一本优秀的钓具指南,能够帮助钓者拨开迷雾,了解不同钓具的特性、材质、功能,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搭配,从而提升垂钓的精准度与乐趣。 一、 钓竿:延伸的神经,捕捉微妙的讯息 钓竿,是垂钓者最直接的“手臂”,它需要兼具灵敏度、韧性与力量。从材质上,现代钓竿的发展经历了从竹、木到玻璃纤维、碳纤维的演变。 竹竿: 传统的竹竿以其天然的韧性与柔韧性,在特定环境下依然受到一些传统钓爱好者的青睐。其优点在于手感舒适,价格相对经济,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如重量较大、易受潮湿影响、强度相对较低。 玻璃纤维竿: 玻璃纤维竿以其良好的韧性、耐磨损性和一定的弹性而著称。相比竹竿,它的强度和韧性都有所提升,价格也比较亲民,是入门级钓竿的常见选择。然而,玻璃纤维竿的重量相对较大,竿身较粗,灵敏度可能不如碳纤维竿。 碳纤维竿: 碳纤维竿是当前钓竿市场的主流。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轻便、高强度、高灵敏度。碳纤维的分子结构使其能够制造出非常细、非常轻但又异常坚固的竿身。高碳含量的碳纤维竿,能够将鱼讯更直接、更细微地传递到钓者手中,尤其在面对滑口鱼或狡猾的掠食性鱼类时,其优势更加明显。碳纤维竿的调性(指竿身的弯曲程度)也更为多样,有超硬调、硬调、中硬调、软调等,不同的调性适用于不同的钓法和目标鱼种。 在选择钓竿时,除了材质,长度、调性、节数、竿梢的软硬度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长度: 钓竿的长度直接影响到抛投的远近以及控鱼的范围。通常,长竿适合远投、深水垂钓,能更好地控制鱼的动向;短竿则更适合近距离、小范围的垂钓,如台钓或溪流钓,操作更灵活。 调性: 调性是钓竿弯曲的程度。超硬调(H)的钓竿回弹力强,适合大力搏鱼,但可能牺牲一定的灵敏度;软调(L)的钓竿弯曲度大,鱼讯传递细腻,适合浮漂钓法,但搏大鱼时需要技巧。中硬调(MH)则介于两者之间,适应性更广。 节数: 钓竿的节数影响其收纳的便携性。二节、三节的钓竿较为常见,收纳后长度较短,便于携带。一体式(或称为并继)的钓竿,节数多,竿身一体性好,灵敏度更高,但便携性相对较差。 竿梢: 竿梢的硬度和敏感度尤为关键。细而软的竿梢能更清晰地捕捉到鱼的吃饵动作,而粗而硬的竿梢则更适合对抗大鱼或在复杂的水情下使用。 二、 鱼线:连接的桥梁,承受搏斗的重任 鱼线是连接鱼竿、鱼钩与目标鱼的纽带,它承受着鱼在搏斗过程中传递的所有力量。鱼线的材质、线径、强度以及韧性,都是影响垂钓成功的关键。 材质: 尼龙线(Nylon): 价格经济,延展性好,有一定的弹性,能缓冲鱼的冲击力,但强度和耐磨性相对较差,易老化。 氟碳线(Fluorocarbon): 具有极低的伸缩性,高灵敏度,几乎不吸水,比重较大,入水速度快,不易被鱼发现。耐磨性好,强度也较高,是制作子线的理想选择。但价格相对较高,且编织工艺复杂。 PE线(Polyethylene): 超高强度,极低的延展性,线径细,无弹性。适合远投、大力抛投,以及需要快速反应的钓法(如路亚)。但PE线容易被割断,且需要搭配吸震能力更好的鱼竿或前导线。 线径与强度: 线径越粗,强度越高,但会增加风阻和水阻,影响灵敏度。强度(磅数或公斤数)是衡量鱼线承受拉力的标准。选择鱼线时,需要根据目标鱼种的体型、水情以及钓法来确定合适的线径和强度。子线(连接鱼钩的短线)的强度通常要低于主线,以避免主线断裂。 韧性与耐磨性: 鱼线在搏鱼过程中会承受反复的拉扯和摩擦,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能够延长鱼线的使用寿命,并减少断线的风险。 三、 鱼钩:擒获的利器,考验精细的工艺 鱼钩是直接与鱼嘴接触的部分,它的形状、大小、钩尖的锋利程度,以及钩身的强度,都直接影响到鱼的咬钩率和中鱼后的脱钩率。 形状: 鱼钩的形状多种多样,适应不同的鱼种和饵料。例如,钩门宽的钩适合吸食能力强的鱼类;钩身较长的钩适合挂长条形饵料;带刺的钩(倒刺钩)能更好地固定鱼体,但可能增加脱钩的难度,且在遛鱼过程中需要更多技巧。无刺钩(或称为散刺钩)更容易摘钩,对鱼体伤害较小,更符合“放流”的理念。 大小: 钩的大小需要与鱼的嘴型和饵料的尺寸相匹配。过大的钩会让鱼产生警惕,而过小的钩则可能无法有效钩住鱼。 钩尖: 锋利的钩尖能够快速、准确地刺入鱼唇,提高中鱼率。钩尖的材质和开刃工艺至关重要。 钩身: 钩身的粗细和强度决定了它能承受多大的拉力。搏大鱼时,需要选择钩身粗壮、强度高的鱼钩。 四、 渔轮:收放自如的助手,控制搏斗的节奏 渔轮是控制鱼线收放的装置,它承担着将鱼线收回、放出以及在搏斗中稳定鱼体的重要作用。 纺车轮(Spinning Reel): 最为普及的渔轮类型,操作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其线杯朝向钓者,抛投时线从线杯前端的“出线环”滑出。纺车轮的刹车系统(Drag System)能够通过调节线杯轴承的阻力来控制出线速度,有效缓冲鱼的冲击力,是搏大鱼的关键。 水滴轮/鼓式轮(Baitcasting Reel): 这种渔轮的线杯与竿身平行,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技巧,但其抛投精度高,线组出线流畅,控鱼力强,是路亚钓等钓法的主力。水滴轮的刹车系统通常包括离心刹车和磁力刹车,能够实现更精细的抛投控制。 其他类型: 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渔轮,如飞蝇轮(Fly Reel)、手刹轮(Conventional Reel)等,各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 在选择渔轮时,需要考虑其线容量(能容纳多少鱼线)、刹车力、速比(转动一圈轮盘,线杯转动的次数,速比越高,收线越快)以及整体的操控手感。 五、 浮漂:水下的侦察兵,传递鱼讯的信号旗 浮漂是浮力物体,它漂浮在水面,通过鱼的咬钩动作带动自身位置、姿态的变化,将鱼的吃饵讯息传递给钓者。 材质: 传统的有芦苇、巴尔沙木等,现代则有孔雀羽、纳米、阿波迪等。不同材质的浮漂,其比重、吃水深度、反应速度、信号的清晰度都有所不同。 芦苇/孔雀羽: 信号灵敏,漂身轻盈,但易受风浪影响,且保养需要细心。 巴尔沙木: 质轻,但强度较低。 纳米/阿波迪: 材质稳定,耐磨损,信号清晰,受风浪影响较小,是当前市场上的主流。 漂形: 细长型的浮漂适合鱼口轻、吃饵慢的情况,能传递更细微的信号;粗壮型的浮漂则适合鱼口大、水流急或需要辨别假信号的情况。 漂尾: 漂尾的粗细和颜色影响信号的可见性。细而亮的漂尾在光线不足时能提供更清晰的信号,而粗而显眼的漂尾则在光线充足时更容易观察。 吃水: 浮漂的吃水深浅需要根据饵重和钓法来调整,确保浮漂稳定且信号清晰。 六、 其他重要辅具:提升效率与安全 除了上述核心装备,还有一系列辅具能够大大提升垂钓的效率、舒适度与安全性。 抄网: 用于将中鱼后的鱼安全地抄入岸边,防止鱼挣脱或意外脱钩。 鱼护/鱼桶: 用于临时存放钓获的鱼,保持鱼的鲜活。 摘钩器: 帮助钓者安全、快速地将鱼钩从鱼嘴中取出,尤其是在鱼吞钩较深时。 剪线钳/线剪: 用于修剪鱼线。 钓箱/钓椅: 提供舒适的垂钓体验,并能收纳饵料、工具等。 饵料盒/调漂盒: 分类存放不同的饵料和调漂工具。 打气泵/增氧机: 在炎热天气或长时间存放鱼时,为鱼提供氧气。 救生衣: 在水边垂钓,尤其是在船上或水流较急区域,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装备。 防晒/防雨装备: 太阳帽、墨镜、防晒衣、雨衣等,能提高垂钓的舒适度。 结语 钓具的选择与搭配,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根据目标鱼种、垂钓水域、季节气候、个人技术乃至垂钓理念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深入了解各种钓具的特性,勤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掌握钓具的运用之道,将精准的搏斗转化为一次次令人欣喜的渔获。这套“WL-垂钓全攻略:钓具篇”便是你踏上这段精彩旅程的可靠向导,它将引领你走进一个更广阔、更精细的垂钓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想看看它对于“鱼竿”这个核心装备的解读是否够深入。因为在我看来,鱼竿的选择是整个钓具配置的灵魂所在。我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不同材质(如碳素、玻璃纤维)的鱼竿在弹性、韧性、硬度、手感以及对讯号的传递方面有什么样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如何影响到我们抛投的距离、提竿刺鱼的力度以及遛鱼时的操控性。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数据,而是能通过生动的比对和实际应用的案例,让读者真正理解为什么在钓某种鱼、在某种水情下,需要选择特定类型的鱼竿。比如,是否会区分出适合远投的海竿和适合近岸精准操作的手竿?是否会讲解不同调性的鱼竿(如硬调、软调)在搏大鱼时的优劣势?我非常看重的是,这本书能否帮助我建立起一种“以竿为中心”的钓具搭配思路,让我能够根据自己所选的鱼竿,去选择与之匹配的鱼线、鱼轮、浮漂和鱼钩,从而达到最佳的垂钓效果。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充满了期待,毕竟“垂钓全攻略”这个标题就显得非常全面和权威。我是一名刚开始接触垂钓不久的新手,对于钓具的认识还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每次去渔具店,面对那些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鱼竿、鱼线、鱼漂,都感觉眼花缭乱,无从下手。我最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的疑惑:如何根据自己的预算和想要垂钓的目标来选择最合适的入门级钓具?它是否会介绍一些基础的钓具搭配原则,比如竿、线、钩、饵之间的协调性?我想了解一下,为什么有的鱼竿手感那么轻巧,有的却又很沉重?鱼线的粗细和材质到底有什么区别?浮漂的吃铅量和调漂又是什么意思?这些我看起来很专业,却又触及不到本质的问题,我都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为我一一揭示。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钓具选购和使用理念,那将是我钓鱼生涯中非常宝贵的一课。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很多像我一样,在钓具选择上常常感到迷茫的钓友来说,无疑是一份及时的“及时雨”。我一直觉得,钓鱼这门技术,除了耐心和对水情的把握,一套得心应手的装备至关重要。市面上的钓具琳琅满目,品牌繁多,价格差异也很大,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凭着感觉或者别人的推荐去购买,但究竟什么样的竿子适合矶钓,什么样的线组才能应对复杂的水底,什么样的浮漂能准确地传递鱼讯,这些问题常常让我们无从下手。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比如,它是否会根据不同的目标鱼种(如鲤鱼、草鱼、鲫鱼、黑鱼等)来推荐相应的钓具配置?它是否会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水情对钓具选择的影响?我更期待它能分享一些关于钓具保养的实用方法,延长钓具的使用寿命,并提高钓具的性能。例如,如何正确地清洁鱼轮,如何保存鱼竿,避免受潮变形等等,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我们钓鱼时的体验和最终的渔获。

评分

收到一本关于垂钓的书,书名是《WL-垂钓全攻略:钓具篇》,由蒋青海和李洪生所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书号是97875439625。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光是翻看目录和粗略浏览一下,就对其中蕴含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资深的钓鱼爱好者,我深知一套好的钓具是垂钓成功的基石,而这本书恰恰聚焦于此。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种类鱼竿的特性,比如碳素竿的硬度、弹性、敏感度等等,以及它们各自适合的钓法和水域。还有鱼线,不同材质、不同拉力的鱼线在面对不同体型和力量的鱼类时,会有怎样的选择策略?导线环、鱼轮、鱼钩、浮漂、铅坠这些看似细小的配件,在实际垂钓中又扮演着怎样的关键角色?我希望作者能像庖丁解牛一样,把这些钓具的原理、选择、保养、甚至是一些升级改装的小技巧都讲得明明白白,让我们这些普通钓友也能像专业人士一样,对自己的装备了如指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评分

作为一个对传统钓法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认为,钓具的选择不仅仅是功能的堆砌,更是一种艺术的传承和对自然和谐的尊重。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在现代钓具科技发展的同时,依然有人愿意深入研究和解读那些经典钓具背后的智慧。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回顾和介绍一些历史悠久的钓具,例如竹竿、丝线、以及一些传统的鱼钩制作工艺?它是否会分析这些传统钓具在现代钓鱼活动中的价值和适用性?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作者对不同钓法(如台钓、海竿路亚、溪流钓等)的钓具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根据具体钓点环境(如深水、浅滩、流水、静水等)来优化钓具组合的建议。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买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这么买”,以及“如何用好手中的每一件装备”,让我能更好地理解钓具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从而获得更纯粹的垂钓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