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尋找夢中的傢園:發現婺源
定價:28.00元
作者:武旭峰
齣版社:廣東旅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80653546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本書以簡潔又生動的文字描寫瞭婺源的方方麵麵,書中對“崇美尚文”的思想情趣,“敬、和、儉、靜”的道德規範,“以理修身”的傳傢之本,“以義處事”的人際關係,小橋流水、桃花深處、古道雄關,都寫得引人入勝、引人入理。可以說,本書既是一本田園牧歌式的旅遊類圖書,又是婺源的人文讀本,文字娓娓道來,意境清新脫俗,是旅遊者的*好嚮導,還是旅遊工作者與徽學愛好者的一本教材。
內容提要
本書從解讀“婺”字開始,書中有山花爛漫的浪漫情懷,也有“理”“義”思想的人文關懷。該書是一本田園牧歌式的旅遊類圖書。婺源有“一路山花開上天”的春,“綠遍山原白滿川”的夏,“白雲紅葉兩悠悠”的鞦,“傢傢扶得醉人歸”的鼕;有嬌嫩欲滴、水清見底的大鄣山;有波瀾不驚,見證愛情的鴛鴦湖;有美麗的水口,韆年的古樹;有馬頭牆的古民居,中國的廊橋彩虹橋……
該書又是婺源的人文讀本。在婺源你可以接過硃子、汪公“理”“義”精神的火炬,去江灣鎮會晤蕭何的後人,觸摸古老的“滕”字磚牆;去鎮尋找“硃傢老屋”,嘗嘗虹井水的滋味;去延村感受“成吉思汗”的古風,探究“商宅”裏隱藏的玄機;去坑頭村體會山間茅屋書聲琅的清新,江山代有纔人齣的豪情……
田園牧歌式的美景與徽州人文在簡約樸實的文風裏交融。有行走的文字拾趣和精美的圖片以及寫作者對這片土地深入骨髓的摯愛。文字娓娓道來,意境清新脫俗但不缺乏曆史的厚重感。
目錄
序:從《找尋徽州》到《發現婺源》
引子:融入婺源
章 感覺婺源
溯源 感受能文能武的女人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淮道女子不如男
美麗的“婺女”像一縷風
迴放 盤點1200多個塵封的歲月
婺源是怎樣誕生的
血肉親情話婺源
“小縣”觸動廠蔣“委員長”
“保婺運動”風潮起
感悟 體察婺源的淳樸民風
汪藻為婺源人正名
“崇美尚文”的婺源人
移風易俗說陋習
行走 貼近婺源的山山水水
貼著婺源行走
品讀婺源名山
評點婺源秀水
第二章 美在婺源
迴歸 隱士的精神樂園
婺源橫空齣世
翩然一隻雲中鶴
享受 婺源的整體美
中國美的鄉村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呼吸” 婺源的風花雪月
風花雪月說婺源
“一路山花開上天”的婺源之春
“綠遍山原白滿川”的婺源之夏
“白雲紅葉兩悠悠”的婺源之鞦
“傢傢扶得醉人歸”的婺源之鼕
沉浸於婺源的古典美
走進阡陌縱橫的占巷深處
野渡無人舟自橫
路亭是婺源人的人生路標
古樹是當今婺源人的驕傲
第三章 人文婺源
“我的祖先比你闊多瞭”的地方
婺源人的文化底蘊
山間茅屋書聲琅
江山代行纔人齣
婺源人的精神火炬
以“義”處事的婺源人
“以理修身”傳傢久
婺源人的知覺狀態
硃子留給後人的“理趣”
硃熹留給子孫的傢訓
一個“齣産”清官的地方
喝“廉泉”水長大的婺源人
清官廉吏逐個數
淨化心靈的“婺源之旅”
走進忠義俠士的故園
婺源人的“忠義之美”
南宋的“蘇武” 硃弁
徽州的史可法——李沛、汪立信
第四章 寫意婺源
鎮 聆聽曆史的餘音
小城故事多
“巨蟒”作浪說水患
“箭在弦上”話兵災
“禍從口齣”惹是非
曆史的餘音仍在迴響
尋找“硃傢老屋”
觸摸會“冒氣”的書齋井
儒學山頂風光好
江灣鎮 會晤蕭何的後人
入傑地靈的好地方
源遠流長的“蕭江”氏族
造訪“文武世傢”
往事並不如煙
小鎮難忘的記憶
曉起村 古樹撐起的綠天
山妹子挑起的兩隻“花籃”
參拜“樟樹大神”
汪口鎮 帆影遮蔽下的古埠
古徽州的“草鞋碼頭”
一江春水嚮西流
俞姓傢族的驕傲
“一介寒士”的豐碑
李坑村 小橋流水人傢
一幅雋永的水墨畫
“六美”具備的古村落
慶源村 桃源深處有人傢
“美人靠”中的悠戰遊哉
“銀杏夫人”凡心在
敦厚傢風承祖訓
建在深山裏的“總統府”
虹關村 徽饒古道上的雄關
徽州美的水口
江南樟
墨業巨檗的“百寶箱”
消逝的徽墨之鄉
世界長人的故裏
廬坑村 “中國鐵路之父”的祖居地
詹人佑祖先的“廬源舊隱”
“一門三天官”的詹姓人傢
明朝“”的屈鬼
理坑 紅袖添香的夢影
“理學淵源”的精彩
樸實無華的“小央組織部長”之傢
“大紅燈籠高高掛”
沱川 雲霧深山裏的謎團
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地方
倒海翻江的闆龍舞
古俗迷人嘆人生
延村 感受“成吉思汗”的古風
成吉思汗的後人
“商宅”裏隱藏的玄機
騎在“火龍王”背上的古村
思溪村 走進長壽老人的樂園
頤養天年的好地方
老年人的專座包廂
老壽星精神生活的物化
敬老、尊老的實證
清華 廊橋依然遺夢
長虹臥波式的水上建築
傳統美德教育的課堂
考水 李唐王朝的遺風
重讀一個動人的故事
“八撲墓”裏的哲人
傢族精神的“族徽”
坑頭村 “中國科舉奇跡”的搖籃
“十戶之村,不廢誦讀”
隱居在“桃溪”邊的汪公大帝
科舉成果的集中展示
“太宰讀書處”前的好學之風
大鄣山 探秘“江南謎榖”
敲開“”的大門
與大自然的鍾情初吻
88道“衝”裏的“瀑布”
“大鄣山歸來不看榖”
第五章 婺源旅遊信息
婺源交通情報
婺源自駕車旅行指要
婺源關食地圖
婺源特産地圖
婺源民俗風情概覽
婺源驢遊景點索引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或許在於它成功地構建瞭一種強烈的“代入感”和“歸屬感”。作者的敘事口吻非常親切自然,沒有高高在上的指導意味,更像是與一位博學的朋友並肩漫步在一條古老的巷陌中,由他為你娓娓道來每一塊青石闆下的故事。這種敘事策略極大地拉近瞭讀者與文字的距離。書中的一些篇章,尤其是在描寫傳統節慶和民俗活動時,那種濃鬱的鄉土氣息和人情味,簡直要穿透紙麵。我仿佛能聽見那裏的鑼鼓喧天,聞到那裏的煙火氣味,甚至能感受到那種集體參與、血脈相連的情感流動。這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立刻收拾行囊,去親身體驗那種純粹的生活狀態。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一個地方,它是在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對“根”的渴望,對那種簡單、真實、充滿人情味的生活模式的懷念與嚮往。它提供瞭一個精神上的棲息地,即使人身未至,心已神往。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控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種平鋪直敘的遊記,而更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探險,充滿瞭驚喜與迴味。作者似乎深諳如何設置懸念,總是在你以為已經瞭解瞭某個角落的秘密時,又突然拋齣一個更深層次的曆史典故或者一段鮮為人知的人文軼事,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然後呢”。閱讀體驗極其流暢,那些長句子的運用,如同涓涓細流,層層遞進,將讀者的思緒自然地牽引到作者想要呈現的核心場景中。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與現實的交織時的那種剋製與尊重。他沒有用宏大的敘事去批判或美化,而是用一種近乎考古學傢般的嚴謹,去還原那些被時光衝刷的痕跡。書中的人物群像塑造得也極其生動,那些淳樸的村民,他們的言談舉止,他們的生活習慣,都像是從泛黃的舊照片裏走齣來一般鮮活立體,讓人感到一種強烈的真實感和親近感。讀完一個章節,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慢慢消化那種意猶未盡的韻味,迴味作者是如何將冰冷的建築符號,賦予瞭溫暖的人間煙火氣。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在結構安排上非常富有匠心。它不是簡單的地理分區介紹,而是圍繞著幾個核心的主題脈絡展開,比如“時光的河流”、“匠人的手藝”、“信仰與傳承”等等,使得內容既獨立成章又相互呼應,形成瞭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主題式的串聯,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邏輯性和深度。每一個章節的選擇和安排,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棋局布局,高低錯落,張弛有度。讀到一些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現狀的討論時,作者的憂思與呼籲也顯得既真誠又富有力量,絲毫沒有矯揉造作之感。它讓人意識到,我們所珍視的美好事物,並非永恒不變,需要我們用心去守護。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呈現瞭過去的輝煌,更引發瞭對未來如何平衡發展與保護的深刻思考。讀完後,我不再隻是一個純粹的旁觀者,更像是一個被觸動、被教育、並被激勵去關心和守護這份美好的人。這本書帶來的思考重量,遠超其紙張的重量。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很少讀到一本關於地域風情的書籍能將“美學”的探討提升到如此哲學的高度。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對於光影、色彩和空間感的把握,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描述範疇,進入瞭藝術評論的領域。他對於“意境”的提煉,尤其精妙絕倫。比如,書中對特定季節光綫穿過竹林投射在老宅天井裏的那一幕描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畫麵感,讓人仿佛能感受到空氣中流動的溫度和濕度。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使得全書的文字密度非常高,但奇異的是,一點也不覺纍贅,反而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層次感。它教會瞭我如何用一種更具審美眼光去看待周遭的環境,如何去欣賞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卻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日常物件。這本書讀完後,我的“審美閾值”似乎都被提高瞭,看世界的方式都變得更加細膩和有層次感瞭。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對生活品質的無聲倡導。
評分剛翻開這本書的扉頁,那種撲麵而來的古樸氣息和水墨暈染的意境就瞬間抓住瞭我的心。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仿佛一位經驗老到的畫師,用文字為我們勾勒齣一幅幅流動的山水畫捲。尤其是在描述那些隱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古村落時,那種“麯徑通幽處,彆有洞天”的神秘感被拿捏得恰到好處。你幾乎可以聞到青石闆路上雨後泥土的芬芳,聽到小橋流水潺潺的聲音,甚至能想象齣夕陽餘暉灑在黛瓦白牆上,那種寜靜而略帶滄桑的色調。書中對於傳統建築的結構和工藝的描寫,絕非乾巴巴的術語堆砌,而是融入瞭對生活哲學的理解。比如,對一扇雕花的木窗、一塊老舊的磚牆背後所承載的傢族記憶和歲月沉澱的描摹,都讓人不禁思考,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時代裏,我們究竟遺失瞭什麼。這種對“慢生活”的詩意捕捉,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仿佛進行瞭一場心靈的深度SPA,暫時逃離瞭都市的喧囂,沉醉於那片理想中的淨土之中。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張通往過去的邀請函,邀請你用最虔誠的心去感受那份遺世獨立的安寜與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