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进阶读本3 竹之篇

围棋进阶读本3 竹之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焰 著
图书标签:
  • 围棋
  • 进阶
  • 竹之篇
  • 棋谱
  • 实战
  • 技巧
  • 布局
  • 定式
  • 手筋
  • 官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43653467
商品编码:2989742177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1-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围棋进阶读本3 竹之篇

定价:25.00元

作者:黄焰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436534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对围棋爱好者而言,一套切实好用的训练教材不可多得;而《围棋进阶读本》之“梅之篇”“兰之篇”“竹之篇”“菊之篇”便是这样一套特色鲜明、注重提高计算能力和实战能力的范本。孩子们在学习到《基础篇》(上、中)之时,便可以有选择地穿插学习《梅之篇》了。而后根据个人的进度和水平,可以相应选择其他篇目进行实战能力提升。实践证明,系统地学习这套“进阶读本”包含的技能,掌握《菊之篇》之后,足以达到业余四五段的水平。由此我们相信,《梅》《兰》《竹》《菊》既可以增加爱好围棋的雅趣,又能帮助您决胜棋枰、实战凯旋。

内容提要


《围棋进阶读本》之“梅之篇”“兰之篇”“竹之篇”“菊之篇”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快速提高计算能力和实战能力,掌握《菊之篇》之后,技战术能力可超业余四五段的水平,既可以增加爱好围棋的雅趣,又能帮助您决胜楸枰、实战凯旋。

目录


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第九组第十组第十一组第十二组第十三组第十四组第十五组第十六组第十七组第十八组第十九组第二十组第二十一组第二十二组第二十三组第二十四组第二十五组第二十六组第二十七组第二十八组第二十九组第三十组第三十一组

作者介绍


黄焰,1965年生,9岁学棋,11岁进入山西省体工队,1985年升为五段;1989年获首届“中国女子名人战冠军”;1994年定居韩国;1998年获“宝海杯”世界女流围棋赛亚军:1998年获韩国女流国手战亚军;1999年1月获得韩国棋院文化奖“敢斗奖”;为1994年、1995年、1998年、二、五届“宝海杯”世界比赛本选。

文摘


序言



《棋道精微:从入门到中盘的系统构建》 一部旨在全面提升中级棋手实战能力的深度力作 本书并非仅仅关注某一特定阶段的技艺提升,而是着眼于中盘复杂局面的全局掌控与效率最大化。我们深知,从初学者的定式记忆和手筋探索,步入到中盘的混战与谋略博弈,是棋手生涯中最为关键的瓶颈期。《棋道精微》正是为跨越这一鸿沟而精心编纂的指南。它摒弃了大量初级读物中重复且效率低下的基础知识梳理,直接切入中盘攻防体系的构建核心。 核心理念:效率、平衡与危机管理 全书以三大核心支柱支撑起中盘战斗的理论框架:效率优先原则(The Principle of Efficiency)、势力与实地的动态平衡(The Dynamics of Territory and Influence),以及危机预判与应对(Crisis Foresight and Management)。 第一部分:效率优先——构筑坚实而灵动的棋形 中盘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谁能用更少的着手,达成更大的效果。本部分将深度剖析“效率”的量化标准与实战应用。 第一章:棋形美学的量化分析 我们不谈抽象的“好坏”,而是从几何学和信息论的角度,分析棋形的优劣。 1.1 结构密度与连系强度:探讨如何通过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范围的联络,并识别那些看似连绵却暗藏断点的“虚假联络”。重点剖析“打吃后能立刻连接”的棋形,与“需要两手才能完全稳固”的棋形在时间价值上的差异。 1.2 “轻”与“重”的权衡艺术:学习如何快速判断一串棋子的价值定位。何时应该果断放弃部分利益以换取主动权(弃子取势的精细化),何时必须坚守以避免被动卷入泥潭。我们将引入“可舍弃指数(Abandonability Index)”的概念,用以辅助判断。 1.3 边角经营的提速策略:针对中盘快速定型阶段,如何利用边角已有的基础,以最快的速度将精力转移至中央。讲解如何通过“点三三”和“小飞挂”等定式后,迅速完成向中盘的过渡,避免在局部纠缠过久。 第二章:攻击的梯度与节奏控制 高效的攻击不是一味地紧逼,而是步步为营,引领对手进入我方设计的节奏。 2.1 “逼”与“断”的转换时机:精准把握何时从“逼迫对方补活”的慢速攻击,转向“分割、切断”的快节奏战斗。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分析“靠”与“扳”在不同厚薄背景下的攻击效率对比。 2.2 多面攻击的协调性:研究当战场出现多个弱点时,如何分配攻击资源。避免“多点开花,实则无力”的窘境。重点讲解“主攻点”的确定方法,即通过计算对手腾挪空间,找到那个一旦被突破,全局都会动摇的“枢纽点”。 第二部分:平衡的艺术——势力、实地与厚薄的博弈 中盘的精髓在于对全局资源——看得见的实地、摸得着的厚势、以及潜在的潜力——进行精妙的分配与转换。 第三章:厚势的“货币化”过程 厚势不是目标,而是交换的媒介。如何将抽象的“厚”转化为具体的目数,是中级棋手必须掌握的技能。 3.1 势力边界的明确与扩张:如何精确地界定我方势力的影响范围,防止过度扩张导致自身空虚。引入“势力渗透角”的概念,探讨如何利用尖冲、并进等手段,在不实质性进入对手阵地的情况下,削弱其潜力。 3.2 攻防中的“借用”思维:学习如何巧妙地借用对手的厚势。例如,在对手厚势前沿的薄弱点行棋,迫使对手要么加固厚势(浪费时间),要么放任被利用(承认亏损)。 3.3 厚势与实地的价值波动:分析局势的演变如何改变厚势与实地的相对价值。在局势胶着时,一块稳固的实地价值陡增;而在双方均势且中央空旷时,厚势的潜力则被放大。 第四章:大局观的动态调整 大局观并非一成不变的战略,而是在读秒声中,根据棋盘变化进行实时微调的能力。 4.1 “转换点”的捕捉:识别局势中最有利的转换时机。一个成功的转换,意味着我方在局部看似吃亏,却换来了全局的巨大优势。我们将分析“先手定型”与“后手占大场”之间的价值换算。 4.2 全局效率的“边际效用递减”分析:学会判断何时应该放弃追求一个潜力巨大的“大场”,转而寻求一个确定的小目。这是避免“贪大求全”陷阱的关键。 第三部分:危机管理——读秒与收官前的心理与技术准备 中盘往往是双方精神和技术最容易崩溃的阶段。本部分侧重于如何保持清晰的判断力,并为收官做好技术铺垫。 第五章:复杂战斗中的心率控制 技术发挥的稳定性与心理状态直接挂钩。 5.1 “读秒焦虑”下的决策模式:分析在时间压力下,人类棋手常犯的错误(如过度依赖定式、选择最保守的走法)。提出“三秒决策法”:用前两秒确认风险,用最后一秒执行,避免长时间的犹豫造成时间浪费。 5.2 “死活疑问”的处理流程:当棋盘上出现数个生死不明的局部时,建立一套清晰的排查顺序。优先处理那些可能导致一方全盘崩溃的“急所”,而非局部难以判断的“边角劫争”。 第六章:中盘向收官的平稳过渡 收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盘是否做好了“终结性布局”。 6.1 “后手大场”的最小化:如何通过精妙的手筋,将对手的“后手大场”转化为我方的“先手或小官子”,从而确保在进入收官时,已取得先手优势。 6.2 官子手法的效率评估:介绍几种在中盘战斗中极为实用的“隐形官子”手法,它们往往在战斗中看似不显眼,实则能提前锁定数目的价值。例如,在对杀过程中,巧妙地留下一个“打”字定式,将原本的平局转化为微弱的先手。 结语:超越招法,直指棋理 《棋道精微》旨在将读者的思维从“记住什么招法”提升到“理解为什么这么走”。通过对中盘复杂局面的解构与重组,读者将不再畏惧混乱的局面,而是能清晰地看到局势的脉络,找到效率最高、风险最低的制胜之道。本书是对所有渴望从“熟练”跨越到“精通”的围棋爱好者发出的挑战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实在是太痴迷围棋了,从网上淘了些资料,才发现原来自己之前的训练方向有些偏,一直卡在某个瓶颈期,总感觉棋力提升缓慢,直到我偶然看到一本叫做《围棋进阶读本3 竹之篇》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仅是翻阅一下目录和一些章节的标题,就让我眼前一亮,感觉这正是我想找的进阶秘籍。我一直认为围棋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无穷,而这本书的章节划分,比如“竹节连绵的变化”、“空三角的妙用”等等,都透露出一种深度和精妙,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可能包含的一些针对性训练方法。我感觉自己在实战中,尤其是在一些复杂局面下,判断力总是跟不上,常常会漏算或者做出一些低效的决策。这本书的宣传语中提到了“攻防兼备的策略解析”,我猜想这部分内容会详细讲解如何在不同局面下,灵活运用攻击和防守的手段,如何通过局部优势转化为全局胜利。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比如一些经典的残局杀棋题,或者是一些关于形断的典型案例分析,让我能够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棋感和计算能力。

评分

我对书中关于“官子”阶段的讲解充满了期待。在我看来,官子阶段的争夺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很多时候,即使我中盘领先,也可能因为官子阶段的失误而功亏一篑。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官子技巧的系统性指导。比如,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计算官子的大小,以及在官子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换。 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竹”的意象融入到官子阶段的讲解中的。是否会比喻官子就像竹子节节相连,需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或者,是否会讲解一些如同“竹笋出土”般,看似微小却能带来巨大价值的官子技巧?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提高在官子阶段的细腻度和判断力,让我不再害怕最后的收官阶段,能够以更自信的态度去迎接每一次的胜负。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理解“薄棋”和“厚棋”之间差异的书籍。我发现在实战中,我常常无法准确判断自己棋子的厚度,也难以把握对方棋子的薄弱之处,这导致我在攻防转换时容易出现失误。我猜想《围棋进阶读本3 竹之篇》中可能涉及到这方面的深入讲解。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析,在不同棋形下,如何判断棋子的厚薄,以及这种厚薄对棋局走向的影响。 例如,书中是否会用一些具体的图例,来展示什么是“实地”上的厚,什么是“气”上的厚,以及“潜力”上的厚。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在实战中,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弃子,来构建出有价值的厚势,或者如何利用对手的薄棋进行有效的攻击。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阐述“厚棋”在转换中的价值,以及“薄棋”在残局中的风险。这本书的“竹之篇”听起来就很有韧性,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让自己的棋子也变得像竹子一样,既有韧性,又能生根发芽,步步为营。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竹之篇”就给我一种非常生动的感觉。我一直觉得围棋的棋形有很多像自然界的万物,而“竹”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正直、坚韧和节节高升。我非常好奇,这本书里的内容会不会将围棋的某种棋形或者某种战术风格比作竹子的特点来讲解。比如,竹节的连接是否意味着棋子的连络和稳定?竹子的空心是否暗示着围空的效率和精妙?我希望作者能用这种充满意境的方式,来讲解一些深奥的围棋理论,这样读起来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感受到围棋的文化韵味,让我在下棋的时候,能够更加从容和富有想象力。 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突破对一些基本定式的刻板印象。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围棋的时候,会死记硬背一些定式,却忽略了定式背后的原理和变化。我希望《围棋进阶读本3 竹之篇》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基本定式的变化,讲解它们在不同场合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根据对手的应招进行灵活调整。也许书中会包含一些关于“斜飞”、“三三”等常见定式在特定局面下的优化变例,或者一些反常规定式的讲解,让我能够跳出思维定势,下出更具创造性的棋。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沉静而充满力量的感觉,淡雅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哗众取宠的书,而是专注于围棋本身的精髓。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围棋高手,不仅仅是计算能力强,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种对全局的宏观把握和对棋局走向的敏锐洞察。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培养这种“棋感”的指导。比如,书中会不会讲解一些重要的“棋眼”在哪里,或者在复杂的战斗中,如何快速判断出双方的弱点。 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讲解一些枯燥的公式和理论,而是能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棋局范例来阐述。我一直觉得,通过学习名局,能够最直观地感受到围棋的博大精深。如果书中能够引用一些古代和现代围棋大师的经典对局,并对其中的妙手和关键点进行深入剖析,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启发。我想象着,在书中看到那些行云流水般的棋局,仿佛我也置身其中,与大师们一同思考,一同进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