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字典(部首序本)

中華大字典(部首序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魏勵 著
圖書標籤:
  • 字典
  • 工具書
  • 漢語詞典
  • 中華大字典
  • 部首查字
  • 字書
  • 語言文字
  • 參考工具
  • 漢字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巧藝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4228
商品編碼:29907071225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7-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大字典(部首序本)

定價:99.80元

作者:魏勵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176042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部中國人案頭的工具書,收錄古今中外各類漢字57000多個。天下漢字,盡收其中。僅用一本即可查遍所需漢字,便於攜帶。

內容提要


《中華大字典》是中國人案頭的一部工具書。它規模較大:共收通用字、冷僻字、繁體字、異體字、義未詳字、音未詳字、漢子部件等57000多個。凡古今文獻、圖書資料中齣現的各類漢字皆能查齣,是當今世界上收字*多的漢語字典之一。《中華大字典》注音準確:通用字注音符閤規範,其他類型漢字注音皆有所本。《中華大字典》釋義明晰:按照源流引申關係排列義項,例證精當,對古今字義演變、同義字詞的差彆以及使用習慣等予以辨析或提示。《中華大字典》檢索便捷:正文字頭按201部首排列,附有部首錶、難檢字筆畫索引、通用字音序索引、字詞辨析條目索引。一言以概之:天下漢字,盡收其中。

目錄


序(曹先擢) 1~2凡例 3~ 5部首索引說明 6~7部首錶 8~ 11難檢字筆畫索引 12~31通用字音序索引 32~ 92字詞辨析條目索引 93~94正文 1~1410附錄新舊字形對照錶 1411漢字部首偏旁名稱錶 1412~1414現代漢語詞類錶 1415~1416漢語拼音方案 1417~1419計量單位簡錶 1420~1422數字用法簡錶 1423~1425標點符號用法簡錶 1426~1433曆代主要字書收字數量簡錶 1434中國曆史紀年簡錶 1435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簡錶 1436六十甲子錶 1437四象二十八宿錶 1437五行相生相剋圖 1438五更錶 1438十二時辰錶 1439十二生肖錶 1439二十四節氣錶 1440主要引用書目錶 1441~1443後記 1444~1446

作者介紹


主編魏勵先生,商務印書館編審。主要研究領域:漢語言文字學、辭書學。主要論著:《簡化字與繁體字問題》,《<現代漢語詞典>字頭的幾點分析》,《<現代漢語詞典>對異體字的處理》,《談<現代漢語詞典>對簡繁體的處理及其他》,《<中華大字典>述評》,《漢字規範字典》(主編),《簡體繁體、海峽兩岸東方漢字辨析手冊》,《新華多功能字典》(副主編),《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現為國傢新聞齣版總署重大科研項目“中華字庫”工程6包《現代的漢語齣版物用字及專門用字、非字符號的搜集與整理》項目技術負責人,商務印書館課題負責人。

文摘











序言



好的,下麵為您撰寫一部與《中華大字典(部首序本)》內容完全無關的圖書簡介,力求詳實、自然,不含任何“AI痕跡”。 --- 《瀚海星辰:二十世紀中國科技前沿探索紀實》 內容簡介 一部迴溯波瀾壯闊的時代剪影,一部緻敬篳路藍縷的科學群像。 《瀚海星辰》並非一部枯燥的科技編年史,而是一部以紀實手法,深入剖析二十世紀中國科技發展脈絡的宏大敘事。本書聚焦於那個風雲激蕩、百廢待興的年代,詳盡記錄瞭中國科學傢和工程師們如何在極端睏難的條件下,從零開始,探索前沿科技領域的麯摺曆程與輝煌成就。全書以時間為軸,以重大科研項目和關鍵曆史節點為切入點,立體刻畫瞭一批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科技進程的傑齣人物的內心世界與實踐足跡。 本書的敘事視角,著重於“從無到有”的創造性實踐。它避開瞭宏觀的政治口號,轉而深入到具體的實驗室、簡陋的工廠車間、甚至偏遠的研究基地,探尋那些被曆史光環掩蓋下的具體工作細節、無數次失敗的嘗試以及最終突破的瞬間。 第一部分:萌芽與追趕(1900-1949) 本部分著重描寫近代科學在舊中國土壤中的艱難萌發。我們跟隨早年留學海外歸來的先驅者,如錢學森、竺可楨等人的足跡,探討他們在清末民初,麵對資金匱乏、設備奇缺的睏境下,如何建立起最初的科研體係。重點描繪瞭早期光學、物理學以及中國現代農業科學的奠基工作。此處,重點描述瞭抗戰時期,知識分子如何將科研設備化整為零,進行“流亡式”的教學與研究,以保全民族科學的火種。 第二部分:奠基與體係構建(1950-1970年代初) 這是中國現代科技體係全麵建立的黃金時期。本書詳細剖析瞭“一五”“二五”計劃期間,國傢如何集中力量辦大事,在蘇聯援助與獨立自主並行的復雜背景下,構建起從基礎研究到工程應用的完整工業和科研框架。 航空航天領域: 詳述瞭火箭發動機的早期設計難題、空氣動力學試驗的原始方法,以及無數工程師在“兩彈一星”工程中的無名奉獻。這些章節側重於材料科學的突破,例如如何使用國內有限的資源,閤成齣滿足極端工作環境下要求的特種閤金。 計算技術: 描述瞭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從圖紙到實際運轉的漫長過程,聚焦於早期程序員和硬件工程師們麵對電路闆上成韆上萬的真空管,如何進行故障排查和邏輯設計的艱辛。 生物與醫藥: 記錄瞭中國科學傢對傳統中醫藥的現代化研究,以及在病毒學和寄生蟲學領域(如血吸蟲病防治)取得的突破性進展,這些進展深刻地改變瞭國民的健康麵貌。 第三部分:改革與麵嚮世界(1970年代末-2000)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科技開始加速融入全球體係。本書深入探討瞭“文革”後科學界的撥亂反正,以及知識分子迎來的“第二次春天”。 引進與消化: 詳細記錄瞭國傢大規模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的談判過程、消化吸收的睏難,以及如何通過技術“再創新”實現彎道超車。 信息技術的早期布局: 探討瞭中國如何從早期的小型機和技術跟蹤,逐步發展齣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計算機操作係統和網絡雛形。特彆強調瞭在通信領域(如程控交換機)從模仿到超越的關鍵技術節點。 基礎科學的復蘇: 描述瞭“八六三”計劃的啓動,以及國傢對基礎研究的重新重視,例如高能物理、閤成材料等領域,如何恢復並加強瞭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閤作。 敘事風格與特色: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人物的“可觸性”。作者通過大量的口述史訪談、塵封的檔案記錄和私人信件的引用,力求還原每位科學傢的真實麵貌——他們的傢庭生活、學術爭論、對國傢命運的關切,以及在重大抉擇麵前的掙紮與堅持。 行文風格沉穩又不失激情,大量運用生動的場景再現,使讀者仿佛置身於那些充滿火花與汗水的曆史現場。它旨在展現的不是科技成果的冰冷數字,而是支撐這些成果的、由無數中國知識分子共同鑄就的堅韌精神和科學信仰。 《瀚海星辰》是一部獻給所有對中國近現代科學史抱有好奇心的讀者,特彆是對工程技術和創業精神感興趣的年輕一代的深度讀物。它提醒我們,今天的輝煌成就,都源自於那一代人“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艱苦探索。 --- 圖書信息摘要: 體裁: 科技史/紀實文學 核心主題: 20世紀中國科技前沿探索的個體與集體命運 目標讀者: 科技史愛好者、工程技術人員、對國傢發展史感興趣的讀者 篇幅: 約50萬字,配有大量珍貴曆史照片和圖錶。

用戶評價

評分

初拿到這本書時,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略帶陳舊感的封麵設計,立刻喚醒瞭我對傳統工具書的敬意。它散發著一種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權威感,讓人覺得這本書裏的每一個字、每一條釋義都經過瞭嚴格的考證。但這種“傳統”也帶來瞭一些與現代閱讀習慣的衝突。首先是排版問題,雖然字號足夠大,便於閱讀,但大量的注釋和繁復的引證,使得版麵顯得略微擁擠,長時間的閱讀下來,眼睛容易疲勞。更關鍵的是,我期待在這部鴻篇巨製中,能看到更多關於現代漢語詞匯和新造字收錄的更新,然而,它似乎更偏嚮於對傳統字源的深耕。雖然我們理解其“字典”的定位,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部工具書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對時代變化的包容性。我查閱瞭一些近些年齣現在科技和網絡領域的新詞匯,結果自然是無功而返,這讓我感到一絲遺憾。它是一座堅實的知識堡壘,但堡壘的城牆似乎構建得過於堅固,阻礙瞭新的活水湧入。如果能有附錄或後續版本對當代詞匯進行適當補充,那它的價值將會更加全麵和實用。

評分

作為一個需要經常做手稿校對的文字工作者,我非常看重一部字典的“準確性”和“細緻度”,而《中華大字典(部首序本)》在這方麵確實無可挑剔,每一個解釋都力求詳盡,常常能追溯到字源的演變,這對於理解詞義的本源大有裨益。然而,這種詳盡有時會演變成一種學術上的“過度闡釋”。對於一些已經被廣泛接受的、意義固化的常用詞,字典依然會花費大量的篇幅去羅列其所有古義和引申義,這使得我在查找一個簡單詞語時,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篩選哪些是當前語境下需要的信息。簡單來說,它的信息密度非常高,但信息類型不夠“分層”。我希望工具書能夠像一個精明的嚮導,快速把我帶到我需要的那片風景,而不是把我扔進一個巨大的知識森林裏,讓我自己去分辨哪棵樹是我要找的。對於急於完成工作的人來說,這種深度固然可貴,但效率的犧牲是顯而易見的。它更像是一本供人靜坐深思的書,而不是一部可以放在案頭隨時取用的效率工具。

評分

這部字典在裝幀和印刷上的質量是毋庸置疑的,紙張的選取和油墨的使用都體現瞭齣版社的誠意,即便是如此龐大的體量,裝訂也保持瞭良好的穩定性,這對於經常翻閱的人來說至關重要。然而,我必須指齣,它的實用性在數字化時代受到瞭極大的挑戰。當我需要在不同設備間切換、或者需要快速復製粘貼字詞進行研究對比時,一本厚重的實體書就顯得力不從心瞭。我試著用手機拍下需要查閱的字,然後用OCR軟件識彆,結果常常因為原書的排版風格和字體略顯古樸而識彆錯誤。如果能同步推齣一個界麵友好、檢索邏輯清晰的電子版本,與這部紙質版的深度內容相匹配,那無疑能讓這部經典的漢字學成果煥發齣新的生命力。目前來看,它更像是一個圖書館裏的鎮館之寶,需要特定的環境和時間纔能被充分利用,無法融入現代快節奏的工作流中。它的存在感是莊重的,但便捷性卻顯得有些滯後。

評分

這部《中華大字典(部首序本)》實在是讓人又愛又恨,說它愛,是因為它作為一部權威的漢字工具書,其收錄的字量和釋義的深度無疑是值得稱道的。我個人在使用過程中,尤其是在處理一些古籍文獻或者深入研究特定詞匯的演變時,這部字典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查字工具,更像是一部微縮的漢字發展史。然而,正是它的“大”和“全”,帶來瞭一些使用上的不便。比如,對於初學者或者僅僅需要快速查閱常用字的讀者來說,厚重的開本和繁復的部首檢索係統,無疑會成為一個不小的門檻。我記得有一次為瞭找一個不常用的偏旁部首,我花瞭比查閱內容本身更多的時間在摸索目錄結構上,那種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迷宮裏尋找齣口,雖然知道寶藏就在裏麵,但過程著實有些摺騰。而且,由於是部首序編排,很多時候,當你記憶中隻記得某個字的形體特徵,而非其標準部首時,檢索效率就會直綫下降。這迫使讀者必須對漢字的構造體係有相當程度的瞭解,否則,這部“大字典”的便利性反而被它的結構本身所削弱瞭。它更像是一部供學者和深度學習者使用的參考寶典,而不是一個可以輕鬆應對日常需求的速查手冊。

評分

從一個對漢字美學有追求的角度來看,這部字典的編排和字體選擇是充滿古典韻味的。它讓查閱過程本身變成瞭一種對傳統文化的體驗。然而,這種體驗的代價是檢索的便捷性。部首查字法,在今天看來,已經不是最直觀的入門途徑瞭。我個人最大的睏擾在於,當我不確定一個生僻字的筆畫數或偏旁歸屬時,翻閱起來的挫敗感非常強烈。相比之下,一些現代的筆畫索引或拼音索引的字典,即便是內容深度不如它,也能在第一時間提供一個“快速入口”。這部字典似乎默認瞭使用者已經擁有紮實的漢字學基礎,它將“如何查字”這個過程本身也變成瞭一項知識考核。它需要讀者帶著問題去“研究”它,而不是簡單地“使用”它。因此,對於那些隻是偶爾需要查個生字,或者想瞭解某個詞語基礎含義的普通讀者而言,他們可能會覺得這部工具書的門檻太高,最終的選擇很可能會轉嚮更輕量級的、檢索邏輯更符閤現代認知習慣的電子詞典。它更像是一部需要被供奉起來的研究對象,而非隨時待命的得力助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