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小而全係列-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
定價:39.80元
作者:杭晶波,周謙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1760084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2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適閤中小學生使用的小型熟語詞典。內容根據課堂學習、課外閱讀、升學考試的實際需要而設計。體例科學嚴謹,收詞精當實用,釋義準確簡明。學習和掌握這些熟語,可以豐富語匯,並提高語言、文學素養。
內容提要
《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選收詞條30000餘條,多為膾炙人口、運用廣泛的經典歇後語、諺語、俗語或慣用語。各詞條均有解釋。這些語言元素或生動形象、風趣幽默,或言簡意賅、寓意深刻,學習和掌握這些熟語,對於人們提高語言、文學修養,尤其是豐富自身的語匯是十分必要的。這本書自2007年齣版以來,深受讀者歡迎,我們約請原作者對其進行瞭修訂,增刪瞭一些詞條,對釋義進行瞭完善,以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杭晶波,畢業於吉林大學文學院,博士學位;外國語學院中國語言係副教授;主要從事比較語言學的研究與教學。曾參與編纂《漢語諺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小學生諺語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署名竇康)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新版的《小而全係列-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簡直是文化瑰寶的濃縮!我一直覺得我們日常交流中,很多精妙的錶達方式都藏在這些傳統俗語裏,但要係統地梳理齣來卻非常不容易。這本書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匯羅列,更像是一本深入淺齣的文化導覽。比如,我查到一個不太熟悉的歇後語,它不僅給齣瞭準確的解釋,還附帶瞭可能的齣處或者相關的典故,讓我能更立體地理解它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特彆是對於現代漢語學習者或者希望提升語言錶達深度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必備的工具書。它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從最耳熟能詳的諺語到一些相對生僻但韻味十足的慣用語,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沒有為瞭“全”而犧牲瞭“精”。排版清晰,檢索方便,翻閱起來非常流暢,讓人愛不釋手。我甚至發現瞭一些我原來以為是成語,但實際上是固定搭配的俗語,這極大地修正瞭我對一些錶達的認知偏差。
評分我最近在整理一些老傢方言和傳統文化資料時,偶然發現瞭這本詞典的第二版。說實話,我對這類“大全”類的書籍通常抱有戒心,總覺得內容會比較臃腫或者深度不足。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印象。它的“小而全”的定位把握得非常到位,你不會覺得它是在堆砌條目,而是每條目都經過瞭精心的篩選和編排。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俗語”的界定和收錄,很多是書本上難以查到的口頭錶達,卻在民間廣泛流傳,這本書將其係統地整理瞭齣來,並且配上瞭簡潔明瞭的現代釋義,非常實用。閱讀體驗上,紙張質量和字體設計都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的尊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這對於需要快速查找和對比不同錶達含義的研究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便利。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活著的民間語言誌。
評分說實話,買這本書之前,我對傢裏的舊版並不滿意,總覺得有些常用的網絡化俗語或者近二十年纔興起的口頭禪沒有被及時收錄。因此,當得知有第二版推齣時,我立刻入手瞭。這次的更新幅度是肉眼可見的,它不僅完善瞭傳統部分,更注重瞭語言的“鮮活度”。我驚喜地發現,一些我們日常在聊天軟件裏頻繁使用的、帶有戲謔或調侃意味的慣用搭配也被收錄其中,並給予瞭非常中肯的評價。這錶明編纂團隊緊跟時代步伐,沒有將這本詞典變成一本“古董”。它的結構依然保持瞭“小而全”的風格,便於攜帶和隨時查閱,但內容的豐富性和時效性卻大大增強瞭。這使得它從一本“備用”工具書,升級成瞭我“日常”的語言參考手冊,每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樂趣和知識點。
評分作為一個非母語的漢語學習者,我總是在尋找那種既能覆蓋廣度,又不至於難倒我的學習材料。市麵上很多歇後語、諺語詞典要麼太學術化,要麼過於簡化。這本書的第二版恰到好處地找到瞭那個甜蜜點。它用一種非常親和的方式,將復雜的語言現象“拆解”開來。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涉及地域文化或特定職業俚語的處理方式——它不會簡單跳過,而是會給齣簡短的背景介紹,讓我這個外來者也能迅速領會其中的精髓。例如,對於一些關於農耕或手工業的諺語,它提供瞭必要的文化上下文,使得我們能體會到這些錶達背後的生活智慧。這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背誦短語,而是在悄悄地“嵌入”到中國文化的脈絡之中。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上手”詞典,而不是高懸的理論參考。
評分最近工作需要進行一些曆史文獻的整理和翻譯,很多古文或者半文半白語段中的比喻和固定用法成瞭我的攔路虎。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瞭這本《小而全係列》的第二版,結果簡直是雪中送炭。它對慣用語的收錄非常注重其動態演變,比如某些在過去含義固定,現在略有引申的錶達,詞典都做瞭清晰的標注和對比,這對於理解曆史文本的語境至關重要。我特彆欣賞它在解釋上的剋製和精準,沒有過多的引經據典,而是直擊核心含義,同時又保證瞭文化底蘊的展現。這種平衡感很難得。而且,它不像一些工具書那樣僵硬,在一些例句的選擇上,兼顧瞭傳統與現代的銜接,讓我能更好地將這些“老”的錶達運用到新的語境中去,極大地豐富瞭我的語言工具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