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字典(部首序本) 魏励

中华大字典(部首序本) 魏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励 著
图书标签:
  • 字典
  • 汉语词典
  • 工具书
  • 中华大字典
  • 魏励
  • 语言文字
  • 参考工具
  • 字书
  • 国语辞典
  • 汉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者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4228
商品编码:2993060662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大字典(部首序本)

定价:99.80元

作者:魏励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176042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部中国人案头的工具书,收录古今中外各类汉字57000多个。天下汉字,尽收其中。仅用一本即可查遍所需汉字,便于携带。

内容提要


《中华大字典》是中国人案头的一部工具书。它规模较大:共收通用字、冷僻字、繁体字、异体字、义未详字、音未详字、汉子部件等57000多个。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各类汉字皆能查出,是当今世界上收字*多的汉语字典之一。《中华大字典》注音准确:通用字注音符合规范,其他类型汉字注音皆有所本。《中华大字典》释义明晰:按照源流引申关系排列义项,例证精当,对古今字义演变、同义字词的差别以及使用习惯等予以辨析或提示。《中华大字典》检索便捷:正文字头按201部首排列,附有部首表、难检字笔画索引、通用字音序索引、字词辨析条目索引。一言以概之:天下汉字,尽收其中。

目录


序(曹先擢) 1~2凡例 3~ 5部首索引说明 6~7部首表 8~ 11难检字笔画索引 12~31通用字音序索引 32~ 92字词辨析条目索引 93~94正文 1~1410附录新旧字形对照表 1411汉字部首偏旁名称表 1412~1414现代汉语词类表 1415~1416汉语拼音方案 1417~1419计量单位简表 1420~1422数字用法简表 1423~1425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1426~1433历代主要字书收字数量简表 1434中国历史纪年简表 1435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简表 1436六十甲子表 1437四象二十八宿表 1437五行相生相克图 1438五更表 1438十二时辰表 1439十二生肖表 1439二十四节气表 1440主要引用书目表 1441~1443后记 1444~1446

作者介绍


主编魏励先生,商务印书馆编审。主要研究领域:汉语言文字学、辞书学。主要论著:《简化字与繁体字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字头的几点分析》,《<现代汉语词典>对异体字的处理》,《谈<现代汉语词典>对简繁体的处理及其他》,《<中华大字典>述评》,《汉字规范字典》(主编),《简体繁体、海峡两岸东方汉字辨析手册》,《新华多功能字典》(副主编),《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现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大科研项目“中华字库”工程6包《现代的汉语出版物用字及专门用字、非字符号的搜集与整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商务印书馆课题负责人。

文摘











序言



《宋辽金元史料辑注》:钩沉苴望,映照千载风云 一部以文献考证为基石,重塑宋、辽、金、元四朝历史面貌的恢宏巨著 在浩瀚的中国史学长河中,宋、辽、金、元构成的近千年历史,是民族交融、文化碰撞与制度嬗变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历史,既有汉族王朝的精细文治,又有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强大政权的雄浑气魄。然而,由于史料的散佚、记载的偏颇以及后世研究的局限,许多关键的历史细节与内在逻辑仍笼罩在迷雾之中。 《宋辽金元史料辑注》正是这样一部以填补空白、厘清脉络为使命的学术力作。它并非简单的史书汇编,而是史料搜集、整理、考订与深度解读的结晶。本书的作者团队以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努力,深入敦煌、柏林、台北故宫、日本宫内厅及欧美各大图书馆的档案深处,将那些长期沉睡于不同语种、不同载体中的一手文献,系统性地辑录、校注,并赋予其清晰的时代坐标和学术注解。 一、 辑录之广:跨越文化藩篱的史料寻踪 本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在于其宏大的史料搜集范围,它超越了传统“二十四史”的范畴,直抵历史发生的现场。 1. 契丹、女真文书的激活与解读: 本书耗费了大量篇幅,专门辑录了大量辽金时期发现的碑刻、墓志、契约文书,特别是那些以契丹大字、小字以及女真文字书写的官方文件和民间信函。这些来自“他者”视角的文本,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辽金统治者心态、法律体系和民族政策的独特窗口。例如,书中细致比对了金代官修《辽史》《金史》中关于耶律氏、完颜氏家族的记载,与最新出土的族谱碑文,揭示出官方修史为政治服务所留下的有意或无意的疏漏。对于金代“猛安谋克”制度的运作细节,本书也引用了大量内阁档案中关于土地分配和兵役管理的原始文书,使得这一核心制度不再是空泛的框架,而是鲜活的社会运作机制。 2. 域外使臣的“他者”观察: 宋元时期,西域、中亚的使节往来频繁。本书收录了大量波斯、阿拉伯、叙利亚基督教文书以及蒙古帝国时期西方旅行家(如柏郎嘉宾、鲁不鲁乞)的游记残卷。这些外部视角,尤其在描述宋代东南沿海的贸易盛况、元代驿站体系的效率,以及蒙古西征的战略意图时,展现了无可替代的价值。书中对于泉州、广州等海港的贸易税收记录,与阿拉伯商人的记账残页进行交叉比对,精确还原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规模与复杂性。 3. 佛道典籍与地方志的“隐秘角落”: 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隐藏在看似与政治无关的宗教典籍或地方志中。《宋辽金元史料辑注》挖掘了大量宋代佛寺的“重修碑记”,这些碑记往往详细记录了修建者的身份、捐资的士绅名录、所用材料的来源地,从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地域联系乃至僧侣的政治影响力。元代地方志中关于“教化”和“水利”的记载,也为研究元朝如何将汉地的治理经验移植到新的统治领域提供了实证。 二、 考订之精:还原历史的真实肌理 辑录绝非简单堆砌,本书的学术价值核心在于其严谨的考订工作。 1. 地理沿革的精确校对: 宋元地理变迁剧烈,大量地名在不同时期被更迭、改用。《辑注》利用天文、历法和水文资料,对书中涉及的数百个关键地理名词进行了精确的“坐标锁定”。例如,对金代中都(今北京)周边军事要塞的定位,不仅参考了《水经注》和历代地图,更结合了现代遥感数据和考古勘探报告,确定了早期城垣的精确走向,修正了以往对金代军事部署的传统认知。 2. 人物生平的“多点交叉印证”: 对于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岳飞、文天祥、忽必烈身边的谋士等,本书力求打破单一史书的叙事框架。通过对比二十余种不同来源的墓志铭、家传、官方诏书和私人信札,书中对人物的生卒年、官职升迁的细节进行了细致的修正和补充,使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去魅化。例如,对于一位宋代边将的生平,本书整合了其在《宋史》中的记载、其家族在地方祠堂的谱牒,以及他在元代被重新叙功的敕书,揭示了其身份在朝代更迭中的微妙变化。 3. 制度术语的语义溯源: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术语复杂多变,如“将户制”、“行省”、“签书枢密院事”等。《辑注》系统梳理了这些术语在不同文献中的第一次出现时间、用法演变和最终的法定含义,确保在引用这些概念时,能够准确把握其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确切内涵,避免现代概念的穿凿附会。 三、 价值体现:构建一个多维互动的历史空间 《宋辽金元史料辑注》的问世,并非旨在取代现有通史著作,而是为所有致力于宋辽金元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无可替代的、坚实的文献基石。 它打破了单一王朝史观的束缚, 将宋朝的文官政治、辽金的游牧治理、蒙古帝国的扩张模式,置于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框架内进行考察。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宋朝的“岁币”政策并非单纯的屈辱,而是与辽金内部的财政结构和军事部署紧密相关的复杂博弈。 它强调了“活的历史”的动态性, 史料本身是历史的残留物,它们记录了时间在文献上的痕迹。通过对同一事件在不同载体上的反复书写和修改,本书引导读者思考:历史是如何被记录、被塑造、被遗忘的。 总而言之,《宋辽金元史料辑注》是一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史学工程。它以浩瀚的文献搜集和严谨的考订为桨,带领后人深入历史的江河深处,亲手触摸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真实片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在那个充满冲突与融合的时代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与非凡成就。本书的价值,在于其为后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最广博的“原材料库”,是每一位严肃研究宋辽金元史的学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之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分量,纸张的质感也很考究,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感觉,而是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喜欢它封面的设计风格,那种典雅又不失大气的感觉,很符合“中华”二字的意境。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体清晰易读,字号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而且,我注意到在很多字的解释旁边,还附带了一些简要的例句或者典故,这对于理解一个字的深层含义非常有帮助,不仅仅是机械地记住读音和释义,更能体会到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比如,当我查阅一些生僻字时,那些精炼的注脚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我茅塞顿开。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充分体现了编者对这部工具书的敬畏之心,也让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享受。

评分

作为一名对汉语言文字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汉字演变脉络的工具书,而这部字典在“部首序”的编排上,给了我极大的惊喜。传统的字典为了方便查阅,往往会采用笔画或者其他标准排序,但这种“部首序”的编排方式,反而更能体现汉字的构形逻辑和系统性。通过部首的归类,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同一部首下字族的发展和演变,这种梳理脉络的感觉,对于理解汉字的造字法——比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非常有启发性。我试着从“人”部开始,一路往下翻阅,发现那些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字词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符号演化出丰富的内涵的,这种学习过程简直像是在进行一次有趣的考古发掘。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汉字发展史。

评分

读完这么厚实的一部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对于“匠人精神”的由衷敬佩。要知道,要编纂这样一部涵盖了浩瀚汉字体系的工具书,其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智慧和时间?从校对的严谨程度,到释义的准确无误,再到编排上的精妙构思,无处不体现出一种近乎苛刻的追求。我甚至特意留意了书后的致谢和编纂说明部分,从中可以窥见一代学者对汉字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这部字典不仅仅是一本查阅工具,它本身就是一座文字的博物馆,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见证。持有它,就如同手中握着一部沉甸甸的历史文献,让人对我们的语言文字充满敬畏与感恩。

评分

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易用性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虽然字数浩繁,但得益于其精心的索引设计和清晰的版面布局,即便是初次使用者,也能很快上手。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复杂多义字时的处理方式。很多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多重含义,随着时代变迁,有些含义被淘汰,有些则被凸显出来。这部字典没有简单地罗列所有意思,而是根据使用频率和历史沿革,对不同的义项进行了清晰的区分和排序,并用小标题加以明确标识,使得我们能够迅速定位到最符合当前语境的解释。这极大地提升了查阅效率,避免了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对于需要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学习者或工作者来说,这种“导航”功能至关重要。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收录范围之广,绝对超出了我的初步预期。我原本以为,作为一部“大”字典,它可能更多地侧重于收录古籍中常见的字或当代通用字,但实际上,它在一些非常专业领域或者已经逐渐淡出日常使用的古老词汇方面,也做了非常详尽的收录和解释。这对于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或者需要进行古籍校对的朋友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曾为了一个古代诗词中的生僻词查阅了市面上好几本知名的工具书,都未能找到满意且权威的解释,最后在这部书中找到了准确的释义和出处。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部真正的权威字典,其价值在于对“全”和“准”的把控,它像是一个沉默的知识库,默默地支撑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