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洋彼岸的移民国家——美国/世界之旅双语丛书
定价:15.00元
作者:姚宗立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1-01
ISBN:97873070354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界之旅双语丛书》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当我们谈及旅游的时候,其实说的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是一种文化旅游。它包括欣赏自然和人为的景观、观赏表演、品尝美食、逛街购物,当然还有参观博物馆,等等。考虑到中国出境观光者文化旅游的需要,丛书作者们从中国的文化背景出发去介绍、探讨外国文化,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不同民族所具有的独到的、特别的国民心理状态和民族活力,并从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欣赏习惯。因此,本丛书既是出国访问、留学、考察、旅游者不可多得的参考指南,又是一套难得的大青年学生的课外读物。而且丛书所选的国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再加上丰富的背景资料,使其具有了的收藏价值。
目录
史地五谈
1、“从海岸到海岸”:美国本土
2、远离本土的阿拉斯加和夏威夷
3、“万水之父”——密西西比河
4、美国的独立战争——一个新国家的兴起
5、美国黑奴的解放——南北战争
大都会,旅游城市与景点
1、纽约,摩天大厦林立的世界大都会
2、华盛顿——精心设计的首都
3、费城与波士顿——的历史名城
4、风城芝加哥
5、旧金山,从小渔港到大都会
6、“天使之城”——洛杉矶
7、威廉斯堡,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城
8、财城拉斯维加斯
9、尼加拉瀑布,北美壮观的瀑布群
10、拉什莫尔山,世界大的山体雕刻
11、大峡谷,自然界的奇观
12、黄石国家公园——世界大的自然公园
民族“熔炉”多元化
在美国旅游和留学
附录
作者介绍
姚宗立,原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福建省泉州仰恩大学外国语系主任。曾于1981-1987年间先后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任一等秘书和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任教育领事,并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做访问学者。他在美国的工作、学习生活使他对美国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语言呈现上的处理,特别是对于那种跨越太平洋的文化信息传递,处理得非常高明。它没有将双语并置简单地理解为“原文+直译”,而是更像是在进行一种“文化转译”。在一些涉及特定文化概念或俚语的段落,作者(或译者)的选择性保留和适当的注释,使得读者既能体会到原文的语感,又不会因为文化隔阂而产生阅读障碍。这种平衡的艺术,非常考验编辑和译者的功力。它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于语言学习者,更适合于纯粹的文化探索者。从排版风格来看,整体的视觉设计也十分考究,留白恰当,字体选择典雅,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愉悦且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不同文化和历史时空的桥梁,让人读后意犹未尽,迫不及待想了解更多相关主题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时代感的复古封面,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那个充满憧憬与未知的年代。我原本对这种双语丛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翻译腔太重,生硬拗口。然而,这本书的文字处理得非常巧妙,语言流畅自然,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异域风情,又照顾到了非母语读者的理解需求。尤其是那些描绘初到异乡人生活点滴的细节,那种初来乍到的迷茫、对新环境的好奇与适应过程中的小挫折,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陌生食物的香气,感受到街头巷尾不同的口音交织在一起的喧闹。作者对于美国早期移民社会风貌的观察极其敏锐,从最初的艰辛求生到逐步建立社区,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即便隔着文字,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旅行读物,更像是一部微缩的社会变迁史,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对那些先行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这种体验,远超出了我对于一本“双语读物”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读起来丝毫没有冗长拖沓之感,反而像是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每一个章节的切换都恰到好处地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背景信息时的手法,没有采取那种教科书式的堆砌,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变迁融入到具体人物的命运轨迹之中。比如,在描述某一时期经济浪潮对移民生活产生的冲击时,作者会立刻转入某户家庭如何应对失业和搬迁的细节描绘,使得抽象的经济概念立刻变得具体可感,充满了人情味。这种叙事上的张弛有度,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我常常因为被某个场景深深吸引,而忘记了时间,直到夜深人静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页。这种“一口气读完”的体验,在近期的阅读中并不多见,足见作者叙事功力的深厚。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历史考察和轻松的阅读体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评分作为一名对文化人类学颇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探讨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深度和广度。它没有简单地将“移民文化”标签化或理想化,而是细致地剖析了不同族裔群体在美国这片熔炉中,如何努力保留自身传统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被主流文化所塑造和改变。书中对一些特定风俗习惯、家庭结构乃至语言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微妙张力的描述,都值得反复玩味。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资料搜集上的严谨与用心,许多看似不经意的侧写,背后都隐藏着扎实的田野调查或文献支撑。这种学术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感染力相结合的文本,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美国梦”这一概念的理解边界。它不再是单一的致富神话,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妥协与世代传承的多元图景。读完后,我对当代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现象也有了更为细致和包容的视角。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译著,因为“移民国家”这个主题很容易落入陈旧的框架。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似乎更加关注“边缘人”的声音和经历。那些在主流叙事中经常被忽略的小人物,他们的挣扎、他们对于故土的记忆、以及他们在新世界建立起微小而坚韧的社群的故事,被赋予了极大的关注度。这种“自下而上”的史观,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一些地域性社群的描绘,比如某个特定港口城市的华人聚居区,或是中西部特定族裔的农场社区,这些地方性的细节描写,让冰冷的地理概念变得立体而温暖。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穿梭在历史的街角,随时都有新的惊喜等待着你,让人对人类在逆境中的适应能力产生由衷的赞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