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研究综述与论文选题:以春秋、左传、史记、宋诗、诗话为例 港台原版 张高评 元华 文学

【中商原版】研究综述与论文选题:以春秋、左传、史记、宋诗、诗话为例 港台原版 张高评 元华 文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研究综述
  • 论文选题
  • 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
  • 春秋左传
  • 史记
  • 宋诗
  • 诗话
  • 张高评
  • 港台原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元華
ISBN:9789863939351
商品编码:30033408841

具体描述


《研究綜述與論文選題:以春秋、左傳、史記、宋詩、詩話為例》


作者: 張高評  

出版社:元華

出版日期:2017/12/06

ISBN:9789863939351

規格:平裝 / 4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論文寫作


內容簡介


本書分[研究綜述]和[論文選題]兩部分,系統論述有其理論與實作方法,以春秋、左傳、史記、宋詩、詩話等為例,提供研究者具體可行的研究方法與步驟。值得各界參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高評


【學歷】

1.台灣師範大學 文學院國文研究所 國家文學博士(1981)

2.高雄師範學院 文學院國文研究所 文學碩士(1976)

3.台灣師範大學 文學院國文系 文學士(1973)


【教職】

1.成功大學中文系 專任 系所主任 89.8-92.7

2.成功大學中文系 專任 教授 79.7~

3.成功大學中文系 專任 副教授 75.8-79.6

4.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 專任 副教授 74.8-75.7

5.高雄工專共同科 專任 副教授 72.8-74.7


【著作】

研治《春秋》《左氏傳》、唐宋詩、宋代文藝理論、古文義法、《史記》、浙東學術、修辭學。著有《左傳導讀》、《左傳之文學價值》、《左傳文章義法撢微》、《左傳之文韜》、《左傳之武略》、《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唐詩三百首鑑賞》(與黃永武先生合著)、《宋詩之傳承與開拓》、《宋詩之新變與代雄》、《宋詩體派敘錄》、《宋詩特色研究》、《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自成一家與宋詩宗風》、《王昭君形象之流變與唐宋詩風之異同》、《黃梨洲及其史學》。曾主編臺灣版《全宋詩》(與黃永武先生共同主持);又主編《宋詩論文選輯》(全三冊)、《宋詩綜論叢編》、《史記研究粹編》(全二冊)、《古文觀止鑑賞》(上下冊)、《實用中文寫作學》、《實用中文寫作學續編》、《文學數位製作與教學》等。其他,尚發表論文100餘篇。創立《宋代文學研究叢刊》,並擔任主編(1-11)。前後擔任《新宋學》、《宋代文學研究年鑑》、《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文與哲》、《先秦兩漢學術》、《東方人文學誌》、《中國蘇軾研究》、《中國學術年刊》、《成大中文學報》諸學報學刊編輯委員,《國文天地》編輯顧問。


目錄


卷上 研究綜述

臺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

《春秋》經傳研究與創新研發

唐宋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臺灣宋詩研究之現況和展望

宋代文學研究的價值和方向

經學與文學之跨際會通研究


卷下,論文選題   

《春秋》經傳研究選題舉例

《春秋左氏傳》研究選題舉例

《史記》專題研究選題舉例

宋代文學專題研究選題舉例

宋金詩話專題研究選題舉例

明清詩話專題研究選題舉例

日韓詩話專題研究選題舉例

大學《左傳》課程選文舉例

清代學術研究論題舉例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商原版】研究综述与论文选题:以春秋、左传、史记、宋诗、诗话为例 港台原版 张高评 元华 文学 这本书的简介,内容详尽,但刻意规避了提及该书的具体内容: --- 书名:【中商原版】研究综述与论文选题:以春秋、左传、史记、宋诗、诗话为例 港台原版 张高评 元华 文学 作者:张高评、元华 等 版本:港台原版 ---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特别是致力于先秦典籍与唐宋文学领域探究的学者、研究生及高阶本科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研究方法论与前沿视野导览。这是一部聚焦于学术研究范式、文献梳理脉络及选题策划策略的工具性著作,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起一套严谨的、可操作的研究框架。 全书内容铺陈,并非单纯的文献汇编,而是着力于“如何研究”这一根本性问题。它细致地剖析了学术研究中常见的“综述”环节所应遵循的逻辑结构与深度要求。综述部分并非简单地罗列前人成果,而是强调对既有研究进行批判性吸收、归纳其演变轨迹,并精准定位尚未被充分发掘的研究空间。对于研究者而言,掌握高效的综述技巧,是避免重复劳动、确立自身研究地位的关键。 在方法论层面,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文献在现代学术语境下如何被有效解读与阐释。它可能涵盖了对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文体或特定思想流派的研究范式转变的审视。例如,如何处理古代文本的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与宏观的历史语境考察(historical contextualization)之间的张力;如何运用比较文学、文化研究、接受美学等多元视角,对传统研究对象进行创新性解读。 本书特别重视“论文选题”的策划艺术。选题不再被视为灵光乍现的结果,而是系统性学术考察的必然产物。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提炼出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潜力的研究命题。这要求研究者必须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有清晰的认知,懂得如何设置一个既能与既有研究对话,又能提出新见解的“支点”。它引导读者思考,一个优秀的论文题目应当如何精准地界定研究范围、明确其核心论点,并预示其潜在的研究贡献。 此外,本书的编撰视角兼顾了不同学派的学术传统与研究规范。作为港台原版引进的学术著作,它必然承载了特定学术群体的研究传统与表达习惯,这为内地学界提供了相互参照和借鉴的视野。它可能在文献考据的严谨性、理论模型的应用深度等方面,展现出与主流研究路径有所区别的侧重点,为研究者拓宽视野提供了必要的参照系。 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其对研究流程的清晰规划。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有可能穿插了对特定研究案例的分析,展示如何将理论框架应用于实际的文献处理与论证建构之中。它期望帮助读者跨越从“阅读文献”到“产出研究成果”的鸿沟,使研究工作更具方向感和效率。 总体而言,本书是一部面向专业研究者的学术建构指南,它关注研究的起点(选题的有效性)、过程(综述的规范性)以及方法(理论的适用性),旨在提升研究者在古典文献研究领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潜力。它强调的是一种系统性、批判性、且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思维模式的培养。 ---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梳理文献脉络上的那种耐心与功力。它不像市面上那些速成的“入门指南”,而是真正做到了“综述”的深度,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梳理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打磨。尤其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体之间的比较与呼应,作者的处理非常细腻,让人对传统文学的连续性和演变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这种系统性的建构,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张非常宝贵的地图,指引着可以探索的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史料,而是以一种问题导向的方式展开论述。我注意到,作者在引导读者思考时,总能精准地抛出那些看似已被解决、实则仍有深挖空间的议题。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查阅原始文本的欲望。它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严密的思考框架,让你自己去填充血肉,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比起直接灌输知识,更能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

评分

从内容上看,作者对经典文本的理解是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之上的,这一点从引用的详实程度就能看出来。那种对细节的把控,不是流于表面的一般性评论,而是深入到具体词句、典故的考辨之中。这种严谨的态度,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但又怀抱古典情怀的阅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安全感,知道自己所依赖的理论框架是建立在坚实的学术基石上的,而不是空中楼阁。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非常精妙的文化侧面。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经典的学术书籍风格,内页纸张的选择也透着一股厚重感,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现代印刷品能比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像捧着一部凝结了心血的学问。我个人对这种老派的、注重质感的出版物情有独钟,它仿佛带着一种跨越时空的仪式感,让人在翻阅时更能专注和敬畏。封面设计上,字体和排版都非常讲究,透露出一种严谨又不失文雅的气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老先生们在灯下伏案的场景。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更多地体现在它为后续研究提供的“支点”上。它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向导,把你带到历史与文学交汇的制高点,让你清晰地看到前人耕耘的足迹和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特别是关于如何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微观的文本分析有效结合起来,书中的一些方法论建议,对于正在头疼如何确定自己研究边界的学人而言,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术方法论示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