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國學大典:詩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中信國學大典:詩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信國學大典:詩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陳緻,饒宗頤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11

商品介绍



店鋪: 賞心悅目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62442
商品編碼:3014695288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7-01

中信國學大典:詩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信國學大典:詩經

定價:60.00元

作者:陳緻,饒宗頤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8662442

字數:

頁碼:54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引進香港中華書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冊;集閤傳統經典、國學變革

  ★ 知名的創作團隊,國學泰鬥饒宗頤名譽主編,集結兩岸三地空前陣容,全球漢學界的知名學者傾力打造

  ★ 深具國際視野,展現中西文明的碰撞與交融,以現代眼光、世界眼光、未來眼光來撫慰人心的摩登新國學

  ★ 貼近當代社會的解讀,挖掘古代國學經典的當代意義,浮躁社會的醒世箴言,迷茫心靈的治愈良藥

  ★ 老少皆宜,修身必讀、學習,導讀、原典、注釋、譯文、賞析與點評、名句索引、插圖等一應俱全,解讀全麵專業。真正讀懂思想、受益一生

  ★ 詩書傳傢久,國學繼世長,雙色印刷,裝幀典雅,用紙考究,附全彩閱讀指南,饋贈佳品、傳世國學典藏


內容提要


  中信國學大典(50冊)是中信齣版社引進自香港中華書局的一套深具國際視野、貼近當代社會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藏書。中信國學大典延聘國學泰鬥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海內外知名國學傢擔任經典的選編、導讀及譯注。內容則力求通俗易懂,結閤現實生活,挖掘古代經典的當代意義,拉近經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中信國學大典既收錄瞭《論語》、《》、《孫子兵法》、《孟子》、《莊子》等不可不讀、不可不知的中華經典名著,也囊括瞭《周易》、《史記》、《三國誌》、《資治通鑒》、《漢書》等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

  《詩經》作為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是很早的詩歌總集。收集公元前6世紀之前的古代詩歌305首,反映瞭西周初期到春鞦中葉的社會麵貌。本次齣版對《詩經》進行全新注釋和導讀,學術基礎紮實且富有見解。



目錄


《詩經》導讀 020

國風

周南 036

關雎 037

葛覃 039

捲耳 041

樛木 043

螽斯 044

桃夭 045

兔罝 046

芣苢 047

漢廣 048

汝墳 049

麟之趾 050

召南 051

鵲巢 052

采蘩 053

草蟲 054

采蘋 055

甘棠 056

行露 057

羔羊 058

殷其靁 059

摽有梅 060

小星 061

江有汜 062

野有死麕 063

何彼矣 064

騶虞 065

邶風 066

柏舟 067

綠衣 069

燕燕 070

日月 072

終風 074

擊鼓 075

凱風 077

雄雉 078

匏有苦葉 079

榖風 080

式微 083

旄丘 084

簡兮 085

泉水 087

北門 089

北風 090

靜女 091

新颱 092

二子乘舟 093

墉風 094

柏舟 095

牆有茨 096

君子偕老 097

桑中 099

鶉之奔奔 100

定之方中 101

蝃 103

相鼠 104

乾旄 105

載馳 106

衛風 108

淇奧 109

考槃 111

碩人 112

氓 114

竹竿 118

芄蘭 119

河廣 120

伯兮 121

有狐 123

木瓜 124

王風 125

黍離 126

君子於役 127

君子陽陽 128

揚之水 129

中榖有蓷 130

兔爰 131

葛藟 132

采葛 133

大車 134

丘中有麻 135

鄭風 136

緇衣 137

將仲子 138

叔於田 139

大叔於田 140

清人 142

羔裘 143

遵大路 144

女曰雞鳴 145

有女同車 146

山有扶蘇 147

蘀兮 148

狡童 149

褰裳 150

豐 151

東門之 152

風雨 153

子衿 154

揚之水 155

齣其東門 156

野有蔓草 157

溱洧 158

齊風 159

雞鳴 160

還 161

著 162

東方之日 163

東方未明 164

南山 165

甫田 167

盧令 168

敝笱 169

載驅 170

猗嗟 171

魏風 173

葛屨 174

汾沮洳 175

園有桃 176

陟岵 177

十畝之間 178

伐檀 179

碩鼠 181

唐風 182

蟋蟀 183

山有樞 184

揚之水 185

椒聊 186

綢繆 187

杕杜 188

羔裘 189

鴇羽 190

無衣 191

有杕之杜 192

葛生 193

采苓 194

秦風 195

車鄰 196

駟 197

小戎 198

蒹葭 200

終南 202

黃鳥 203

晨風 205

無衣 206

渭陽 207

權輿 208

陳風 209

宛丘 210

東門之枌 211

衡門 212

東門之池 213

東門之楊 214

墓門 215

防有鵲巢 216

月齣 217

株林 218

澤陂 219

檜風 220

羔裘 221

素冠 222

隰有萇楚 223

匪風 224

曹風 225

蜉蝣 226

候人 227

鳲鳩 229

下泉 230

豳風 231

七月 232

鴟鴞 237

東山 239

破斧 241

伐柯 242

九罭 243

狼跋 245

小雅 248

鹿鳴 249

四牡 251

皇皇者華 252

常棣 253

伐木 255

天保 257

采薇 259

齣車 261

杕杜 263

魚麗 265

南有嘉魚 266

南山有颱 267

蓼蕭 269

湛露 271

彤弓 272

菁菁者莪 273

六月 274

采芑 276

車攻 279

吉日 281

鴻雁 283

庭燎 284

沔水 285

鶴鳴 286

祈父 287

白駒 288

黃鳥 290

我行其野 291

斯乾 292

無羊 295

節南山 297

正月 301

十月之交 305

雨無正 309

小旻 312

小宛 314

小弁 316

巧言 319

何人斯 321

巷伯 323

榖風 325

蓼莪 326

大東 328

四月 331

北山 333

無將大車 335

小明 336

鼓鍾 338

楚茨 339

信南山 343

甫田 345

大田 347

瞻彼洛矣 349

裳裳者華 350

桑扈 351

鴛鴦 352

弁 353

車舝 354

青蠅 356

賓之初筵 357

魚藻 361

采菽 362

角弓 364

菀柳 366

都人士 367

采綠 369

黍苗 370

隰桑 372

白華 373

綿蠻 375

瓠葉 376

漸漸之石 377

苕之華 378

何草不黃 379

大雅 380

文王 381

大明 384

綿 387

棫樸 390

旱麓 392

思齊 394

皇矣 396

靈颱 401

下武 403

文王有聲 405

生民 407

行葦 412

既醉 414

鳬鷖 416

假樂 418

公劉 420

泂酌 424

捲阿 425

民勞 427

闆 429

蕩 432

抑 435

桑柔 440

雲漢 446

崧高 450

烝民 453

韓奕 456

江漢 460

常武 463

瞻卬 466

召旻 469

周頌 474

清廟 475

維天之命 476

維清 477

烈文 478

天作 479

昊天有成命 480

我將 481

時邁 482

執競 483

思文 484

臣工 485

噫嘻 486

振鷺 487

豐年 488

有瞽 489

潛 490

雝 491

載見 493

有客 495

武 496

閔予小子 497

訪落 498

敬之 499

小毖 500

載芟 501

良耜 503

絲衣 505

酌 506

桓 507

賚 508

般 509

魯頌 510

駧 510

有駜 513

泮水 514

宮 517

商頌 522

那 523

烈祖 525

玄鳥 527

長發 529

殷武 532

名句索引 534


作者介紹


  導讀

  陳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博士,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院長、文學院署裏院長、創意研究院副院長、中文係講座教授。主要從事《詩經》、古史、史傳文學、金文與清代學術方麵的研究。

  譯注

  陳緻

  黎漢傑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碩士,前《聲韻詩刊》總編輯。著有個人詩集《漁父》。


文摘


  《詩經》導讀

  一、《詩》之為“經”

  《詩經》又名《詩》、《詩三百》、《三百篇》,是中國古代早的詩歌集子。初,《詩經》就稱作《詩》。春鞦時期,孔子教訓他的兒子孔鯉時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孔子隻稱之為“詩”,而不是“詩經”。那《詩經》的名稱是什麼時候齣現的呢?東漢的班固在《漢書·藝文誌》中已經明明白白提到,“《詩經》二十八捲,魯、齊、韓三傢”。《詩經》之名,似乎已經明列其中。但今人如屈萬裏先生認為,這裏斷句應該是:“《詩》,經二十八捲,魯、齊、韓三傢。”並且認為,《詩經》真正作為書名,是晚到宋代的廖剛寫《詩經講義》一書的時候。屈先生的解釋固有其道理,但我們不同意此說。戰國文獻如《禮記·經解》提到 “述六經”,這六經當然也包括《詩經》,《莊子·天運》也提及“六經”,《莊子·天道》言及十二經,《莊子·天下》又雲:“俱誦《墨經》,而倍譎不同。”在這些先秦的文獻中,《詩經》之名雖未直接齣現,但已經是琵琶在抱,呼之欲齣瞭。

  我認為,《詩經》之名,實際上在漢代已經齣現。《史記·儒林列傳》記載,申公教授《詩經》,“弟子自遠方至受業者百餘人。申公獨以《詩經》為訓以教。無傳,疑者則闕不傳”。其弟子王臧﹑趙綰,皆由於修習《詩經》而飛黃騰達,王臧做瞭太子的老師,趙綰官至禦史大夫。這裏所說的“申公獨以《詩經》為訓以教”,已經明確地提齣瞭《詩經》之名。東漢王充在《論衡·正說》中說:“或言秦燔《詩》、《書》者,燔《詩經》之‘書’也,其經不燔焉。”《詩經》之名在漢代似乎並不少見。詭異的是晉代乾寶在《搜神記》裏麵講的一個故事:

  漢談生者,年四十無婦。常感激,讀《詩經》。夜半,有女子年可十五六,姿顔服飾,天下無雙,來就生為夫婦之言,曰:“我與人不同,勿以火照我也。三年之後,方可照耳!”

  這也許是古語“書中自有顔如玉”較早的故事來源。後來,談生不聽這女子之言,未滿一年,就用火燭照她,結果二人終至仳離。這故事情節很像是古本的《白蛇傳》。到唐太宗時,孔穎達作《毛詩正義》,已經屢屢提到“詩經”一詞。所以,可以說在漢代已經有瞭《詩經》的名稱。

  但是,兩漢時期,對《詩經》常見的稱名並不是“詩經”,而是“韓詩”、“齊詩”、“魯詩”和“毛詩”。前麵三者並稱為“三傢詩”,是靠老師對學生麵提指授,口耳相傳,在西漢時用當時的流行文字書寫下來的,所以屬於“今文經”。後者是西漢景帝時河間獻王劉德從民間搜羅發現的古本,故稱為“古文經”。據《史記·樂書》記載:“至今上(漢武帝)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聲,拜為協律都尉。通一經之士不能獨知其辭,皆集會“五經”傢,相與共講習讀之,乃能通知其意,多爾雅之文。”可見漢武帝時立“五經”博士,《詩經》已在其中瞭。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是,齊魯韓三傢詩在漢武帝以前已經設博士,立於學官,但後流傳下來的卻是毛詩,主要是東漢大儒鄭玄為《詩經》作《箋》,就以毛詩為本,參閤瞭多傢意見。鄭箋流行之後,三傢詩便逐漸失傳。隋唐開始科舉取士,要核定五經的文本,唐太宗時乃令顔師古在秘書省考定五經,令孔穎達作正義,令陸德明作音義。今天所謂的《詩經》就是唐代顔師古所定的文本。近年來,又有一些從戰國晚期到漢代的與《詩經》相關的文本齣現,如清華大學所藏竹簡中的《耆夜》、《周公之琴舞》;上海博物館竹簡《孔子詩論》、《緇衣》;郭店楚簡和上海博物館竹簡《緇衣》引詩、阜陽雙古堆漢簡《詩經》、漢代熹平石經魯詩殘石等,可以看到很多詩經的異文和對詩旨的解釋。這些數據又豐富瞭我們對《詩經》的認識。

  ……


序言



中信國學大典:詩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信國學大典:詩經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中信國學大典:詩經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信國學大典:詩經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信國學大典:詩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中信國學大典:詩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信國學大典:詩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