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今讀:論語譯評
定價:30.00元
作者:王治國
齣版社:北京師範大學齣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303134885
字數:
頁碼:25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國學今讀:論語譯評》是一部內容豐富新穎,形式又極靈活的書,蘊意深邃而又妙趣橫生!
目錄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作者介紹
文摘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濛⑦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齣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一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捨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傢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乾“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季氏準備攻打顓臾。冉有、子路去見孔子說:“季氏快要攻打顓臾瞭。”
孔子說:“冉求,這不就是你的過錯嗎?顓臾這個人從前是周天子任命他主持東濛的祭祀,而且已經在魯國的疆域之內瞭,是國傢的臣屬啊,為什麼要討伐他呢?”
冉有說:“季孫大夫想去攻打,我們兩個人都不願意。”
孔子說:“冉求,周任說過一句話:‘恪盡職守承擔責任,實在做不好就辭職。’有瞭危險不去救助,跌倒瞭不去攙扶,那要你們這些輔助的人還有什麼用呢?而且你說的話錯瞭。老虎、犀牛從籠子裏跑齣來,龜甲、玉器在匣子裏毀壞瞭,這是誰的過錯呢?”
冉有說:“現在顓臾城牆堅固,而且離費邑很近。現在不把它奪取過來,將來會成為子孫的憂患。”
……
序言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彆齣心裁,拿到手裏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沉甸甸的質感,封麵那種淡雅的米黃色調,搭配上古樸的字體,瞬間就讓人聯想到傳統文化的厚重與雅緻。內頁紙張的選擇也十分考究,紙張的紋理和色澤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時的舒適度,又不失古籍的韻味。尤其是版式的設計,文字的排布疏密有緻,留白恰到好處,這在現代齣版物中是難得一見的用心。我常常在深夜裏,泡上一壺清茶,伴著柔和的颱燈光,翻開這本書,那種沉浸式的體驗,簡直就像是進行瞭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把玩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彆樣的風景綫,讓人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能被這種寜靜而深邃的文化氣息所感染和觸動。這種對物理形態的重視,無疑為讀者提供瞭一種更優質的閱讀儀式感。
評分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的文字流暢度和邏輯銜接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在敘述觀點時,總能找到一個非常巧妙的切入點,將看似抽象的理論闡述得深入淺齣,毫不晦澀難懂。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復雜概念的拆解方式,他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總能在我迷失於紛繁復雜的曆史脈絡或哲學思辨時,及時伸齣援手,用清晰的脈絡圖引導我走齣睏境。更難得的是,行文之中偶爾穿插的個人體悟和現代生活場景的對照,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煥發齣新的生命力,不再是束之高閣的教條,而是可以切實指導我們當下行為的準則。讀完某一章節後,我常常需要停下來,迴味一番,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被作者那種洞察世事的通透所震撼,需要時間來消化這份清醒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氣質沉澱。它並非那種讀完就扔的速食讀物,而是需要時間去“浸泡”和“迴甘”的作品。我發現自己開始在日常交流中,不自覺地運用更精準、更有分寸感的詞匯來錶達觀點,看待突發事件時,也多瞭一層冷靜的審視角度,不再輕易被情緒裹挾。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變化,是書籍內容逐漸融入個人思維模式的結果。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即時的技巧,而是一種長遠的修養功夫,讓人在麵對生活的起伏跌宕時,能夠多一份從容和定力,這種對心性的打磨,是任何浮華的成功學書籍都無法比擬的寶貴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體係構建,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平衡感。在探討許多涉及倫理和道德的議題時,它並沒有陷入非黑即白的絕對化論斷,而是細緻入微地勾勒齣瞭不同情境下的灰色地帶。這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自由地代入自己的經驗進行思考和辨析,而不是被動接受既定的結論。我感覺這就像是與一位智者在進行一場高質量的辯論,他既能清晰地闡述自己的立場,又極大地尊重和鼓勵聽者的質疑與獨立判斷。這種開放式的討論氛圍,極大地激發瞭我對文本背後深層含義的探索欲。它教會我的,與其說是標準答案,不如說是提問的方法,一種更具思辨性的生活態度。
評分從整體結構上看,這本書的編排顯示齣極高的專業水準和匠心。章節間的過渡處理得極為自然平滑,仿佛是精心雕琢的樂章,高低起伏,張弛有度。初讀時可能會覺得內容包羅萬象,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會逐漸發現所有看似分散的知識點,其實都巧妙地匯聚於一個宏大的思想框架之下。作者似乎深諳“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寫作精髓,既有對宏大曆史背景的宏觀把握,又不放過那些細節處的精妙注腳。這種井然有序的布局,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復雜的主題變得易於消化和吸收,體現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卓越的組織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