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南怀瑾 庄子参校详解
定价:49.00元
作者: 李耳, 庄周,张傲飞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45129052
字数:
页码:3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的根本经典。它言简义丰,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构建了以“道”为核心,上至帝王治世,下至隐士修行的理论体系,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思想。《庄子》是继《》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又一部经典,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诡谲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文章中独树一帜,充满了浪漫主义。《南怀瑾·庄子参校详解》将《》和《庄子》辑录在一起,并附上了南怀瑾大师的精彩点评,让读者既可以领略道家先贤原汁原味的智慧,又能在南怀瑾大师的下,领略道家哲学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结合的人生智慧。
内容提要
《南怀瑾·庄子参校详解》详细解读了道家重要的两部经典著作——《》和《庄子》。《》又称《道德经》,集中体现了的哲学系统,即由论宇宙而论人生,再由论人生而论政治。《庄子》又称《南华经》,被誉为先秦有文采的哲学著作,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目录
道经 二
一章 二
二章 三
三章 *
*章 *
五章 七
*章 八
七章 九
八章 一〇
九章 一一
十章 一二
十一章 一*
十二章 一五
十三章 一*
十*章 一八
十五章 二〇
十*章 二一
十七章 二三
十八章 二*
十九章 二五
二十章 二*
二十一章 二九
二十二章 三一
二十三章 三三
二十*章 三*
二十五章 三五
二十*章 三七
二十七章 三八
二十八章 *〇
二十九章 *二
三十章 *三
三十一章 *五
三十二章 *七
三十三章 *九
三十*章 五〇
三十五章 五一
三十*章 五二
三十七章 五三
德经 五*
三十八章 五*
三十九章 五*
*十章 五九
*十一章 *〇
*十二章 *二
*十三章 **
*十*章 *五
*十五章 **
*十*章 *七
*十七章 *八
*十八章
*十九章 七〇
五十章 七一
五十一章 七三
五十二章 七五
五十三章 七七
五十*章 七八
五十五章 八〇
五十*章 八一
五十七章 八三
五十八章 八五
五十九章 八七
*十章 八八
*十一章 八九
*十二章 九一
*十三章 九三
*十*章 九五
*十五章 九七
*十*章 九九
*十七章 一〇〇
*十八章 一〇二
*十九章 一〇*
七十章 一〇五
七十一章 一〇*
七十二章 一〇七
七十三章 一〇八
七十*章 一〇九
七十五章 一一〇
七十*章 一一一
七十七章 一一二
七十八章 一一*
七十九章 一一五
八十章 一一*
八十一章 一一七
庄子
内篇 一二〇
逍遥游 一二〇
齐物论 一二五
养生主 一三七
人间世 一*〇
德充符 一五〇
大宗师 一五七
应帝王 一*八
外篇 一七三
骈拇 一七三
马蹄 一七七
胠箧 一七九
在宥 一八*
天地 一九二
天道 二〇*
天运 二一三
刻意 二二二
缮性 二二五
秋水 二二八
至乐 二三九
达生 二*五
山木 二五五
田子方 二*三
知北游 二七二
杂篇(节选) 二八三
外物 二八三
寓言 二八九
盗跖 二九三
说剑 三〇三
渔父 三〇*
列御寇 三一二
天下 三一八
附录:南怀瑾解读老庄智慧
1. 南师开释:说不尽的
三二九
2. 修为之道:致虚极,守静笃
三三五
3. 立身之法:立身要谨慎,处世不偏执 三三九
4. 智愚之道:大智若愚,无用胜
有用 三*五
5. 韬晦之术:隐忍克制,不显山不
露水 三*八
6. 领导哲学:修缮己身,把握制衡
之道 三五二
7. 得失之见:处世不争,去留无意方平和 三五九
8. 朴素观念:质朴人生,身心
清明 三*二
9. 精神自由:庄子的逍遥人生
三*八
10. 专一无我:大宗师的修身处世
三七二
作者介绍
李耳,生卒年不详,略早于孔子,被后世称为,我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是道教学派的创治人。
庄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合称“老庄”。他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著有《庄子》一书。
文摘
【题解】
在本章开宗明义,提出了高哲学范畴——“道”,并对其进行了纲领性阐述。在看来,“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它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却无形可见,玄妙深奥,更无法用言语来说明。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个提出了“道”这一哲学范畴,它是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基石。
【本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道:提出的高哲学范畴,有不可言说的玄妙,有多种意义。作为哲学范畴,意为“事物规律性”、“自然法则”等。
#可道:可以言说。道,动词。常:同“恒”。
%无名,天地之始:无名即“道”,它首先产生了天地,故无名是天地之始。河上公注:“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
&妙:事物演化之道的。
徼:边界。此处指此物与彼物区别的界限。
(玄:深黑色,意为深远、看不透。形容“道”之深邃。
【译文】
能说出来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能表述出来的概念,不是永恒的概念。不能称呼的(世界原初状态),是天地的开始;能称呼的(世界状·道经三态),是万物的根源。所以经常从无形处观察世界本原的奇妙;经常从有形中观察世界本原的表现。有形与无形两者同源,而叫法不同。两者都很玄妙,是玄妙中的玄妙,众多玄妙的总章。
……
序言
我最近在整理我个人书架上那些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脉络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许多后世对先秦思想的解读,往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带着强烈的时代烙印。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努力去剥离这些外在的附加层,力求呈现出一种更为“原初”的理解路径。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对于某些关键概念的阐释,发现它在处理那些历来学者争论不休的“名”与“实”的关系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克制且逻辑严密的论证方式。它不是一味地断言某一种解释为唯一真理,而是像一个温和的向导,引导读者自己去体验文本的歧义性和丰富性。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去思考和构建自己理解体系的欲望,而非被动接受既定的说教。对我个人而言,这种“求同存异,尊重文本本意”的治学态度,是比任何华丽辞藻都更具吸引力的。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参校详解”的书抱有一丝保留的警惕,因为很多时候,所谓的“详解”往往成了作者个人发挥的舞台,冲淡了原著的精髓。然而,这本书在“详解”部分的处理上,展现出了一种极高的分寸感。它并非事无巨细地对每一个字词都进行拉扯式的拆解,而是精准地捕捉到那些最容易造成理解偏差的“语障点”,然后在注释中给予及时的点拨。这种“点到为止”的智慧,使得阅读过程保持了一种流畅的节奏感。你不会因为过多的脚注而打断心流,但你又能随时获得必要的支撑。对于像我这样,已经对基础文本有所了解,但希望在细节上进行打磨的读者来说,这种恰到好处的辅助力度,简直是太完美了。它更像是武侠小说里高手的点拨,而非冗长的理论灌输。
评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偏爱那些能够引发“回响”的书籍,即读完之后,它所蕴含的思想会持续在你脑海中盘旋,并在你观察日常生活时时不时地跳出来,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它不像某些当代哲学书籍那样咄咄逼人,而是像一汪深潭,引人潜入探寻。它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三者关系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大又细腻的辩证法,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既定假设。比如,书中对“逍遥”状态的描摹,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自由可能并非是外界条件的完全满足,而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重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速成学习法都无法比拟的。每当我感到焦躁不安时,翻开其中任何一页,都能找到片刻的宁静和理性的锚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古朴的气息,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就能感受到岁月的厚重。封面材质的选择很考究,触感温润,文字排版也相当讲究布局,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经典著作的人,也不会觉得过于晦涩难懂。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印刷清晰锐利,墨色饱满均匀,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帧上看得出出版方是下了大功夫的,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在市场上是极具竞争力的,尤其对于那些注重阅读体验和书籍收藏价值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上乘之选。每一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仿佛在进行一场与古代智者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在当今这个电子书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能可贵。
评分在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强烈的“通透感”。很多古籍的阅读障碍,往往来自于古代语境与现代思维的巨大鸿沟,光是理解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结构的基本认知框架就十分困难。这本书在背景知识的铺陈上做得非常细致,它没有孤立地讨论那些深奥的哲学命题,而是将它们置于春秋战国那个特定的大变局时代去考察。通过对时代背景的细致勾勒,原本显得玄之又玄的论述,瞬间变得有了着力点和历史的重量。比如,在阐述某些关于“无为”的观点时,它会联系到当时诸侯争霸的现实困境,让你明白这种看似消极的哲学,实则可能是一种极度积极的生存策略。这种历史感和现场感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说服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