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最后一位“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他一生著作等身,一部较完备的全集(如“苏菲版”)竟达一百四十三卷,《浮士德》则是他倾注毕生心血写成的、从头到尾共计一万二千一百一十行的一部宏篇巨著。从一七七三到一七七五年他动手写出了《浮士德片思》;一七九七年在席勒的鼓舞下重写《浮士德》。
歌德的《浮士德》根据德国一个炼金术士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古老传说,反其意而之,演示了广阔、深邃而崇高的人生内容,为人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唱了一出迄今响彻寰的凯歌。在第一部正文前面,还有一幕提纲挈领的“天堂序曲”,为全剧的主题思想奠定了基调。
《浮士德》不是读一两篇就能透彻理解的。除了内容上博大精深,包括哲学、神学、神话学、文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外,更有形式上的错综复杂,其中有抒情的、写景的、叙事的、说理的种种不同因素,有希望式悲剧、中世纪神秘剧、巴洛克寓言剧、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假面剧、意大利的行会剧以及英国舞台的新手法、现代活报剧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体裁几乎采用了每一种已知的西方格律。
##人说不懂德文便无法读浮士德,我便从这不懂中,生出了一些不通的感慨,竟也写成了三四千字的读后感。真是够惭愧的。不过歌德大神也不懂中文,汗颜也只是自个儿面壁而汗。 令人晕眩和震撼的《浮士德》 《浮士德》实在是博大到令人晕眩的作品。第一部的故事相对单纯,...
评分 评分##“我要献身于沉醉、最痛苦的欢快、迷恋的憎恨、令人爽适的愤慨。我的心胸,求知欲已告熄灭,今后对任何痛苦都视若等闲。”即使作为纯粹的外行,也能轻易地看出这个文本和圣经以及神曲之间理不清的纠葛,但是不管何时,最让我着迷的都是浮士德博士对于知识的自白,对于纯粹的、正确的这一无止境地贪婪的追求和痛苦。寒假来研读可爱的原文啊Faust。
评分##05年寒假读的。读“名著”最忌讳的就是太受别人导读的影响,每个人读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很值得读!
评分 评分 评分##诗读起来很押韵灵巧 但注解读起来太累了。在看了神曲和失乐园的基础上,并没有减轻对希腊神话的理解程度,有些段落可以说是希腊版的头号玩家了:伊卡洛斯 欧里福翁 海伦 阿喀琉斯 奥德修斯!引用但丁引用弥尔顿 再创作的也很棒。能感到文字的丰盈随着歌德人生履历的延伸。中文翻得不错
评分最近旧书堆里找到的,突然记得我小时候读过,还给同学推荐过…………那个时候也不懂,倒是听同学说这本书很好。所以自己也说好……到如今又想重读,但是一见杨同学的翻译,真是让人不敢恭维兮。再加上太多画蛇添足的注释,使我对此只能望而却步(即永远停留在读黑塞和曼的水平...
评分##魔鬼,在宗教中的形象通常骄傲、诡诈、污秽、凶残。它们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地狱的罪恶和恐怖。魔鬼的外形就说明了这一点:庞大的黑色身躯,狰狞的面孔,尖锐的爪牙和勾人魂魄的镰刀或者同样险恶的三叉戟。 《浮士德》中的魔鬼梅菲斯特因其复杂的性格形象而成为文学研究者们津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