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從文(1902-1988),小說傢、散文傢。原名瀋嶽煥,湖南鳳凰人。1918年小學畢業後,隨本鄉土著部隊在沅水流域各縣生活,後正式參加軍隊。 1922年受五四運動影響離開軍隊到北京,學習寫作。1924年起開始在北京《晨報》副刊、《現代評論》、《小說月報》發錶作品。1934年至1935 年,在北京、天津編輯《大公報》文藝副刊。抗戰爆發後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曆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工作。著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記》、《湘西》等。
《邊城》是瀋從文的代錶作,寫於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這篇作品如瀋從文的其他湘西作品,著眼於普通人、善良人的命運變遷,描摹瞭湘女翠翠陰差陽錯的生活悲劇,誠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滿瞭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産生悲劇。”
《邊城》寫齣瞭一種如夢似幻之美,像擺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來都顯得相當理想化,頗有幾分“君子田”的氣象。當然,矛盾也並非不存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隱伏著社會矛盾的影子。作者亦不曾諱言他的寫作意圖是支持“民族復興大業的人”,“給他們一種勇氣和信心”。
##幾年瞭,這仍是我最愛的一本書。 他還是我最好的朋友。
評分 評分##Re-read。一麯對“美”與“愛”的悲哀贊歌,更是對故土湘西的鄉土風俗的優美挽歌。渡船被衝走瞭、白塔坍塌瞭、爺爺死瞭,苗族的古老曆史也被割斷瞭。美學傢硃光潛說邊城錶現瞭受到長期壓迫而又富於幻想和敏感的少數民族心坎那一股沉鬱隱痛。“邊城”的人們試圖維護自身文化的同一性以抗拒異質文化的衝擊。但瀋從文還是復原瞭曾經丟失的存在的整體性:白塔重新修好瞭、翠翠依然弄渡船,等待二老的歸來。但二老什麼時候迴來呢?“這個人也許永遠不迴來瞭,也許‘明天’迴來!”我覺得他會迴來,隻因為腦子裏突然想起瀋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裏那句“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隻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讀過這樣美的情話,當然有理由相信邊城是不可到達的美麗夢境。
評分 評分 評分##幾年瞭,這仍是我最愛的一本書。 他還是我最好的朋友。
評分##一、翠翠 很多作傢在塑造女性形象時,喜極貌以寫物,用工筆為她們描繪一幅精美細緻的油畫肖像,如有長於美工者,照著他們的文字,真正將人物的樣貌謄到畫紙上也非難事。而瀋從文先生在描摹翠翠的形象時,則是著重用寫意的筆法點染其“自然”的美,突齣”自然風物“對她的孕育:...
評分##幾年瞭,這仍是我最愛的一本書。 他還是我最好的朋友。
評分##雲淡風輕,清滌情靈。吊腳遺風,難存於今。為保住心中的邊城,絕不去湘西鳳凰旅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