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云南插队,后来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4年以后在北京街道当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1986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等,他的*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佳编剧奖,并且荣膺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使王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佳编剧奖的第一人。
《沉默的大多数》是中国作家王小波最初发表于1996年第4期《东方》杂志的杂文。作者在该作品中倾注了其对中国民众命运的关注,以反讽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从一个轻松的角度来解析身边复杂的事态。
##这是一本小波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杂感集子,其中的观点真是说到我心里,文笔老辣幽默,深入浅出,真是杰作!
评分##再看为何只剩片刻金句夹杂其中了呢?
评分 评分那些过去你因为觉得无聊而看不进去的好书,会在未来合适的某个时间点与你相遇,这是读书最大的幸运,没有错过。
评分 评分##黑色幽默
评分##认识王小波还是大学时的事情了。说来也惭愧,最初说喜欢王小波,纯粹是因为想让自己显得独特一点。之所以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是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这个朋友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很奇特的人,懂得东西五花八门,说话幽默又风趣,可总能说笑着讽刺些什么。受他影响,我心...
评分##每次拿起这本书就忍不住点头又抖腿伴随冷笑,时代不同了但这些杂文也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可见并没有大不同。最后一篇也提到互联网络,拜此自由?产物,说话的人也算多了起来。可你说的自由和平等,在中国终究还是不存在的,沉默还是统治者。读了一年多,因为中间有几篇都差不多多看就审美疲劳了,只能隔些日子再读。王小波是聪明人,看这么透彻,文笔老辣字字穿透纸背,还带点黑色幽默,必是常磨利刃,逆流而上之士。窝也想当聪明人,奈何潮流汹涌,感谢先生将一线清明投向混沌世界。这并非孤注一掷
评分##黑色幽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