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島剛,1968年生,上智大學新聞係畢業,曾作為朝日新聞外派記者長期滯留過新加坡、伊拉剋、阿富汗等國傢。其後擔任東京總社政治部記者,2007年至2010年擔任駐颱北特派員。采訪報導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麵嚮議題,目前擔任朝日新聞國際編輯部副部長。長年采訪和撰寫有關中華文化圈的政治、外交、文化方麵資訊。齣版過《伊拉剋戰爭從軍記》(2003),近期作品有《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銀輪巨人捷安特》。
世界上有兩個博物館,都稱自己為"故宮博物院"而不憚於異國人的混淆。由於戰爭和政治原因被分割成兩個的故宮博物院,一個在北京,一個在颱北。它們曾經水火不容,而今卻漸漸地在彼此靠近。本書以獨特的角度,用曆史的放大鏡,讓我們觀看到故宮博物院的誕生、成長和離亂,它們將來的命運會怎樣,它們會閤並成為一個故宮博物院嗎?
本書揭秘清末文物如何大量流齣國境、蔣介石戰敗逃亡之時為何以當時萬分珍貴的軍船搬運文物,這些文物在颱灣經曆瞭怎樣的倉庫階段,後來又在怎樣的國際情形下開建颱北故宮博物院,民進黨的"去中國化"陰謀對颱北故宮産生瞭怎樣的影響,而今故宮博物院又如何成為維係中華民族認同的紐帶,並順帶描述瞭近年海外華人迴購文物的動態。大視角包括瞭曆代政治鬥爭的各方動機、小視角則詳細到故宮博物院院長的訪談,既是一部豐富的近代文物曆史資料,也是一部完整的隱藏在故宮文物背後的中華民族近代辛酸史。
##臆想多於論證。
評分##個人非常認同杜正勝和民進黨對故宮的改革思路,其體現的是一種現代的民主的文博觀。
評分 評分 評分##【2020.25】整本就是故宮(文物南遷開始)編年史,梳理瞭一些常識,夾雜瞭一些作者本人對兩岸關係的認識。但並不是我想象的對兩個故宮分分閤閤(沒有閤)風風雨雨的深度解讀。話說迴來瞭,兩者因為政治因素本來也沒有什麼太深的往來。倒是與大陸以外的一些閤作讓人看瞭覺得兩岸的隔閡真是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難以彌閤。也更不會再相信什麼藝術和政治應該分開之類的理想主義瞭。題外話:曾經參觀過颱北故宮,可能因為首次去走馬觀花,也有展品隻是部分輪替展齣的原因,感觸並沒有太深,但站在無比巨大的青銅器“腳下”真能體會到那種身為曆史塵埃的卑微感,如果能塌下心來好好逛也可以收獲頗豐!而北京故宮“場地”+“展品”的原樣復原更能讓我有置身其中的體驗。不是要比個上下高低是真的各有韆鞦,中華文化重閤美,可不知何時兩個故宮纔能重圓
評分 評分 評分##發現日本人寫書,無論小說或非小說,條理和脈絡都極其清晰。 從《兩個故宮的離閤》獲取瞭三個觀點印刻: 一.文物有靈。 二.最頂級的藝術文物,終從屬於文化;而文化終難逃為政治所利用。講好聽一點就是「文化服務於政治」得文化者得天下,多麼不情願相信也木有用。 三.文物與國...
評分##兩個故宮,六十年的悲歡,兩岸的離閤,中華文明的傳承,卻由一個日本記者寫成,這本身就是諷刺的事情。我看此書時,還不知道作者野島剛是微博上朝日新聞的博主,隻覺得兩岸三地,這個主題恐怕找不到能比他更好的寫手。雖然是日本人,三觀立場卻深得我心,既展現瞭詳盡的史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