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從文的後半生

瀋從文的後半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新穎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4-6-1 精裝 9787549554010

具體描述

張新穎,1967年生,山東招遠人,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曾任韓國釜山大學交換教授(200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訪問教授(2006年),講授中國現當代文學。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文學評論傢奬”(2006年)、第一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傢奬”(2008年)等多種奬項。

主要作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瀋從文精讀》、《瀋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等,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遊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置身其中》等,隨筆集《迷戀記》、《此生》、《有情》、《讀書這麼好的事》等。

瀋從文,生於1902年,逝於1988年。

“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諾貝爾文學奬的最有力的候選人。”不少人喜歡這樣的說法,以此來加重對瀋從文的崇仰和錶達遺憾。《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認為,這固然是個很大的遺憾,不過實在說來,獲奬與否並沒有多麼重要。重要的是,對瀋從文的認識,能走到多遠多深。1988年,遠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重新發現”瀋從文的工作仍將繼續……

從1948年始,瀋從文在時代大轉摺關口的精神危機和從崩潰中的恢復,成為他後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業的起點。《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著作由此起筆,沿著他生命的坎坷曆程,翔實敘述他的社會遭遇、個人選擇和內心生活,敘述他為始終不肯放棄的物質文化史和雜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齣。

《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傳記,特彆著力於呈現瀋從文後半生漫長而未曾間斷的精神活動。在時代的劇烈變動中,這種連續、細密、復雜的個人精神活動,清晰見證瞭一個弱小個人的全力掙紮,一個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顯現的強大勇氣和信心,一個“有情”的知識者對曆史文化長河的深沉而莊嚴的愛——一如他愛傢鄉的那條長河,曾經不知疲倦地抒寫那條河的故事,他的後半生甘受屈辱和艱難,不知疲倦地抒寫曆史文化長河的故事。

用戶評價

評分

##張新穎先生的《瀋從文的前半生(1902—1948)》和《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4)》這樣的著作,在我們這個時代注定是兩部“奇書”。知識分子自古以來都多少會有點兒自戀的毛病,持纔傲物、矜纔使氣之人簡直不可勝數。隨便翻開這個群體的很多著作,那怕是在談論彆人的思想、逝...  

評分

評分

##依舊是新穎師的風格,用精簡的語言勾連起大段引文,不做過度闡釋,但篩選、編排自有尺度。與著重前半生的《瀋從文精讀》一起構成瞭張氏的瀋從文形象(發現自己是豆瓣第999個讀過本書的人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讀的時候太難過,很多次看不下去。

評分

##學者張新穎曾寫過一本小書《有情:現代中國的這些人•文•事》,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關於瀋從文的隨錄,並拈齣瀋的“有情”一說。這齣自瀋從文1952年在四川內江參加土改時,夜讀《史記》列傳寫下的幾句話:“對人生‘有情’,就常和在社會中‘事功’相背斥”,“事功為可...  

評分

##個人渺小,生命脆弱。國傢太大,曆史太長。 國傢新生,時代毀棄,個人萎悴。 而一切永恒,而一切常在。 近三十年劇變,火紅的年代如焚如燒。瀋從文的後半生,是自我隔絕和封鎖,生命在沉默中慢慢陰燃,又慢慢熄滅:焦慮睏惑苦惱彷徨憂懼孤立掙紮委屈悲憫自毀疏隔忌誤,是迫害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