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开(1949-),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生于北京。汉族,1969年当建筑工人,80年代末移居国外。1978年,北岛和诗人芒克,创办了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州戴维斯大学,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人文学科讲座教授。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以及散文集《失败之书》等。
北岛的随笔集,写于世纪之交。
穿行于纽约、巴黎、布拉格、拉马拉、加沙……游走于各种国际诗歌节,遭遇到身份各异的诗人、学者。北岛描写了他与世界的相遇,有见闻、有人物、有故事,信笔写来均轻松诙谐,超然跳脱,宛如简笔勾勒的素描;而他对生命与世事的慨叹却如影随形,有时尖锐的疼痛又会不期而至。
我们会在书中认识个性充沛的德国学者顾彬、丹麦批评家博鲁姆、南非作家布莱顿巴赫、比利时诗人杰曼、鹿特丹诗歌节创办人马丁……但我们更会体味他深情怀念故人时的用心与笔力:师傅、家楷、刘伯伯。正是有这些人存于心底,他才能在漂泊中与世界坦诚相见。
##写起故事来简直笔下生辉。需要多少漂泊的心酸做为底料,才能熬制出幽默从容炉火纯青的文字。
评分##2018-20 我有江苏文艺的版本,是在豆瓣书店买的第一本书。结果在图书馆读完了这个。北岛很惆怅的,“只有我身份不明”/“我卖的是乡愁,而这个世界上乡愁是一文不值的。”/“我当时年纪尚小,对人类的苦难与欢乐一无所知”都可以入诗……与为逋客,宁作累臣,也是奢望。这些书,提到那年,以后还会再版吗?本来已经删节了。
评分 评分 评分##赵振开的交友趣闻录,他足迹遍及全球,到处受邀参加诗歌节或讲座,眼界不可谓不广,某种流离海外的中年人的乡愁时不时跳跃在纸面。作为文艺圈里的人物,他与陈凯歌、多多、艾未未、黄永玉等人的交际折射出“圈”这种概念的动态变迁,但处于中心的仍然是个体的运动。
评分##散文整体质量略优于《午夜之门》,《青灯》、《智利笔记》读来感觉最佳。总体还是北岛散文一贯风格,文字记叙抒怀,间隙闪着细细缀着的诗意灵光,琐碎却又不繁冗,细腻的情感若隐若现。
评分 评分##北岛和朱伟两个后生,在冯亦代先生故去后,各自写了记。一个是因着父辈的关系得以登堂入室;一个称并不认识冯先生,用的是第二手材料。在我这个茫然无知的第三者眼里,前者写的是一位冯亦代老先生,后者写的则是一位曾经年轻过的冯亦代老先生。 每一位老人当然都曾有过年轻...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