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
本书是网络视频节目《局部》的讲稿,从少年王希孟到憨人梵高的初习作品,从早期文艺复兴的捣蛋鬼布法马可到威尼斯画匠卡帕齐奥,从舞女出身的瓦拉东到民国闺秀女画家,从宫廷画师徐扬到战死沙场的巴齐耶……多数是被美术史忽略的天才与作品,虽经历史“隐没”而显得“次要”,却值得再度被认知、被观看。这是一份画家个人的观看与叙述,艺术史退为背景,艺术家,才是主角。
陈丹青的私人艺术史,网络视频播放逾千万,三百余幅精美彩图,年度艺术话题读物。网络视频节目《局部》讲稿——陈丹青讲艺术的《局部》系列视频自开播以来,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600万,在结集成书过程中,陈丹青对讲稿进行了精心修订,并补充图说信息近万字及后记《陌生的经验》,史航、李静、韦羲、青原作序,相比视频节目,本书内容更为完整。
陈丹青的私人美术史——陈丹青首次将自己的观看经验结集成书,我们得以通过画家的视角来观看艺术作品。全书摆脱了传统的美术史框架,没有术语和理论,只讲故事和感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艺术普及书。
隐没的天才,被忽视的杰作——作者特意选取美术史上较少被提及的作品展开讲述,这些作品很少有机会被大众接触到,却同那些广为人知的名作一样,有着丰富的艺术技巧和打动人心的力量,市面上的艺术普及类读物千篇一律,每一本介绍的都是类似的作品,本书的角度无疑是更独特的。
三百余幅艺术作品,精装四色印刷——陈丹青拿出其个人几十年来珍藏的画册和他游历欧洲所拍摄的照片,亲自裁切放大局部,为读者展现艺术品精彩、微妙、动人的细节,并配以详细说明,精装四色印刷,值得收藏。
##“老逼梆子”“小装逼们”,《局部》这个节目就是如此。虽然节目已经播完,书就是讲稿的结集,但是我觉得《陌生的经验》里的才是陈丹青,才是之前熟悉的他的文字。书里讲什么呢,没什么,就是想跟我们聊天侃大山而已,一如《纽约琐记》中的“回顾展的回顾”,跟你聊聊艺术,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局部不会再有第二季了吗?(っ˘̩╭╮˘̩)っ
评分##我必须得承认,我天然的更容易喜欢口语化感受更强烈的文本。 陈丹青的很多看法,我未必认同,他的很多感动其实我也很难共情,不过他的文字节奏,闲笔里的鲜活、练达,确实是我很喜欢的。 吸收知识的选择有很多,更何况有些书本就是视频大餐的佐料,为何还要翻翻书?窃以为,文...
评分##我不再年轻,不再一厢情愿地以为当年因《小武》结识的这一群人都代表着各自领域的最高水平,不再相信跨界、过度阐释,以及不打算再看“不可言说”的艺术讲稿 陈丹青的艺术评论集《陌生的经验》是“看理想”系列节目《局部》的文字版,使我想到约翰·伯格为BBC纪录片撰写的脚本《观看之道》。同为“看”,伯格脱出画来,陈丹青沉到画里。《局部》之为“局部”,首先在于陈丹青选取一些大型组画、壁画、卷轴画,方寸屏幕无法一次容纳它们...
评分##虽然是节目讲稿,但陈丹青的“讲稿”根本不是我们以为的讲稿,这种谈天一样的行文,让讲的人和听的人都没有压力。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