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1.先夸版本 装帧非常完美嘤 阅读体验太好了 2.三部里面最后读的一部是《万寿寺》,自己进行了时间排序,应该是《寻找无双》—《红拂夜奔》—《万寿寺》,查了一下果然是这样。3.《万寿寺》混乱又沉重,可能是影射的太明显,带有一种恐怖的感觉(?)阅读时总能想到《1984》和《颐和园》 4.读到最后五十页,我特别想说“杀疯了”,可能有人说我饭圈,但我管他的,我是个自由派 5.我越看越痛苦 这两天不会好了 看的文艺作品怎么都让我如此难过 “一切都在无可挽回的走向庸俗”
评分##这几个故事当中,我最喜欢的红佛夜奔。你可以说王小波融合奥维尔,或者卡夫卡,但是无疑的,他在嬉笑间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的不经意的批判以及其深刻的见解,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无法超越的。 尽管时代三部曲包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但是他的母题却多少贯穿在了一起,那就是基...
评分 评分##“假如宫里的女人想死就死得了,皇帝身边就没人了。除了这一点好处,其他都是不好处。何况尘世嚣嚣,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是困难重重。所以我估计王仙客找不到无双。” 鲁迅在《从胡须说到牙齿》震惊的是“乡下人捉进知县衙门去打完屁股之后”还要“谢大老爷”,我完全无意把王小波纳入到这一系统中,而只是意识到这或许就是同构的权力、体系与性爱(SM)。这就是说,性爱在王小波那里并非权力的象征,而是权力机器本身;性爱场景并非历史的象征,而是历史本身。二元对立转化为施虐与受虐的关系,一道反逻各斯主义的窄门。
评分##非常非常的喜欢,真的是越读越笑不出来,全都是为了遮掩惨不忍睹。我就是这样一天天老下去了,从这个样子你绝看不出我每天每夜每小时每一分钟都在想入非非,怀念十七岁时见到的紫色天空,岸边长满绿色芦苇的河流,还有我的马兄弟,我本来不是这样,是装成这样的。你是不能从人群中认出我来的。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