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L.弗雷泽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现任哈佛大学政府和社会研究副教授。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标准政治哲学及其和当代政治理论的关联上。
《同情的启蒙》一书全面分析了情感主义对当代政治哲学的意义,迈克尔•弗雷泽在细节上做了充分的研究和调查,不仅提供了众多思想家们引人深思的理论依据,还通过对启蒙时期的反思性意识理念的深度挖掘,为当代政治哲学思考提供了理性主义以外的全新思路,其对同情概念的分析更是纠正了以往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
本书重点讨论了18世纪情感主义政治哲学的代表休谟、亚当•斯密以及赫尔德等人的理论,介绍了康德对于情感主义的批判,并探讨了情感主义对当代政治哲学的意义。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致力于反思自主的理想,即原则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独立思考,特别是在确定道德和政治标准的时候。那个时代的情感主义哲学家们认为道德和政治反思是作为整体的心灵的恰当活动,没有感情、想象力和同情,就无从发展我们的道德情感,而道德情感是构成正义和美德的基础。启蒙情感主义证明了感情是我们公民生活的必要核心,并展示了我们的反思性情感是如何平衡非反思性感觉的,后者可能导致我们的政治原则误入歧途。
##休谟最重要
评分 评分更像个思想史罗列,过硬的交锋不多。再补一句:反思性自主作为“心灵整体”的法度说近一点跟作为一个整体的康德学说(要考虑道德哲学在整个纯粹理性事业中的位置)、尤其跟黑格尔没有实质冲突。
评分 评分##在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语境下,“Sympathy”的含义类似于现代“empathy”的含义,即共情、同情之理解。作者梳理了18世纪至今重要的情感主义哲学家的情感观点和理论,对情感主义反思理论进行了辩护和改造。情感主义者认为道德情感是正义的基础,在政治活动中也不可或缺。 读的很艰难,但也算啃完了。需要再接着恶补情感主义哲学家的原典,再返过来读可能会有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评分##写苏格兰启蒙写的最深的一本。导言“两种启蒙”的阐明很精彩,弗雷泽指出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建构几乎是大陆理性主义的继承人,这种范式不公正地忽视了苏格兰启蒙对人类情感的理解,而把情感完全视为是破坏性的。启蒙理性主义把真正的自我理解为纯粹理性运行下的自主,这个自我的理解是相当狭隘的。情感主义将反思看作包含了感情,想象和认知的过程,理性主义将反思看作理性认知专有的任务,情感主义将规范性看作由对自身全面考察的心灵所达到的平衡和满足而来。弗雷泽力图论证,以同情为代表的情感在参与公平社会的建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他细致考察了苏格兰启蒙诸将,重心讨论了休谟的伦理学体系,认为后者“旨在将我们所有的,包括理性和感情在内的心理力量收纳入一个和谐的反思性平衡中”。而这些努力经受康德理性主义的批判后,在历史中沉默了。
评分 评分##情感主义
评分##读着像博论……提出反思性情感主义来替代理性,作为自主性自由心灵的整体框架,梳理了启蒙运动中从英国早期经验主义到休谟、斯密、赫尔德的情感性多元心灵的理论脉络,为当下的情感研究开拓理论视野。很难超越经验主义本身的困境。读着挺实在,也挺乏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