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发表于2025-04-07
古琴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西莉,瑞典人,生于1932年。 林西莉的瑞典名字是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现在是教授、作家和摄影家。她在五十年代末林西莉就跟瑞典优秀的汉学家高本汉老师学习汉语。1971年起,林西莉在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
《古琴》是一本优美、好读、丰富的书。它从林西莉学琴的经历和进入古琴文化世界的体悟写起,不仅详尽地描述了古琴这件乐器本身,更是深入古琴与中国文人、与诗歌音乐乃至与人的生活方式及命运的关系,打开了通往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的一扇大门。令人感慨的是,如此通俗易懂、清晰详尽却又优雅从容地讲述古琴故事的一本书,却不是出自中国人--古琴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拥有者的手笔。
1961年,28岁的林西莉第一次见到中国古琴。那时她偕夫婿定居北京两年,并到北大继续学习中文。与此同时,林西莉在中国音乐学院开始学习古琴。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林西莉师从古琴大师王迪。两人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使得林西莉对古琴的掌握和理解都有了质的提高。
《古琴》几十年的古琴生涯,让林西莉对古琴的了解深入其中。直到现在,林西莉每周都会在家用六十年代老师们赠她的明代古琴"鹤鸣秋月"弹上一曲。
林西莉结合她几十年学琴的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体悟,写成了《古琴》一书。2006年书甫一出版,即获得当年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在瑞典又掀起一股中国热、古琴热。
古琴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琴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古琴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琴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出发读出一种乡愁。作者对于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概念解释的很好,如果没有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是很难做到的。六十年代初来北京只学了两年的古琴,写起书来引经据典,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膜拜这位瑞典老奶奶……
评分《古琴》2006年出版时,即获得当年瑞典的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 为什么? 一、由兴而发,只因投入和热爱 好的书,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主题的那种热爱。无法抑制的,对于这个主题的感情。 那天听马伯庸的演讲,有人提问,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书可以写,可以从不同的主题间...
评分久违的一篇文! 没看《古琴》前,是迫不及待地拿出CD开始听曲子,之前一直对古琴是怀着神秘而近乎尊崇的心态的。古琴从古至今都是长伴高士左右,最经典的场景莫过于,清逸俊朗的男子,白衣白袍,黑发如墨,面前一架古琴,或对高山,或临碧水,指尖轻弹,便是风度万...
评分 评分##《汉字王国》之后,又读了林西莉女士(Cecilia Lindqvist)的《古琴》。 我,一个土产本地人,作为西方古典音乐爱好者,尤其热衷老巴赫的复调音乐,已经很难再接受单音音乐~ 林西莉,一位土产瑞典人,学习并弹奏古钢琴20年+lute鲁特琴6年,深厚德奥音乐修养,跨文化跨音乐体系,竟然会选择学习古琴,并且成为终生爱好,真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到底为了什么呢?她肯定不是附庸风雅,难道是作为汉学家要全身心融入到所学文化中,去更好地理解此地古人的精神世界?更让我绝难望其项背的是,林女士一人至少会三样乐器,至少说四种语言,真的给跪了
评分《古琴》2006年出版时,即获得当年瑞典的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 为什么? 一、由兴而发,只因投入和热爱 好的书,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主题的那种热爱。无法抑制的,对于这个主题的感情。 那天听马伯庸的演讲,有人提问,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书可以写,可以从不同的主题间...
评分 评分##对古典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不是来自对著作作品的阅读欣赏,却是来自一个外国人由实操入手的操琴体验。从抽象的诵读没有想象出古代士子生活的日常,譬如曲水流觞,从对琴操研习过程的描述及衍生感觉到了,还是“吾与点也”。
评分古琴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