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當代著名學者、作傢。1952年齣生於北京。1969年起先後在雲南、山東插隊,做過民辦教師。1974年以後在北京街道工廠當工人。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讀本科,1984年赴美國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求學,1986年獲碩士學位。1988年迴國,曾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92年辭職,成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
代錶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我的精神傢園》《沉默的大多數》等,根據他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拍攝的電影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奬,使他成為在國際電影節中為中國取得最佳編劇奬的第一人。
《白銀時代》是“時代三部麯”第二部,是一部關於未來的灰色預言,是展現規訓式社會圖景解構烏托邦大話語的作品。王小波的過人之處,正在於他幫助我們擺脫正統的思想觀點,擺脫各種我們頂禮膜拜的程式和俗套,擺脫習慣和公認的東西,用新的眼光觀察世界,體會一切現成事物的相對性,體會一種完全改觀世界秩序的可能性創造條件。這一切,在本書中都得到瞭最淋灕盡緻的體現。王小波的小說創作到他生命的最後階段越發寫得恣肆隨意,非常自由,滿口諧謔,通篇調侃,都有著明顯的反思性和寓言性。非常難得的是調侃中有一種內在的嚴肅,鄙俗中有一種純正的教養。作者在這個虛擬的時空裏作瞭一個關於未來世界的黑色預言,他用大膽的思想、深刻的剖析和獨特的錶達描繪瞭一種屬於白銀時代的悲哀。
##纍
評分 評分 評分##纍
評分 評分##感覺不如《黃金時代》
評分##最喜歡的是第一篇白銀時代。如霧,氤氳般的語言
評分##電影,小說交媾瞭這麼多年,互有攻受。總的來說,還是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受眾比較多一點。小說改編成電影,配以聲光特效,愈見豐腴。而電影改編成小說後則顯得像縱欲過度被榨乾的嫖客。道理很簡單,都是拿敘事做本傢功法的電影和小說,既然互攻互受,敘事上自然誰也斃不掉誰...
評分##[白銀時代] 這篇文章寫於剛看完《白銀時代》的時候,而關於小波,關於押韻手法和文字創作的idea都可以上溯到一年前之久。(這句話本身也押韻瞭哈) 《白銀時代》作為小波的無數小說中的其中一個,它並沒有什麼與其他長中篇而言更齣彩的地方。事實上,如果去總結王小波的所有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