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制片人,主要研究电影理论与欧洲电影史,著有《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译有《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
本书作者
◦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
◦ 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 ic e Merleau-Ponty)
◦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 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
◦ 居伊·德波(Guy Debord)
◦ 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
◦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çois Lyotard)
◦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
◦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 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
◦ 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
本书译者
◦ 李洋
◦ 尉光吉
◦ 丛峰
◦ 方尔平
◦ 许珍
◦ 王继阳
◦ 缴蕊
◦ 俞盛宙
◦ 闵思嘉
◦ 于小喆
◦ 甘文雯
◦ 黄兆杰
◦ 邓小婷
◦ 高兴
◦ 杨晶
本书从各种文献中精选出法国哲学家的电影文献25篇,包括米歇尔·福柯、罗兰·巴特、莫里斯·梅洛庞蒂、让·鲍德里亚、埃德加·莫兰、吉尔·德勒兹、雅克·德里达、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雅克·朗西埃、阿兰·巴迪欧、乔治·迪迪于贝尔曼、贝尔纳·斯蒂格勒等,这些文章、短评、访谈是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电影哲学的重要文献。
##最喜欢贝尔纳·斯蒂格勒的部分
评分##[十点读书]听过,爱能化解孤独。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对于知识,想象是为了更好地认知,而对于艺术,认知是为了更好地想象” 相比于上一本,这里面更多偏重对具体某一个话题某一类电影的评说,反映在我的直观感受上就是读起来速度会更快(虽然因为不断折腾我该死的倒霉毕业论文居然拖了这么久)。 我蛮喜欢里面对于集体观影、对于第二遍第三遍重复观影的思考,电影是集体分享的艺术,重复看到的第二遍以及与他人谈话讨论的电影实际上已经是与独自看第一遍时不同的一部电影——所以影会是个好东西(^・x・^)! 另,在这本书里第一次我第一次邂逅了梅洛庞蒂的文章,他举例的方式让我感到很意外又好亲切,我很喜欢。 其它详见摘录。
评分 评分##补标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