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1952—1997)
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到云南插队。后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3年在北京当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有无数青年自愿充当其“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现代汉语小说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
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代表作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小说《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其中《黄金时代》《未来世界》分别获第13届、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万寿寺》是王小波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王小波奇想与荒诞的结晶。
《万寿寺》的主人公王二的遭遇和唐代传奇人物薛嵩、红线的遭遇古今交错,讲述了关于现在、过去、自我、记忆,穿越时空和地域的故事。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收放自如的叙述技巧,构筑了一个虚拟、魔幻、诡异的时空世界。通过一段段荒诞有趣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性格的独到解析,同时影射了当代的现实弊病。
##有的作家写的是白天,清晰 笃定 经典路线。 有的作家写的是晚上,梦幻 想象 形式路线。 王小波在写黎明醒来的一瞬间。 一晚并不好眠,我在天光大亮前醒来。 黎明那一瞬间是失重的。我在哪里?我在床上吗?在地上吗?在路边吗?在办公室吗?在酒店吗?……我在哪里? 那瞬间也是...
评分##薛嵩要和红线在湘西凤凰寨汇合,我要回到万寿寺和白衣女人汇合。。。封面真的太爱了
评分##王小波把一切情节都消解在插科打诨和对常规叙事的揶揄里,人物反复横跳又一笔荡去,他很成功地在凤凰寨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建造了一个小径分岔的花园。 但当自我的认知变得越来越清晰,当一切都无可挽回地沦为真实,这所有的一切也就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庸俗“或许是因为,无数多可能性开始消失,“在他狭隘的内心里,容不下一点诗意”。 而“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王小波是在向“庸俗”开战。
评分 评分##之前读了一点,觉得甚是无聊就放下了。然后走进了当当的一家实体书店,一进门,发现柜子里都是自己喜欢或者听说很有意思的书,就觉得这家书店好有品味。再深思一步,哈哈,说不定我是个庸俗的人,庸俗地读些别人认为不庸俗的书,好让自己不那么庸俗,却显得更加庸俗。再进一步,就连这个反思也是庸俗。 在书店又看到了这本书,因为等人,索性拿着读了起来,很好奇这个时空交错,故事反复的小说到底要说什么。结果是庸俗地说着世间的庸俗,然后庸俗地感慨一番。 世界很好,还是做些事情吧。
评分 评分##我跟我妈说,这本书你也不知道他在写啥,也不怎么能概括出来,但是就是觉得还挺好看。
评分##在一堂令人昏昏欲睡的专业课上,我终于读完了王小波的《万寿寺》,这本只有两百页的小说一举创下了我的两项纪录,其一,它是我迄今为止读起来最吃力的小说;其二,它也是我读的最久的一本小说,从高二到大三,整整六年。 一般来说,我读书不会轻易半途而废,尤其是小说,这不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