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誠,山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政治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政治哲學、政治學理論等,在學術核心期刊發錶學術論文二十多篇。
魯學界一直有從“文學魯迅”到“政治魯迅”的研究呼籲,但目前“政治魯迅”研究多是基於文化政治的視野而展開,缺少比較係統的、有深度的政治哲學的分析路徑。林毓生教授2006年來北大訪問時我曾去拜訪他,他提及魯迅政治觀的獨特性和復雜性,值得深入研究,這也是促成我後來的博士論文《魯迅政治觀研究》(北京大學,2010年)産生的一個契機。這次對原來的博士論文做瞭係統的修改。 專傢的意見:中國人民大學的黃樸民教授認為論文從政治學視角研究魯迅思想比較有新意,尤其是對魯迅政治觀的反思不同於常見的文化政治視野;論文答辯時,專攻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的蕭延中教授對論文給予瞭較高的評價,認為論文中對魯迅思想與尼采思想關係的討論,對“竹內魯迅”傳統的反思,對魯迅尋求政治道德基礎的努力及其睏境的分析都有新意,且論證較為充分。 主要創新之處:運用政治哲學的視野對魯迅的思想尤其是政治觀展開瞭較係統的分析和反思。其中尤其關注人性問題、正義問題、政治的道德基礎等問題。
##這本書教訓瞭我什麼叫做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作者幾斤幾兩先自己估計估計不好嗎?拿休謨、盧梭的政治哲學來和魯迅的政治思想碰撞我不反對,但你通篇下來這種思想碰撞何其僵硬、膚淺?如同嚼蠟、吃石灰一樣。一二三章沒有看的必要,整大段整大段地引用彆人的觀點,嚴重懷疑這三章是讀書筆記拼湊而成的。這本書能在國傢社科基金裏我都懷疑有沒有學術腐敗的因素。第四章稍微能看,雖然魯迅有一種復仇的思想,同時也還有我要騙人的一麵,仿佛這一麵在作者看來不屬於考慮的範疇之內。書的內容完全是糟蹋瞭書名和副標題。 (魯迅思想的核心無非兩點:尊重人的價值、求真,在國民性批判中就錶現為:痛斥奴役與自欺欺人。這兩點在與現實接觸後又流變成魯迅所說的人道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此消彼長,而又走嚮我要騙人和復仇兩個極端)
評分##後半本重復前半本的引用和判斷有點多,內容倒是還行。
評分##就我一個文盲的眼光來看,車軲轆話太多瞭。
評分##政治學者論現代文學巨擘,每每能夠有新的洞見。作者雖然是政治學齣身,但是文史修養甚佳,且耐得住寂寞,因此能夠寫齣這種挑戰陳詞濫調之作。 魯迅研究的範式變革與概念重估 ——評鍾誠《進化、革命與復仇:“政治魯迅”的誕生》 作者:國傢瑋 《文藝研究》2019年第12期 關於魯迅思想與政治實踐關係的討論,既有研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迴心”說與“曆史中間物”說。前者強調通過文學提供的主體性來麵對或介入政治。文學...
評分##就奇奇怪怪的味道,注釋比正文好看。
評分##對日常世界的重視。還有一點,魯迅的批判本身顯示齣瞭他自身的反移情。
評分 評分 評分##額,熱評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真是搞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