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吕德安,1960年出生于福州。当代诗人、画家。“他们”诗群代表诗人之一,“星期五画派”成员。出版诗集《南方以北》《顽石》,以及长诗《曼凯托》《适得其所》。
★当代著名诗歌流派“他们”诗群代表诗人吕德安的随笔集。吕德安因其诗风朴素厚重,被誉为“中国的弗罗斯特”。
★一个自己亲手打造的家园,一段自由自在的山居时光,现代都市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天地。
★舒婷、韩东、朵渔、于坚等多位国内著名诗人联袂推荐。
★书中收录了 诗人1994至1995年在山间筑居的日记,并加入了他的诗歌、访谈、手稿、画作和摄影作品。这里有现实和诗的碰撞、人和物的情感连接,也有写作灵感汇聚的种种过程,深刻展示了一个作家对于生命、自我、万物的观察和理解。
他的诗朴素且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直击心灵的美,因此有人将他誉为“中国的弗罗斯特”。
——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入围评语
德安的笔下都是些简单的事物,石头、大海、光和大地,素朴者的眼睛天然地看到这些纯然的存在,就像农民面对他的土地。即便是面对复杂的事物,他也会用自己本然的天真稚拙和轻松来驭繁为简。
——朵渔,著名诗人
今天并不存在所谓的九十年代诗歌,你们再不必面对那些乱七八糟的所谓诗歌群体不知所措。我们终于可以面对几位如大树般临风独立的,具有明确的风格和石头一样沉重的文本的诗人了。在这里我指的是吕德安。
——于坚,“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
本书是著名诗人吕德安的一本随笔集,以他1994年至1995年在山间筑居的日记为主体,糅合了诗歌、访谈、散文等,讲述一个现代诗人寻找幽居的故事,其中既有与世俗生活的相处,也有与大自然的对话。文字朴实温和,处处表露出一个诗人敏锐的观察和独特的思索。
《盖房子》的部分很有意思,昨晚一口气读完了。从一开始吕德安多是兴奋、期待,动工后刚和农民工人接触,觉得新鲜有趣,随后有了不少焦躁和烦闷……日记也没写到房子竣工,想来后面也少不了不顺意之处。从文字中能感觉山中生活的寂落和疏离,隐于山林、没于都市并无本质之别,或许对吕德安来说,山野环境更贴合自己的创作吧。我倒是越来越没有以前的“田原梦”,如今“归隐”太简单了,把手机一扔、电脑一关即是。
评分##1 冬天到了,十一月的北京显得有些萧条,加上最近几天的雾霾,空气污染严重,整座城市灰蒙蒙的一片。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呆在室内,仅有的户外时间也戴上了防雾霾的口罩。 上个月,隔壁公司做策划的小妹妹裸辞了,她说她辞职的原因并非不喜欢北京,只是她更向往家乡山里干净的空...
评分##已购。作者的文字很有味道啊,闲闲写也好读~ 以前我写诗有个习惯,没写出来的绝对保密,尤其是短诗,不是题材怕人剽窃,而是在我看来,这就叫酝酿,不在乎酿的是什么,时候未到,说出来整个容易变质,是大忌。可这半个月来,我一直想写一首题为《白鹇》的诗,却至今还没写出来。为应付一份随笔约稿,索性将这先有了题目但没写出来的东西拿出来说一说。《白鹇》这首未出现的诗让我着迷,它很有意思,当我还不知道到底要写些什么的时候,它仿佛已经可以被一页页地翻开,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地排开,某种书写可以被整体预见。我觉得那已经是一个美妙的开始了,但我没有开始。也许是我意识到这首诗必将美不可言,以至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妄动;也许我在等待一个正确的时间,然后一气呵成;也许只是因为懒惰为自己寻找一个借口,以为有的是时间来写它。
评分##已购。作者的文字很有味道啊,闲闲写也好读~ 以前我写诗有个习惯,没写出来的绝对保密,尤其是短诗,不是题材怕人剽窃,而是在我看来,这就叫酝酿,不在乎酿的是什么,时候未到,说出来整个容易变质,是大忌。可这半个月来,我一直想写一首题为《白鹇》的诗,却至今还没写出来。为应付一份随笔约稿,索性将这先有了题目但没写出来的东西拿出来说一说。《白鹇》这首未出现的诗让我着迷,它很有意思,当我还不知道到底要写些什么的时候,它仿佛已经可以被一页页地翻开,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地排开,某种书写可以被整体预见。我觉得那已经是一个美妙的开始了,但我没有开始。也许是我意识到这首诗必将美不可言,以至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妄动;也许我在等待一个正确的时间,然后一气呵成;也许只是因为懒惰为自己寻找一个借口,以为有的是时间来写它。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