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娜 伯杰
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科学系教授,拥有超过50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麻省理工学院创新经济生产委员会主席,负责全球制造业与创新的研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多个项目的负责人,包括国际科技创新项目、国家政策及利益研究项目等。
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成员、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成员,曾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顾问。
哈佛大学政治科学系硕士、博士。
2010年,面对美国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转型之后创新能力不足,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集结不同学科的重要研究人员,组成创新经济生产委员会(PIE),专门研究创新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以解决美国制造业的外流与创新难题。研究成果构成了《重塑制造业》这本书。
PIE委员会历时数年,对美国、德国、中国的264家大中小型企业进行了深度采访,包括美国宝洁公司、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公司等,并对1000 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这些一手数据,本书给出了重塑制造业生态环境、保持本土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可操作性建议,着重提出“创新是在生产制造中产生的”这一理论并加以证实,同时,还提出“分布式制造”的模式来解决创新市场化难题。这些信息为美国政府制订制造业战略提供了思考框架与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建立和保持创新型经济必不可少的因素。当前,中美贸易战加剧,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正在走美国20年前的老路。中国正逐步拥有自己的创新技术,如何让创新走向市场?如何抓住先进制造业的趋势?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重塑制造业》对美国制造业的失败路程、创新经验及未来出路的探索,将为中国制造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买了那么多“西药”,治了那么多年的实体“标”,免了那么多“规”,划了那么多平方光年的新区,论了那么多的“坛”……各位业界同仁,何不拨冗看看这本的“望闻问切”先?
评分##非常重要的一手调查资料和研究课题,对我们分析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有重大参考意义。特别是从美国制造业发展的纵向变迁到中国德国制造业的优势都做了展示,中国作者施展王煜全的书,可以相互对比。
评分##终于读完了。。中美德各有各优势,作者作为关切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学者,花了整本书讲了美国制造业的种种不是,我差点以为美国不行,最后来一句“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我们看到了一个创新潜力无穷的美国。”我内心:嗯…你才发现啊…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会提问很重要,怎么提出好问题更重要。学习学习外国人逻辑清晰写作能力。
评分##制造业对于产生改良式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