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里》是冯骥才先生 “记述人生五十年”《冰河》(无路可逃)、《凌汛》《激流中》这一系列非虚构、自传体、心灵史式写作中的最后一本。本书完整、真实而又细腻地记录了冯先生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型”——从文学跳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心路历程。这一转变是为时代所逼迫,也是冯先生已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命运使然。他从情感上、使命上,把保护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天职。从一开始的自发行动,到后来的主动投入,冯骥才始终没有离开作家的身份和作家的立场,这种立场不仅是思想的立场,而且还带着一份浓厚的情感,而一件件具体的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故事,体现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文化的敏感与自觉,责任与担当。
##“大冯如巨树,每见必仰望。”突然回到去年夏天,在天大他的博物馆里参观,馆大、藏品丰富、布展有心,那时就感慨,要收集这些东西要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要多少心力啊。可是那时我们还什么都不懂,只是走马观花,只想着见他。真正见着他了,年逾古稀的老人身体矍铄,不因为我们是小辈就看轻,和我们交谈,眼里是真挚的光,就像他的文章一样。走时,他送了我们人手几本书,是关于文化遗产的,而不是他那些更为人熟知的著作,我猜,他是想通过这几本书启发我们这些未来的新闻人内心的种子,毕竟,他一人的力量实在太微弱,也太辛苦了。我是遗产保护的叛逃者,因为太辛苦,也因为知道力量太微不足道。可总有些人,明知飞蛾扑火,也要追光而去,只为让这个世界再明亮些。我喜欢大冯的文字和画,他更应如此吧,只是他放弃了,做一个大写的人。
评分甘肃老太太唱的民歌“花儿”及其珍贵,冯骥才想录制下来,没有经费搞摄像机,等搞到摄像机,老太太已经去世了,临走前说“他们怎么还不来啊!”和政府斗争想留住天津的老街,不料出国回来老街已拆,冯骥才在废墟之上大哭。我也大哭。
评分###阅读打卡#《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冯骥才 计划阅读270min,实际阅读168min,完成100% 摘录: 你有权利放弃这种承担,但没有权利指责责任——这种自愿和慨然担当的社会道义。为了强调这种文化责任,我更愿称之为文化良心。 我们这个自诩为文化大国的国家,多...
评分##从故事的角度来说,最想看的是文革和八十年代的,这之后的事情也不错,但不精彩
评分##不得不说,我以前认识的那个写小说《俗世奇人》、《一百个人的十年》的冯骥才只体现了他的十分之一,读完这本文化遗产保护(其实按照冯自己的说法,更多的是抢救)的记录书,不得不感叹一位知识分子的脊梁可以有多挺拔,光论经济方面,这些年下来冯骥才的无偿付出便有上千万了……民俗学,对这个专业有更深入的理解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