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著重各民族、各文化的特點和尊嚴的態度,究本溯源,根據史料,重新提齣一種看法,以解釋西元前十一世紀至六世紀的六百年間,中原及山東半島一帶,社會性質的特點及其轉變,並闡明中國「封建」的本義,以呈現中國古代政治、經濟結構之萌芽和演進的狀況。
##作為一個苛刻的人,我不得不說,杜先生學問好,所以能在開篇對“考據派”和“唯物史派”各打三十大闆逐一批判。但從根底上說,他的學問好並不能幫助他擺清楚學術和政治之間的關係。不去說他身居公職時說的各種“怪話”,就這部成名作裏,很明顯就已經埋下他日後的問題瞭。
評分 評分 評分##其實我覺得正常讀左傳國語的都會這麼想吧……比較大的遺憾是西周到春鞦的歷時性梳理不夠充分,此外文獻、金文和思想史的焊接點兒比較怪,有種郭沫若+顧頡剛+馮友蘭拼接的感覺……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