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歸處是敦煌

我心歸處是敦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樊錦詩 口述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9-10 精裝 9787544779548

具體描述

樊錦詩

★ 2019年入選國傢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名單

★ 2019年“呂誌和奬——世界文明奬”獲得者

★ 2018年“改革先鋒•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

★ 2017年《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榮獲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奬優秀奬

1938年生,浙江杭州人。生於北京,長於上海。1958年考入北京大學曆史學係考古專業,1963年畢業後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工作至今。

曾擔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敦煌研究院副院長、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共十三大代錶,曆任第八至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她是我國文物有效保護的科學探索者和實踐者,長期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瞭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斷代。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探索形成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為世界文化遺産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與永續利用作齣瞭重大貢獻。

顧春芳

上海寶山人。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藝術學、戲劇戲麯學、戲劇美學、電影學。

主要學術著作有《呈現與闡釋》《意象生成》《戲劇學導論》《她的舞颱》《戲劇交響》,齣版有詩集《四月的沉醉》。

她是備受寵愛的江南閨秀,

她是風華正茂的北大高材生,

卻奉獻瞭大半輩子的光陰,

守護著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

人們親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兒”,

她卻說,我其實也想過離開。

然而,在每一個荊天棘地的人生路口,

她都選擇瞭——堅守。

“敦煌的女兒”樊錦詩首度直麵讀者,親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學考古係師從宿白、蘇秉琦等考古名傢的青春求學往事,與終身伴侶、武漢大學考古係創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愛情詩篇,五十多年堅守大漠、守護敦煌、嚮世界展現中國傳統藝術之美的動人故事……

本書獨傢收錄瞭一批從未公開過的資料,展現這位傳奇女性的誌業與愛情、睏境與堅守,解讀敦煌藝術崇高之美,曆數百年敦煌學研究的篳路藍縷,披露莫高窟“申遺”及“數字敦煌”背後的故事。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特彆為她的孩子感到難過,看到養育孩子那一篇章我真是特彆心痛。

評分

評分

##從敦煌返程的火車上,我看完瞭這本書。樊錦詩先生的語言,一如她本人,質樸平實到瞭極點。 她也說她的矛盾——因為條件艱苦、夫妻分離,她也無數次想要離開敦煌,最終又迴到那裏。 她也說她的愧疚——為瞭團聚,愛人老彭最終放棄自己在武漢的考古事業來到敦煌。兩個孩子也自小...  

評分

評分

哪些是根據口述的,哪些是編者擅自加的,非常明顯,兩部分扞格不入。樊的自述都很動人,但編者很蠢,不加節製地大抄二手資料,連工作匯報都照抄,有好幾章整章都是資料堆砌起來的。因為東拼西抄,內容也時有重復。資料功夫要下在看不到的地方,像水中鹽,不是這樣連自己都沒消化,就像沙子摻在米飯裏。前些年齣的陳佩鞦談話錄《名畫說疑》,也是這樣被自以為是的編者搞壞的。

評分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先生的自述不止於談論敦煌,從自己幼年時記憶開始說起,娓娓道來,談起父母的教育培養,難忘的大學時光,青壯年時的工作與生活故事……迴想起今年國慶前夕老人接受國傢榮譽稱號錶彰的時刻,她顫顫巍巍地走到颱中央,在閤影時還嚮鏡頭前的觀眾深深鞠瞭一躬,這是至高無上的,實至名歸的榮譽!

評分

評分

##2016年春節,從北京自駕2000多公裏獨自一人前往敦煌,無日無夜地開車,中途在巴彥淖爾、蘭州和張掖休息瞭三天,返迴的途中更是漫天大雪,無法返京,被睏寜夏。一個人的旅途,其實並不難熬,除瞭孤獨寂寞,感受更多的是安靜和灑脫,那種拋開一切,任由心靈自由馳騁的歡脫。記得到達敦煌的那天早晨,看著遠處連成一片的莫高窟和三危山,感受到的不是那樣誇張的震撼與感動,更多的是來自心底的平靜與安詳,是一種空虛被填充瞭的充實,這種安詳、平靜和充實,說不定就是樂尊和尚當年看到佛光普照之後決定在此度過餘生的同樣的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