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阿根廷] 裏卡多·皮格利亞 樓宇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9-11-1 平裝 9787511737311

具體描述

裏卡多?皮格利亞(Ricardo Piglia,1940-2017),阿根廷作傢,當代西班牙語文壇最重要的作傢及文學評論傢之一。所獲重要奬項有:西班牙“文學評論奬”(2010)、委內瑞拉“羅慕洛?加列戈斯文學奬”(2011)、阿根廷作傢協會“最高榮譽奬”(2012)和西班牙“福門托文學奬”(2015)。

1961年,皮格利亞從創作短篇起步,《彈弓》《我的朋友》《消失的光芒》各篇贏得羅亞?巴斯托斯、卡斯蒂略等前輩首肯,後結集齣版《入侵》。長篇小說有《人工呼吸》《缺席的城市》《烈焰焚幣》《夜間目標》以及《艾達之路》,此外還有散文、評論、劇本等大量作品。皮格利亞創作上受卡夫卡、喬伊斯、福剋納、海明威、博爾赫斯多位大師的影響,同時融入後現代作傢的結構手法與敘事技巧,從觀念與命運、國傢與個人、政治與文化等多重角度迴應瞭當下的社會現實。

小說講述的是青年作傢倫西與舅舅馬基之間的一段故事,情節主綫並不復雜。倫西以馬基的經曆為藍本創作瞭一部小說,作品發錶後,倫西意外收到瞭消失多年的舅舅的來信。由此,舅甥倆開始頻繁的信件往來,除瞭探討傢族曆史外,還經常討論文學、曆史、哲學等話題。一年後,馬基約倫西見麵。但當倫西抵達邊境城市康可迪亞時,馬基並沒有齣現,等待他的是舅舅的好友塔德維斯基以及馬基留給他的沉甸甸的材料。與簡單的情節設置構成鮮明對比的是小說復雜的結構。作傢將小說體裁與散文體裁混雜交融,在敘事中插入大量文學批評、哲學思考等內容,又將書信、曆史檔案、日記等形式各異的文本嵌入主文本中,打破瞭傳統小說完整的形式結構,構成瞭一個不連貫、碎片式的後現代拼貼畫文本。

用戶評價

評分

##如夢如幻的文學、南美、曆史…在作者水銀瀉地般的對話、通信的思維文本中召喚齣一股令人難以描述的,最後在結尾時隻剩讀者一身雞皮疙瘩震顫的持久體驗。五星都不夠啊!

評分

##斷斷續續讀瞭差不多一周,有些地方迷亂得讓我一度想放棄,甚至開始手抄對話來靜心。但是很神奇地,從第二部分開始,好像突然由暗轉明,我一開始就猜到馬基不會齣現,於是很好奇第二部分究竟能寫些什麼。博爾赫斯和阿爾特、馬科尼和女讀者、希特勒和卡夫卡,三個精彩絕倫的片段,第一部分那讓我無感的敘述風格放在這裏竟讓我十分入迷,主綫也被消解瞭,另闢蹊徑,最後麯徑通幽。

評分

評分

##糅閤瞭傢族故事、偵探小說、曆史(及文學史)、哲學、文學評論、書信、日記、引文交織而成的迷宮敘事,最終走嚮一種深邃迷人的境地。

評分

評分

##突然發現這本書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人工呼吸是指當患者無法進行自主呼吸時,由他人進行輔助,從而達到使其恢復自由呼吸,脫離危險的目的。這樣一看,似乎就能理解這本書為什麼會被成為“用小說拯救阿根廷”瞭。 原本也不能理解,這些小說為什麼總是要似是而非,為什麼總是要通過...  

評分

##剛好讀完阿爾特《憤怒的玩偶》不久,在此又瞭解到多年以前讀的博爾赫斯與之纏結的關聯,也算是一種迴響。如果說拉美文學總是和魔幻現實主義捆綁、沉溺於網織繁復的故事,那麼皮格利亞的氣質可能更接近歐陸風骨,繼承穆齊爾“那個本該在小說中講述的故事並未被講述”,像Hélène Cixous那樣越過文體的牆而寫、越過母語與母國的牆(卡夫卡)而寫。

評分

評分

##已購。開頭還覺後續展開好難,結果讀完發現並沒有什麼情節展開,而是枝蔓叢生的自述與對話,還有許多真假莫辨的引述。接近結尾部分講到卡夫卡與希特勒結識的故事印象深刻~作者認為萬事可入小說,看來是貫徹瞭自己的主張~ 保爾・瓦萊裏認為《談談方法》是第一部現代小說,這你聽說過嗎?因為整部作品就是一部獨白,講述的不是什麼激情故事,而是一個關於思想的故事,可以說笛卡爾寫的是一部偵探小說:講述的是調查者如何安坐爐前椅子,足不齣戶,僅憑理性思考,就排除所有虛假的綫索,解開一個又一個的謎團,直至發現罪犯,而這個罪犯就是“我思”。“我思”就是那個凶手。而《我的奮鬥》就是對《談談方法》的戲仿。 我們隻會一遍又一遍地閱讀我們已經讀過的東西,試圖在字裏行間尋那我們確信就隱藏其間的東西,卻又無法找到任何可以改變意義的驚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